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吴哥古迹(Angkor Vat) 内容: 柬埔寨宗教艺术遗迹的总称。 共400余处,尤以大吴哥王城、吴哥寺、巴壤寺和班迭斯雷寺最为著名。 始建于真腊帝国全盛时期的9世纪末叶。 这个帝国兴于6世纪,经历了600年的繁华。 初奠都洞里萨湖畔,9世纪末迁都吴哥。 吴哥古迹便是这时期的艺术创造。 大吴哥王城亦称吴哥通,是当时的都城。 位于今暹粒省东部。 王城呈正方形,周长达12公里。 石砌城墙高7米,宽亦7米。 墙外有濠沟和护城河。 城门之上建石塔,塔饰大佛。 门外左右排列天神两列,各高2米,共54尊。 城内有寺塔、皇宫等一系列建筑群。 巴壤寺即为其中之一。 巴壤寺是建在城中心的佛寺。 寺门东向。 始建于12世纪末。 三层方形台基上,各层有回廊,廊内饰浅浮雕和小石塔。 第三层台基上所立中心大塔,高45米。 周围绕以16座中型塔和几十座小塔,构成完整的塔群。 大塔上部雕有湿婆四面神像,居高临下,环顾四野,具有神秘玄思的意味,也反映出佛教与印度教的融合。 吴哥寺,又称小吴哥。 位于大吴哥王城南郊。 始建于国王苏里亚跋摩二世时。 平面设计犹如大小四个口字相迭套,形成里外三层。 第一层台基东西长215米,南北宽180米。 有六处入口通向第二层台基,这层台基长115米,宽100米,比第一层高出7米。 第三层台基为正方形,边长75米。 圆心为大塔,离地面65米。 四隅各有相同形制的一座小塔。 第二层台基四隅亦然。 所以吴哥寺共有九塔,今惟存第三层之五塔。 整体设计体现了佛教须弥山世界的思想,成为宇宙中心之象征。 班迭斯雷寺里外绕以三道围墙,主体建筑为三座并列的石塔。 三塔南北向呈一字形,建于同一座台基上,相间1米。 石塔拱门之上的楣石饰有精致的浅浮雕。 吴哥古迹的雕刻艺术成就极高。 吴哥寺各层回廊内侧皆饰浅浮雕,覆盖面长达800多米,内容多关于佛教、印度教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描绘,也穿插许多世俗生活场景。 画面层次分明,装饰效果极强。 其圆雕作品以吴哥式微笑的风格著称。 13世纪末,真腊帝国又迁新都。 吴哥王城的繁华逐渐被埋在热带丛林之中。 直到19世纪中叶才被发现。 (罗照辉)(柬埔寨吴哥古迹) 发布时间:2025-05-21 11:17:37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