朱士行

三国魏僧人。汉族地区僧人最早西行求法者。原籍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禹县)。少年出家。嘉平(249~253)中,昙柯迦罗弘传《僧祇戒本》,开始依羯磨法授戒,他依法受戒成为比丘。出家后精研经典。常在洛阳讲《道行般若经》,感到译者理解未透,删略颇多,文句艰涩,难于理解,因而发愿西行寻找原本。甘露五年(260)从长安出发,到当时大乘经典集中地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写得《放光般若经》梵本40章,60余万字。由于当地声闻学徒的阻挠,写本未能很快送出,直到西晋太康三年(282)才遣弟子弗如檀(汉译法饶)等10人送回洛阳,元康元年(291)由无罗叉和竺叔兰等译出,计20卷。朱士行终身未回汉地,80岁病死于阗。其所得经典虽只有《放光般若经》一种,译文仍不完整,但对当时影响很大。一时学者如帛法祚、支孝龙、竺法蕴、康僧渊、竺法汰、于法开等都借《放光般若经》来弘扬般若学,后人有托名《朱士行汉录》之作,隋初已佚。(隆 莲)

热门词典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顿悟

中国大百科全书

Dunwu佛教教义。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觉悟而成佛。顿悟之说,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大乘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