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萨罗(Tissara)

Tiesaluo

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比丘尼。南朝宋元嘉十年(433)带领十位比丘尼随该国船主难提到中国建康(今南京),应景福寺尼慧果和净音之请,于元嘉十一年在南林寺设坛传戒,请僧伽跋摩为传戒师,为三百余尼僧重受具足戒。创中国尼僧如律如法从二部僧众受比丘尼戒之始。中国妇女出家为尼者,东汉时阿潘出家,仅受三归依;其后受具足戒者,始于东晋洛阳竹林寺净检尼等从昙摩羯多受戒,但仅系一边授戒,并非全戒。故元嘉六年师子国比丘尼八人来建康时,曾询及中国尼僧受戒情况,认为戒本从僧而发,虽二众不全,以从权之故,无妨尼僧得戒。如能重受,当然更好。先是慧果、净音等尼曾请求求那跋摩主持为她们重行受戒,求那跋摩也认为如律重受更好,但师子国比丘尼不满十人,而且正在学习汉语,最好是再行邀请外国比丘尼前来,凑足十人之数,不久求那跋摩去世,直到铁萨罗等十一尼来后,方改请僧伽跋摩主持传戒,但遭到祗洹寺慧义的反对,认为无需重受。僧伽跋摩几经和慧义辩论,终于说服慧义,而且还派遣他的弟子慧基等人参与传戒仪式。(童玮)

热门词典

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

无常(anitya)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chang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

佛教派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戒(si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Jie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

法(dharma)

中国大百科全书

Fa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一称能持自相故名为法。这是传统的解释,意即凡具有质的规定性,并为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称为法。根据这种解释,由于大小乘及派别的不..

佛事仪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foshi yishi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从广义说,由三皈五戒到三坛大戒,由简单念诵到各种仪规都可称为佛事仪式。一般主要是指为信徒、施主等..

无我(anatman)

中国大百科全书

wuwo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

顿悟

中国大百科全书

Dunwu佛教教义。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觉悟而成佛。顿悟之说,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大乘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