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琳(唐终南山龙田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内容: 释法琳。 姓陈氏。 颖川人。 远祖随宦寓居襄阳。 少出家。 游猎儒释博综词义。 金陵楚郢从道问津。 自文苑才林靡不寻造。 而意存纲梗不营浮绮。 野栖木食于青溪等山。 昼则承诲佛经。 夜则吟览俗典。 故于内外词旨经纬遗文。 精会所归咸肆其抱。 而风韵闲雅韬德潜形。 气扬采飞方陈神略。 隋季承乱。 入关观化。 流离八水顾步三秦。 每以槐里仙宗互陈名实。 昔在荆楚梗概其文。 而秘法奇章犹未探括。 自非同其形服尘其本情。 方可体彼宗师静兹纷结。 乃权舍法服长发多年。 外统儒门内希聃术。 遂以义宁初岁。 假被巾褐从其居馆。 琳素通庄老谈吐清奇。 道侣服其精华。 膜拜而从游处。 情契莫二共叙金兰。 故彼所禁文词。 并用谘琳取决。 致令李宗奉释之典包举具舒。 张伪葛妄之言诠题品录。 武德初运还莅释宗。 拥帙延光栖惶问道。 以帝壤同归名教。 是则鼓言郑卫易可箴规。 乃住京师济法寺。 至武德四年。 有太史令傅奕。 先是黄巾深忌佛法。 上废佛法事十有一条。 云释经诞妄言妖事隐。 损国破家未闻益世。 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 凡是沙门放归桑梓。 则家国昌大。 李孔之教行焉。 武皇容其小辩。 朝辅未能抗也。 时谓遵其邪径通废宏衢。 莫不惧焉。 乃下诏问曰。 弃父母之须发。 去君臣之章服。 利在何门之中。 益在何情之外。 损益二宜请动妙适。 琳愤激傅词侧听明敕。 承有斯问。 即陈对曰。 琳闻至道绝言。 岂九流能辩。 法身无象非十翼所诠。 但四趣茫茫漂沦欲海。 三界蠢蠢颠坠邪山。 诸子迷以自焚。 凡夫溺而不出。 大圣为之兴世。 至人所以降灵。 遂开解脱之门。 示以安隐之路。 于是中天王种辞恩爱而出家。 东夏贵游厌荣华而入道。 誓出二种生死。 志求一妙涅槃。 弘善以报四恩。 立德以资三有。 此其利益也。 毁形以成其志。 故弃须发美容。 变俗以会其道。 故去君臣华服。 虽形阙奉亲。 而内怀其孝。 礼乖事主。 而心戢其恩。 泽被怨亲以成大顺佑怙幽显岂拘小违。 上智之人依佛语。 故为益。 下凡之类亏圣教故为损。 惩恶则滥者自新。 进善则通人感化。 此其大略也。 而傅氏所奏。 在司犹未施行。 奕乃多写表状。 远近公然流布。 京室闾里。 咸传秃丁之诮。 剧谈酒席。 昌言胡鬼之谣。 佛日翳而不明。 僧威阻而无势。 于时达量道俗勋豪成论者非一。 各疏佛理具引梵文。 委示业缘曲垂邪正。 但经是奕之所废。 岂有引废证成。 虽曰破邪终归邪破。 琳情正玄机独觉千载。 器局天授博悟生知。 睹作者之无功。 信乘权之有据。 乃着破邪论。 其词曰。 庄周云。 六合之内。 圣人论而不议。 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 老子云。 域中有四大。 而道居其一。 考诗书礼乐之致。 忠烈孝慈之先。 但欲攸序彛伦。 意存敬事君父。 至德惟是安上治民。 要道不出移风易俗。 自卫返鲁。 讵述解脱之言。 六府九畴。 未宣究竟之旨。 