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官(Candragomin约7世纪)

古印度佛教晚期大乘瑜伽行派的重要学者。据藏传资料,他系东印度婆连陀罗王族班支达毗斯沙迦之子,曾从安慧、阿输迦等人受学,精内外五明。曾在东印度跋卢舍王国写了声明、医方、韵律、工巧等方面的著作多种。后被国王逐出,随商人到今斯里兰卡,建狮子音神殿,讲大乘法,并写作工巧、医方等著作。随后到南印度,为《波腻尼经》作注;又到那烂陀寺,以瑜伽行派学者的身份与中观派学者月称辩论。据说这场辩论持续了七年,旁听者甚众,最后的结论是嗟嗟龙树宗,有药亦有毒,慈氏无著书,众生之甘露。意谓月称所传的龙树之学,有可取的,也有不足取的;而月官所传的瑜伽学则完全是可取的。月官在这场辩论中获得好评,说明他对瑜伽行派学说有所发展。嗣又在檀那室利建立百余度母神庙。最后逝于南印度普陀山。

月官从瑜伽行派观点出发讲中道,学贯显、密;弘通博识,著述甚丰。传说他对世间的声明、工巧,佛家的赞颂、义理等四个方面著作各有108部,共计432部。但今存甚少,梵文仅有《与弟子书》一封信,汉译全无,藏译有40余部;其中一半以上是关于密教的,大多保存在藏文大藏经中。主要著作有关于声明的《记论旃陀罗经》、《记论旃陀罗字经解》、《字缘二十颂释》、《忏悔赞》、《菩萨律仪二十论》(以二十颂概括菩萨戒的内容)等。他在西藏主要是作为一个文法学者而名彰后世。此外,他对菩萨戒的说法,也与玄奘的译本有出入,内容虽无变化,但也显示出两家传承的不同。他的说法,完全为藏传佛教所传承。(方广锠)

热门词典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顿悟

中国大百科全书

Dunwu佛教教义。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觉悟而成佛。顿悟之说,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大乘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