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毗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不以剃须发,害他为沙门。第二式诘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非邪,慧者护不着。弃捐于众恶,在世为黠慧。第三毗舍罗婆佛偈(七十年中说一偈半):不害亦不非,奉行于大戒。于食知止足,床座亦复然。执志为专一,是则诸佛教。第四拘楼孙佛偈(六十年中说二偈):譬如蜂采华,其色甚香洁。以味惠于他,道士游聚落。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偈(三十年中说一偈):执志莫轻戏,当学尊寂道。贤者无愁忧,常灭志所念,第六迦叶佛偈(二十年中但说一偈):一切恶莫作,当奉行其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第七释迦佛偈(十二年中但说一偈):护口意法净,身行亦清净。净此三行迹,修行他人道。又散见于四分律戒本,五分律戒本及法句经。所记虽略异,而原偈文之同一,则无疑。增一阿含经一曰: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诸恶莫作云云。即七佛中迦叶佛之偈(法句经原本第十二章第百八十三偈)也。法华玄义二,亦有七佛通戒偈云:诸恶莫作云云。
热门词典
一切如来定
(术语)称大空三昧也。大日经一曰:正觉之等持,三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为大空,圆满萨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
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术语)称毗卢遮那如来。大日经五曰:其中如来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一心三智
(术语)三智于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由如是次第之三观,次第发得三智。而在天台圆教,则三观融于一心,故..
一切种智
(术语)三智之一。言能以一种之智,知一切诸佛之道法,又能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一切皆成
(术语)谓一切众生皆悉成佛也。对于五性各别而言。盖三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余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为无..
一切如来智印
(印相)胎藏界之曼陀罗,第二遍知院中之三昧耶形也。在莲华上作三角形者。
一缘
(术语)同一类之机缘,同一种之因缘也。妙玄一之上曰:一根一缘,同一道味。大集经三十八曰:行住坐卧,常系一缘。..
一代教
(术语)释迦如来自成道至灭度一代中所说大小乘之诸教也。止观义例下曰:一代教法,会在法华。
一切如来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三昧耶
(术语)大日如来东方金刚手菩萨出生之三昧耶也。见略出经注一。
一心顶礼
(术语)一心头面礼拜也。观音忏法曰: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