案前汉艺文志所纪众书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莫不功在近益。 俱未畅远途。 诚自局于一生之内。 非迥拔于三世之表者矣。 遂使当见因果理涉旦而犹昏。 业报吉凶义经丘而未晓。 斯并六合之寰块。 五常之俗谟。 讵免四流浩汗为烦恼之场。 六趣喧哗造尘劳之业者也。 原夫实相杳冥。 逾要道之道。 法身凝寂。 出玄之又玄。 惟我大师体斯妙觉。 二边顿遣万德斯融。 不可以境智求。 不可以形名取。 故能量法界而兴悲。 揆虚空而立誓。 所以见生秽土诞圣王宫。 示金色之身吐玉毫之相。 布慈云于鹫岭。 则火宅焰销。 扇惠风于鸡峰。 则幽途雾卷。 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座承躯。 出则天主导前。 入则梵王从后。 声闻菩萨俨若朝仪。 八部万神森然翊卫。 演涅槃则地现六动。 说般若则天雨四花。 百福庄严。 状满月之临沧海。 千光照曜。 如聚日之映宝山。 师子一吼。 则外道摧锋。 法鼓暂鸣。 则天魔稽首。 是故号佛。 为法王也。 岂与衰周李耳比德争衡。 末世孔丘辄相联类者矣。 是以天上天下。 独称调御之尊。 三千大千。 咸仰慈悲之泽。 然而理深趣远。 假筌蹄而后悟。 教门善巧。 凭师友而方通。 统其教也则八万四千之藏。 二谛十地之文。 海殿龙宫之旨。 古谍今书之量。 莫不流甘露于万叶。 垂至道于百王。 近则安国利民。 远则超凡证圣。 但以时运未融。 致令汉梵殊感。 故西方先音形之奉。 东国后见闻之益。 及慈云卷润慧日收光。 乃梦金人于永平之年。 睹灵骨于赤乌之岁。 于是汉魏齐梁之政像教勃兴。 燕秦晋宋已来名僧间出。 或神力救世。 或异迹发人。 或慧解开神。 或通感适化。 及白足临刃不伤。 遣法为之更始。 志上分身员户。 帝王以之加信。 具诸史籍其可详乎。 并使功被将来传灯永劫。 议者佥曰。 僧惟绍隆佛种。 佛则冥卫国家福荫皇基。 必无废退之理。 我大唐之有天下也。 应四七之辰。 安九五之位。 方欲兴上皇之风开正觉之道治致太平永隆淳化。 但傅氏所述酷毒秽词。 并天地之所不容。 人伦之所同弃。 恐尘黩圣览。 不可具观。 伏惟陛下。 布含弘之恩。 垂鞠育之惠。 审其逆顺议以真虚。 佛以正法远委国王。 陛下君临斯当付嘱。 谨上破邪论一卷。 用拟傅词。 文有三十余纸。 自琳之缀釆贯绝群篇。 野无遁贤朝无遗士。 家藏一本咸诵在心。 并流略之菁华。 文章之冠冕。 茂誉于是乎腾广。 昏情由之而开尚矣。 琳又以论卷初出意在弘通。 自非广露其情。 则皂隶不尘其道。 乃上启储后诸王及公卿侯伯等。 并文理弘被庶绩咸嘉。 其博诣焉。 故奕奏状因之致寝。 遂得释门重敞。 琳寔其功。 东宫庶子虞世南。 详琳着论。 乃为之序胤而傅氏不惬其情重施密谮。 构扇黄巾用为党类。 各造邪论贬量佛圣。 昏冒生灵衒曜朝野。 熏莸既杂时所疑焉。 武德九年春。 下诏京置三寺惟立千僧。 余寺给赐王公。 僧等并放还桑梓。 严敕既下莫敢致词。 五众哀号于槁街。 四民顾叹于城市。 于时道俗蒙然投骸无措。 赖由震方出帝氛祲廓清。 素袭启闻范究宗领。 登即大赦还返神居。 故佛日重朗于唐世。 又由琳矣。 琳频逢黜陟。 誓结维持。 道挫世情良资寡学。 乃探索典籍隐括玄奥。 撰辩正论一部八卷。 颖川陈子良注之。 并制序曰。 昔宣尼入梦。 十翼之理克彰。 