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内容: 无行禅师者。 荆州江陵人也。 梵名般若提婆唐云慧天协性虚融禀质温雅。 意存仁德志重烟霞。 而竹马之年。 投足石渠之署。 暨乎弱冠。 有怀金马之门。 颇已渔猎百氏流睇三经。 州望推奇乡曲排俊。 于时则绚彩霞开。 镜三江而挺秀。 芳思泉涌。 灌七泽而流津。 然宿因感会今果现前。 希慕法门有窥玄苑。 幸遇五人之度。 爰居等界道场。 既而创染谛门初沾法侣。 事大福田寺慧英法师为邬波驮耶唐云亲教师和上者讹也斯乃吉藏法师之上足。 可谓蝉联硕德。 固乃世不乏贤。 于是标心般若栖志禅居。 屏弃人间往来山水。 每因谈玄讲肆击阐微言。 虽年在后生而望逾先进。 及乎受具同坛乃二十余人。 诵戒契心再辰便了。 咸称上首余莫能加。 次隐幽岩诵法华妙典。 不盈一月七轴言终。 乃叹曰。 夫寻筌者意在得鱼。 求言者本希趣理。 宜可访名匠镜心神启定门断烦惑。 遂乃杖锡九江移步三越。 游衡岳处金陵。 逸想嵩华长吟少室。 濯足八水举袂三川。 求善知识即其志也。 或携定门而北上。 猎智者禅匠之精微。 麾戒巘而东归。 究道宣律师之淳粹。 听新旧经论。 讨古今仪则。 洋洋焉波澜。 万顷嶷嶷也。 崖岸千寻。 与智弘为伴。 东风泛舶一月到室利佛逝国。 国王厚礼特异常伦。 布金华散金粟。 四事供养。 五对呈心。 见从大唐天子处来倍加钦上。 后乘王舶经十五日达末罗瑜洲。 又十五日到羯荼国。 至冬末转舶西行。 经三十日到那伽钵亶那。 从此泛海二日到师子洲。 观礼佛牙。 从师子州复东北泛舶一月到诃利鸡罗国。 此国乃是东天之东界也。 即赡部州之地也。 停在一年。 渐之东印度。 恒与智弘相随。 此去那烂陀途有百驿。 既停息已便之大觉。 蒙国安置入寺俱为主人。 西国主人稍难得也。 若其得主则众事皆同如也。 为客但食而已。 禅师后向那烂陀。 听瑜伽习中观。 研味俱舍探求律典复往羝罗荼寺。 去斯两驿。 彼有法匠善解因明。 屡在芳筵习陈那法称之作。 莫不渐入玄关颇开幽键。 每唯杖锡乞食全躯。 少欲自居情超物外。 曾因闲隙译出阿笈摩经。 述如来涅槃之事。 略为三卷。 已附归唐。 是一切有部律中所出。 论其进不乃与会宁所译同矣。 行禅师既言欲居西国。 复道有意神州。 疑取北天归乎故里。 净来日从那烂陀相送。 东行六驿各怀生别之恨。 俱希重会之心业也。 茫茫流泗交袂矣。 春秋五十六。 又禅师禀性好尚钦礼。 每以觉树初绿。 观洗沐于龙池。 竹苑新黄。 奉折华于鹫岭此二时者春中也。 皆是大节会。 无问远近。 道俗咸观。 洗菩提树也。 又鹫峰山此时有华大如手许。 实同金色。 人皆折以上呈。 当此之时。 弥覆山野名春女华也曾于一时与行禅师同游鹫岭。 瞻奉既讫遐眺乡关无任殷忧。 净乃聊述所怀云尔 杂言。 观化祇山顶。 流睇古王城。 万载池犹洁。 千年苑尚清。 仿佛影坚路。 摧残广胁[山*盈]。 七宝仙台亡旧迹。 四彩天华绝雨声声。 华远。 自恨生何晚。 既伤火宅眩中门。 还嗟宝渚迷长阪。 步陟平郊望。 心游七海上。 扰扰三界溺邪津。 浑浑万品亡真匠。 唯有能仁独圆悟。 廓尘静浪开玄路。 创逢饥命弃身城。 更为求人崩意树施也持囊毕契戒珠净戒也被甲要心忍衣固忍也三祇不倦陵二车。 一足忘劳超九数勤也定潋江清沐久结定也智釰霜凝斩新雾慧也无边大劫无不修。 六时愍生遵六度。 度有流化功收。 金河示灭归常住。 鸡林权唱演功周。 圣徒往传余响。 龙宫秘典海中探。 石室真言山处仰。 流教在兹辰。 传芳代有人。 沙河雪岭迷朝径。 巨海鸿崖乱夜津。 入万死。 求一生。 投针偶穴非同喻。 束马悬车岂等程。 不徇今身乐。 无祈后代荣。 誓舍危躯追胜义。 咸希毕契传灯情。 劳歌勿复陈。 延眺旦周巡东。 睇女峦留二迹。 西驰鹿苑去三轮。 北睨舍城池尚在。 南睎尊岭穴犹尊。 五峰秀。 百池分。 粲粲鲜华明四曜。 辉辉道树镜三春。 扬锡指山阿。 携步上祇陀。 既睹如来叠衣石。 复观天授迸余峨。 伫灵镇凝思遍生河。 金华逸掌仪前奉芳盖。 陵虚殿后过。 旋绕经行砌。 目想如神契。 回斯少福润津梁。 共会龙华舍尘翳在西国王舍城怀旧之作一三五七九言游愁赤县远丹思抽。 鹫岭寒风驶。 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 不觉颓年秋更秋。 已毕祇山本愿诚难遇终望。 持经振锡往神州。 发布时间:2025-05-21 11:29:38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