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内容: 道琳法师者。 荆州江陵人也。 梵名尸罗钵颇唐云戒光弱冠之年披缁离俗。 成人之岁访友寻真。 搜律藏而戒珠莹启。 禅门而定水清。 禀性虚洁雅操廉贞。 濯青溪以恬志漱玉泉而养灵。 既常坐不卧一食全诚。 后复慨大教东流时经多载。 定门鲜入律典颇亏。 遂欲寻流讨源远游西国。 乃杖锡遐逝鼓舶南溟。 越铜柱而届郎迦。 历诃陵而经裸国。 所在国王礼待极致殷厚。 经乎数载到东印度耽摩立底国。 住经三年学梵语。 于是舍戒重受。 学习一切有部。 律非唯学兼定慧。 盖亦情耽咒藏。 后乃观化中天顶礼金刚御座菩提圣仪。 复至那烂陀寺。 搜览大乘经论。 注情俱舍。 经于数年。 至于鹫岭杖林山园鹄树。 备尽翘仰并展精诚。 乃游南天竺国搜访玄谟。 向西印度于罗荼国住经年稔。 更立灵坛重禀明咒。 尝试论之曰。 夫明咒者梵云毗睇陀罗必棏丁泽反家。 毗睇译为明咒。 陀罗是持。 必棏家是藏。 应云持明咒藏。 然相承云此咒藏。 梵本有十万颂。 唐译可成三百卷。 现今求觅多失少全。 而大圣没后阿离野那伽曷树那。 即龙树菩萨。 特精斯要。 时彼弟子厥号难陀。 聪明博识渍意斯典。 在西印度经十二年。 专心持咒遂便感应。 每至食时食从空下。 又诵咒求如意瓶。 不久便获。 乃于瓶中得经欢喜。 不以咒结其瓶遂去。 于是难陀法师恐咒明散失。 遂便撮集可十二千颂。 成一家之言。 每于一颂之内。 离合咒印之文。 虽复言同字同实乃义别用别。 自非口相传授而实解悟无因。 后陈那论师见其制作功殊人智思极情端。 抚经叹曰。 向使此贤致意因明者。 我复何颜之有乎。 是知智士识己之度量。 愚者暗他之浅深矣斯之咒藏东夏未流。 所以道琳意存斯妙。 故咒藏云。 升天乘龙役使百神。 利生之道唯咒是亲。 净于那烂陀。 亦屡入坛场希心此要。 而为功不并就。 遂泯斯怀为广异听。 粗题纲目云尔。 道琳遂从西境转向北天。 观化羯湿弥罗。 便入乌长那国。 询访定门搜求般若。 次往迦毕试国礼乌率腻沙佛顶骨也自尔之后不委何托。 净回至南海羯荼国。 有北方胡至云。 有两僧胡国逢见。 说其状迹应是其人。 与智弘相随拟归故国。 闻为途贼斯拥还乃覆向北天。 年应五十余矣。 发布时间:2025-05-21 11:29:56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