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乘律(Hinayana vinaya) 内容: Xiaochenglu佛教小乘戒律书的总称。 又称小乘毗尼、声闻毗尼或声闻律藏、声闻调伏藏等。 为修小乘声闻行者应该受持之戒律。 相传释迦在世时,为约束弟子们而制定各种规戒,随犯随制,逐步形成为律。 释迦逝世后,弟子们在王舍城附近七叶窟举行第一次结集,由大弟子优婆离诵出律藏,是为小乘律。 以后佛教僧团因戒律不同和学说发生差异而导致分裂,遂有小乘五部戒律之说。 五部律即法藏部的《四分律》,说一切有部的《十诵律》,化地部的《五分律》,饮光部的《解脱戒经》,犊子部的律本(未传译汉地)。 此外,尚有大众部的《摩诃僧祇律》。 小乘律传来中国之初,《摩诃僧祇律》和《十诵律》同时并传,以后《十诵律》流行南北,压倒诸律。 梁慧皎《高僧传》卷十一《论律》称:虽复诸部皆传,而《十诵》一本,最盛东国。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二十二《论律》也说:自律藏久分,初通东夏,则萨婆多《十诵》一本,最广弘持。 迨至唐代,由于道宣等人的提倡,广造疏释,《四分律》大行而独尊。 汉译小乘律典,除上述各部外,并有传译各部的僧、尼戒本和羯磨,以及同本异译等。 《开元释教录》卷二十载有54部,446卷,而《频伽藏》则刊为 72部,496卷。 (高振农) 发布时间:2025-05-21 11:23:47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