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贞固《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内容: 苾刍贞固律师者。 梵名娑罗笈多译为贞固即郑地荥川人也。 俗姓孟。 粤以驱乌之岁。 早蕴慈门。 总角之秋。 栖心慧苑。 年甫十四遂丁荼蓼。 眷流俗之难保。 知法门之可尚。 爰兴正念企步胜场。 遂于泛水等慈寺远法师处。 申侍席之业。 意存教网便诵大经。 经三两岁师遂沦化。 后往相州林虑诸寺寻师访道。 欲致想禅扃。 自念教检未窥难辩真伪。 即往东魏听览唯识。 复往安州大猷禅师处习学方等。 数旬未隔即妙相现前。 复往荆州历诸山寺。 求善知识希觅未闻。 复往襄州遇善导禅师受弥陀胜行。 当尔之时。 交望弃索诃之秽土。 即欲趣安养之芳林。 覆思独善伤大士行。 唯识所变何非净方。 遂往岘山恢觉寺澄禅师处。 创蒙半字之训渐通完器之言。 禅师则沉研律典。 荷世尊五德之重寄。 [车*閵]轹经论。 当末代四依之住持。 定[澰*欠]波深。 濯八解而流派。 慧峰岳峻。 耸六度而疏岩。 五尘无杂。 九恼非惊。 外跨四流内澄三定。 法俗钦望推为导首。 特蒙纶旨召入神都。 在魏国东寺。 居多闻之数。 固师年余二十。 即于禅师足下而进圆具。 纔经一载总涉律纲。 覆向安州秀律师处三载。 端心读宣律师文抄。 可谓问绝邬波离。 贯五篇之表里。 受谐毗舍女。 洞七聚之幽关。 律云。 五岁得游方。 未至岁而早契。 十年离依止。 不届年而预合。 其秀律师即蜀郡兴律师之上足。 既进圆具仍居蜀川。 于和尚处学律四载。 后往长安宣律师处。 为依止之客。 投心乳器。 若饮鹅之善识精粗。 竭智水瓶。 等欢喜之妙持先后经十六年不离函丈。 研穷诸部淘炼数家。 将首律师疏以为宗本。 然后去三阳之八水。 复向黄州报所生地。 次往安州大兴律教。 诸王刺史咸共遵承。 故律云若有律师处与我身不殊。 居十力寺。 年七十余。 方始寂化。 戒行清素耳目详知。 嗟乎代有其人栋梁佛日。 蝉联靡绝继踵相承。 实谓汉珠荆玉。 虽别川而俱媚。 桂枝兰叶。 纵异节而同芳。 固师既得律典斯通。 更披经论。 又复诵法华维摩向一千遍。 心心常续念念恒持。 三业相驱四仪无废。 覆往襄州在和上处。 重听苏呾罗披寻对法藏。 颇通蕴处薄捡衣珠。 化城是息终期宝渚。 遂乃濯足襄水顾步庐山。 仰上德之清尘。 住东林而散志。 有意欲向师子洲顶礼佛牙观诸圣迹。 以垂拱之岁移锡桂林适化游方。 渐之清远峡谷。 同缘赴感。 后届番禺广府。 法徒请开律典。 时属大唐圣主天下普置三师。 欲令佛日再明法舟长泛。 既而威仪者律也。 固亦众所钦情。 三藏道场讲毗柰耶教。 经乎九夏。 爰竟七篇。 善教法徒泛诱时俗。 于时制旨寺恭阇梨。 每于讲席亲自提奖。 可谓恂恂善诱弘济忘倦。 阇梨则童真出家高行贞节。 年余七十。 而恒敬五篇。 有福之人可逢上智。 实乃禅池渺漫引法海而通波。 思岭崔嵬耸慧岳而腾峭。 深明幻本巧悟心源。 虽闲诸法体空。 而利物之用盛集构有为之福业。 作无上之津梁。 而屡写藏经常营众食。 实亦众所知识应物感生。 劝悟诸人共敦律教。 固师既法侣言散还向峡山。 冀托松林之下。 用毕幽栖之志。 蒙谦寺主等特见宾迎寺主。 乃道冠生知体含仁恕。 