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弘道〔《神僧传》卷第八〕 内容: 释弘道。 不知何许人。 居于千福寺。 人言其昼闭关以寐。 夕则视事于阴府。 十祈叩者八九拒之。 时河中少尹郑复礼。 始应进士举十上不第。 方蹇踬愤惋。 乃择日斋沐候焉。 道颇温容之。 且曰。 某未尝妄泄于人。 今茂才抱积薪之叹。 且久不能忍耳。 勉旃进取终成美名。 然其事颇异不可言也。 郑拜请其期。 道曰。 唯君期须四事相就。 然后遂志。 四缺其一则复负冤。 如是者骨肉相继三榜。 三榜之前犹梯天之难。 三榜之后则反掌之易也。 郑愕视不可喻。 则又拜请四事之目。 道持疑良久。 则曰。 慎勿言于人。 君之成名其事有四。 亦可以为异矣。 其一须国家改元之第二年。 其二须是礼部侍郎再知贡举。 其三须是第二人姓张。 其四同年须有郭八郎。 四者阙一则功亏一篑矣。 如是者贤弟侄三榜率须依此。 郑虽大疑其说。 然郁郁不乐。 以为无复望也。 敬谢而退。 长庆二年人有道其名姓于主文者。 郑以且非再知贡举。 意甚疑之果不中第。 直至改元。 宝历二年新昌杨公再司文柄。 乃私喜其事未敢泄言。 来春果登第。 第二人姓张名知。 实同年郭八郎名言扬。 郑奇叹且久。 因纪于小书之杪。 私自谓曰。 道言三榜。 率须如此。 一之已异其可至于再乎至于三乎。 次至故尚书右丞讳宪应举大和二年。 颇有籍甚之誉。 以主文非再知举。 试日果有期周之恤。 尔后应大和九举败于垂成。 直至改元开成二年。 高锴(器骇切)再司文柄右辖。 私异其事明年果登上第。 第二人姓张名棠同年郭八郎名植。 因又附于小书之末。 三榜虽欠其一两榜且无小差。 闺门之内私相谓曰。 岂其然乎。 时僧弘道已不知所往矣。 次年故附马都尉颢应举。 时誉转洽。 至改元会昌之二年。 礼部柳侍郎璟再司文柄。 都尉以状头及第。 第二人姓张名潜同年郭八郎名京。 弘道所说无差焉。 发布时间:2025-05-21 11:26:09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5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