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道《海东高僧传》 内容: 释阿道。 或云本天竺人。 或云从吴来。 或云自高句丽入魏。 后归新罗。 未知孰是。 风仪特异。 神变左奇。 恒以行化为任。 每当开讲。 天雨妙花。 始新罗讷祇王时。 有黑胡子者。 从句高丽至一善郡。 宣化有缘。 郡人毛礼。 家中作窟室安置。 于是梁遣使赐衣着香物。 君臣不知香名及与所用。 乃遣中使赉香遍问中外。 胡子见之称其名目曰。 焚此则香气芬馥。 所以达诚于神灵。 所谓神圣不过三宝。 一曰佛陀。 二曰达摩。 三曰僧伽。 若烧此发愿。 必有灵应。 时王女病革。 王使胡子焚香表誓。 厥疾寻愈。 王甚喜。 酬赠尤厚。 胡子出见毛礼。 以所得物赠之。 报其德焉。 因语曰。 吾有所归请辞。 俄而不知所去。 及毗处王时。 有阿道和尚。 与侍者三人。 亦来止毛礼家。 仪表似胡子。 住数年无疾而化。 其侍者三人留住读诵经律。 往[? 夕]有信受奉行者焉。 然按古记。 梁大通元年三月十一日。 阿道来至一善郡。 天地震动。 师左执金环锡杖。 右擎玉钵应器。 身着霞衲。 口诵花诠初到信士毛礼家。 礼出见惊愕而言曰。 曩者高丽僧正方来入我国。 君臣怪为不祥。 议而杀之。 又有灭垢玭从彼复来。 杀戮如前。 汝尚何求而来耶。 宜速入门。 莫令邻人得见。 引置密室。 修供不怠。 适有吴使以五香献原宗王。 王不知所用。 遍询国中。 使者至问法师。 师曰以火烧而供佛也。 其后偕至京师。 王令法师见使。 使礼拜曰。 此边国高僧何不远。 而王因此知佛僧可敬。 敕许斑行。 又按高得相诗史。 曰梁氏遣使曰。 元表送沈檀及经像。 不知所为。 咨四野。 阿道逢时指法。 相注云。 阿道再遭斩害。 神通不死。 隐毛礼家。 则梁吴之使莫辨其详。 又阿道之迹多同黑胡子。 何哉。 然自永平至大通丁未。 凡四百十余年。 句高丽兴法已百五十余年。 而百济已行一百四十余年矣。 若按朴寅亮殊异传。 云。 师父魏人崛摩。 母曰高道宁。 高丽人也。 崛摩奉使高丽。 私通还魏。 道宁因有身诞焉。 师生五稔有异相。 母谓曰。 偏[袖-由+古]之子。 莫若为僧。 师依教。 即于是日剃发。 十六入魏。 觐省崛摩。 遂投玄彰和尚。 受业十九年。 归宁于母。 母谕曰。 此国机缘未熟。 难行佛法。 惟彼新罗今虽无声教。 尔后三十余月有护法明王御宇。 大兴佛事。 又其国京师有七法住之处。 一曰金桥天镜林(今与轮寺)。 二曰三川岐(今永兴寺)。 三曰龙宫南(今皇龙寺)。 四曰龙宫北(今芬皇寺)。 五曰神游林(今天王寺)。 六曰沙川尾(今灵妙寺)。 七曰婿请田(今昙严寺)。 此等佛法不灭前劫时伽蓝墟也。 汝当归彼土。 初传玄旨。 为浮屠始祖。 不亦美乎。 师既承命子之声。 出疆而来寓新罗王阙西里(今严庄寺是也)时当味邹王即位二年癸未矣。 师请行竺教。 以前所不见为怪。 至有将杀之者。 故退隐于续村毛禄家。 今善州也。 逃害三年。 成国宫主病疾不愈。 遣使四方。 求能治者。 师应募赴阙。 为疗其患。 王大悦问其所欲。 师请曰。 但刱寺于天镜林。 吾愿足矣。 王许之。 然世质民顽。 不能归向。 乃以白屋为寺。 后七年始有欲为僧者。 来依受法。 毛禄之妹名史侍。 亦投为尼。 乃于三川岐立寺曰永兴。 以依住焉。 味雏王崩后。 嗣王亦不敬浮屠。 将欲废之。 师还续村。 自作墓入其内。 闭户示灭。 因此圣教不行于斯卢。 厥后二百余年。 原宗果兴像教。 皆如道宁所言。 自味雏至法兴凡十一王矣。 阿道出现年代前却如是其差舛。 并是古文不可取舍。 然若当味雏时。 已有弘宣之益。 则与顺道同时明矣。 以其中废而至梁大通乃兴耳。 故并出黑胡子元表等。 叙而观焉。 [觉训]赞曰。 自像教东渐。 信毁交腾。 权舆光阐。 代有其人。 若阿道。 黑胡子。 皆以无相之法身。 隐现自在或先或后。 似同异。 若捕风搏影。 不可执迹而定也。 但其先试可而后启行。 始逃害而终成功。 则秦之利方。 汉之摩腾。 亦无以加焉。 易曰。 藏器待时。 阿道之谓矣。 发布时间:2025-05-21 11:31:20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5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