供承四海靡倦三朝。 屈己申他卑辞是务。 固师意欲息想山门。 有怀营构倾廊通直道脱阶正邪基。 曲制山池。 希流八解之清润。 傍开坛界。 冀阐七聚之芳规。 复欲于戒坛后面造一禅龛立方等道场修法华三昧。 功虽未就而情已决然。 布萨轨仪已绍纲目。 又每叹曰。 前不遭释父。 后未遇慈尊。 末代时中如何起行。 既沉吟于空有之际。 复踯躅于多师之门矣。 净于佛逝江口升舶附书凭信广州。 见求墨纸抄写梵经。 并雇手直。 于时商人风便举帆高张。 遂被载来求住无路。 是知业能装饰非人所图。 遂以永昌元年七月二十日达于广府。 与诸法俗重得相见。 于时在制旨寺处众嗟曰。 本行西国有望流通。 回住海南经本尚阙。 所将三藏五十余万颂。 并在佛逝终须覆往。 既而年余五十。 重越沧波。 隙驷不留身城难保。 朝露溘至何所嘱焉。 经典既是要门。 谁能共往收取。 随译随受须得其人。 众佥告曰。 去斯不远有僧贞固。 久探律教早蕴精诚。 傥得其人斯为善伴。 亦既纔闻此告仿佛雅合求心。 于是裁封山扃薄陈行李。 固乃启封暂观。 即有同行之念。 譬乎聊城一发下三将之雄心。 雪山小偈牵大隐之深志。 遂乃喜辞幽涧欢去松林。 攘臂石门之前。 褰衣制旨之内。 始倾一盖合襟情于抚尘。 既投五体。 契虚怀于曩日。 虽则平生未面而实冥符宿心。 共在良宵颇论行事。 固乃答曰。 道欲合不介而自亲。 时将至求抑而不可。 谨即共弘三藏助烛千灯者欤。 于是重往峡山。 与谦寺主等言别。 寺主乃照机而作。 曾不留连。 见述所怀咸助随喜。 己阙无念他济是心。 并为资装令无少乏。 及广府法俗悉赠资粮。 即以其年十一月一日附商舶去番禺。 望占波而陵帆。 指佛逝以长驱。 作含生之梯橙。 为欲海之舟舻。 庆有怀于从志。 庶无废于长途。 固师年四十矣。 赞曰智者植业。 禀自先因。 童年洁想。 唯福是亲。 情求胜己。 意仗明仁。 非馨香于事利。 固宝爱于贤珍其一受持妙典。 贞明固意。 大善敦心。 小瑕兴畏。 有怀脱屣。 无望荣贵。 若住牦之毛尾弗亏。 等游蜂之色香靡费其二孤辞荥泽。 只步汉阴哲人务本。 律教是寻。 既知网领。 更进幽深。 致远怀于觉树。 遂仗藜于桂林其三怡神峡谷。 匠物广川。 既而追旧闻于东夏。 复欲请新教以南遄。 希扬布于未布。 冀流传于未传。 庆斯人之壮志。 能为物而身捐其四为我良伴。 其届金洲。 能坚梵行。 善友之由。 船车递济。 手足相求。 傥得契传灯之一望。 亦是不惭生于百秋其五既至佛逝宿心是契。 得听未闻之法。 还观不睹之例。 随译随受。 详检通滞。 新见新知。 巧明开制。 博识多智。 每励朝闻之心。 恭俭勤怀。 无忧夕死之计。 恐众多而事挠。 且逐静而兼济。 纵一焰之随风。 庶十登而罔翳其六。 又贞固弟子一人。 俗姓孟。 名怀业。 梵号僧伽提婆。 祖父本是北人。 因官遂居岭外。 家属权停广府。 慕法遣奉师门。 虽可年在弱冠。 而实志逾强。 仕见师主。 怀弘法之念。 即有随行之心。 割爱抽悲。 投命溟潡。 至佛逝国。 解骨仑语。 颇学梵书。 诵俱舍论偈。 虽事凭于一猎。 冀有望于千途。 傥策勤于熟思。 希比迹于生刍。 且为侍者现供翻译。 年十七耳。 发布时间:2025-05-21 11:29:32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