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次第统编

五蕴

佛学次第统编

十八界十二处,于心境开合,各有不同。若详言心而略言境者,五蕴是也。观于凡夫一切心行,不出五蕴。蕴者旧译作阴,又作众。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皆云数多积集..

名色

佛学次第统编

名色者,五蕴之总名。受想行识之四蕴曰名,色之一蕴曰色。受等之四蕴,皆为心识之法,无形体可见,仅可知其名,故谓之名。色之一蕴,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是谓之色。..

七十五法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诸法,可以七十五法括之。立七十五法者,以一切诸法,不外有为无为二种。有为法者,略分四种:一者色法,二者心法,三者心所法,四者不相应行法。第一色法,有十一种。..

蕴等三科相摄

佛学次第统编

蕴等三科开合不同,实乃相摄。一、五蕴中色蕴之五根五境,即十二处中之十处,十八界中之十界。二、五蕴中受想行三蕴,及色蕴中之无表色,与三种无为(三无为见后文),即十..

心意识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诸法,心为之王。心有多名,义异体一,故宜得解,如心、意、识三者是也。一、心 心之义云何,如论中言,集起故名心。二、意 意之义云何,如论中言,思量故名意。三、识..

三性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心法,分别有三种性,谓善性、恶性、无记性。一、善性 与一切善法相应曰善性。二、恶性 与一切恶法相应曰恶性。三、无记性 不记善,不记恶,故谓之无记性。又分为二: ..

缘起

佛学次第统编

缘者由藉之义。谓依他而所藉者,起者生起之义。缘起者,有事之起始,及事物之待缘而起二义。一切有为法等,皆从缘而起,故曰缘起。此起与生之义略同,故或曰缘生,言由缘而..

生灭(二)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有为,即是生灭。法若生灭,应是有为。与此相违,是无为法。是故知一切法相,应知生灭。生灭之相,所谓四相。前文已说,兹再叙之。一、生 相续初名生 本无今有生二、住..

因缘(二)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有为,即是生灭。然能见生者,方能知灭。是故欲知生灭,尤应知生。一切生相,生所生时,不离因缘和合。何法说为因缘?即六因四缘,说为因缘。因者能生,缘者助生,一切..

六因

佛学次第统编

六因者,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类因,四相应因,五遍行因,六异熟因。一、能作因 一切有为,唯除自体,以一切法为能作因,由彼生时,无障住故。二、俱有因 谓心王与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