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求那跋陀罗〔《神僧传》卷第三〕 内容: 求那跋陀罗。 此云功德贤。 中天竺人。 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 本婆罗门种幼。 学五明诸论。 后遇见阿毗昙杂心。 寻读惊悟。 乃深崇佛法。 其家世事外道禁绝沙门。 乃舍家潜遁远求师范。 即投簪落[髟/采](音采)专精志学。 及受具戒博通三藏。 到师子诸国皆传送资供。 既有缘东方。 随舶泛海中途风止。 淡水复竭举舶忧惶。 跋陀曰。 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 何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 俄而信风暴至密云降雨。 一舶蒙济。 宋丞相南谯王义宣镇荆州。 创房殿请讲华严等经。 而跋陀自忖未善华言有怀愧叹。 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 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 来至其前曰。 何故忧耶。 跋陀具以事对。 答曰。 无所多忧。 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 语令回转曰。 得无痛耶。 答曰。 不痛。 豁然便觉心神喜悦。 旦起语义皆通备领华言。 于是就讲。 元嘉末谯王屡有怪梦。 跋陀答云。 京都将有祸乱。 未及一年元凶构逆。 及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 跋陀颜容忧掺未及发言。 谯王问其故。 跋陀谏诤恳切。 乃流涕而出曰。 必无所冀。 贫道不容扈从。 谯王以其物情所信。 乃逼与俱下。 梁山之败火舰转迫。 去岸悬远判无全济。 唯一心称观世音。 手捉筇竹杖投身江中。 水齐至膝。 以杖刺水。 水流深駃。 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 顾谓童子。 汝小儿何能度我。 恍惚之间觉行十余步。 仍得上岸。 即脱纳衣欲偿童子。 顾觅不见。 举身毛竖。 时王玄谟督军梁山。 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 善加料理驿信送台。 俄而寻得。 令舸送都。 世祖实时引见顾问委曲。 曰企望日久。 今始相遇。 跋陀曰。 既染衅戾分当灰粉。 今得接见重荷生造。 敕问并准为贼。 答曰。 出家之人不预戎事。 然张畅宋灵秀等并是驱迫贫道。 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帝曰。 无所惧也。 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 给以人乘。 及中兴寺成敕令移住。 后于秣陵界凤凰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 视不见人。 众屡厌梦。 跋陀烧香咒愿曰。 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 行道礼忏常为汝等。 若住者为护寺善神。 若不能住各随所安。 既而道俗十余人。 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 寺众遂安。 大明六年天下亢旱。 祷祈山川累月无验。 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 如其无获不须相见。 跋陀曰。 仰凭三宝。 陛下天威冀必降泽。 如其不获不复重见。 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 不复饮食默而诵经。 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西北云起。 初如车盖。 日在桑榆风震云合连日降雨。 寻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 每食飞鸟乃集手取食。 至太宗之世礼供隆到。 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愈。 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 临终三日延伫而望云。 见天华圣像。 隅中遂卒。 春秋七十有五。 发布时间:2025-05-21 11:19:42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5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