伯阳出关。 二篇之义爰着。 或钩深系象。 或探赜希夷。 名言之所不宣。 阴阳之所不测。 犹能弥纶天地包括鬼神。 道无洽于大千。 言未超于域内。 况乎法身圆寂妙出有无。 至理凝玄迹泯真俗。 体绝三相累尽七生。 无心即心非色为色。 筌蹄之外岂可言乎。 若夫西伯拘羑遂显精微。 子长蚕室卒成先志。 故易曰。 古之作易者。 其有忧乎。 论之兴焉。 良有以矣。 道士李仲卿刘进喜等。 并作庸文谤毁正法。 在俗人士或生邪信。 法师愍其盲瞽遂着斯论。 可谓鼓兹法海振彼词锋。 碧鸡之锐竞驰。 黄马之峻争骛。 莫不叶坠柯摧云锁雾卷。 但此论穷释老之教源。 极品藻之名理。 恐好事后生。 意有未喻。 弟子近申顶礼。 从而问津。 烂然溢目。 若日月之入怀。 寂乎应机。 譬宝珠之烛物。 既悟四衢之幻。 便息百城之游。 于是启所未闻。 为之注解。 良以文学雄伯群儒奉戴。 诱劝成则其从如云。 贞观初年帝于南山大和宫旧宅。 置龙田寺。 琳性欣幽静。 就而住之。 众所推美举知寺任。 从容山服咏歌林野。 至十三年冬。 有黄巾秦世英者。 挟方术以邀荣。 遂程器于储贰。 素嫉释种。 阴陈琳论谤讪皇宗。 罪当誷上。 帝勃然下敕沙汰僧尼。 见有众侣乃依遗教。 仍访琳身据法推勘。 琳扼腕奋发。 不待追征。 独诣公庭。 轻生徇理。 乃絷以缧绁。 下诏问曰。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尊祖重亲實由先古。 何为追逐其短。 首鼠两端。 广引形似之言。 备陈不逊之喻。 把毁我祖祢。 谤黩我先人。 如此要君。 罪有不恕。 琳答曰。 文王大圣。 周公大贤。 追远慎终。 昊天靡答。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虽有宗周义不争长。 何者皇天无亲竟由辅德。 古人党理而不党亲。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虽亲有罪必罚。 虽雠有功必赏。 赏罚理当。 故天下和平。 老子习训道宗。 德教加于百姓。 恕己谦光。 仁风形于四海又云。 吾师名佛。 佛者觉一切人也。 干竺古皇。 西升逝矣。 讨寻老教。 始末可追。 日授中经示诲子弟言。 吾师者善入泥洹。 绵绵常存。 吾今逝矣。 今刘李所迹。 谤灭老氏之师。 世莫能知。 着兹辩正论。 有八卷。 略对道士。 六十余条。 并陈史籍。 前言实非谤毁家国。 自后辩对二十余列。 并据琳词。 具状闻奏。 敕云。 所着辩正论。 信毁交报篇曰。 有念观音者。 临刃不伤。 且赦七日令尔自念。 试及刑决能无伤不。 琳外缠桎梏内迫刑期。 水火交怀诉仰无路。 乃缘生来所闻经教及三圣尊名。 铭诵心府。 拟为显应。 至于限满。 忽神思彯勇横逸胸怀。 欢庆相寻顿忘死畏。 立待对问。 须臾敕至云。 今赦期已满。 当至临刑。 有何所念。 念有灵不。 琳援笔答曰。 自隋季扰攘四海沸腾。 役毒流行干戈竞起。 兴师相伐舍檀兵威。 臣佞君荒不为正治。 遏绝王路固执一隅。 自皇王吊伐载清陆海。 斯實观音之力。 咸资势至之因。 比德连踪道齐上圣。 救横死于帝庭。 免淫刑于都市琳于七日已来。 不念观音。 惟念陛下。 敕治书侍御史韦悰问琳。 有诏令念观音。 何因不念。 乃云惟念陛下。 琳答。 伏承观音圣鉴尘形六道。 上天下地皆为师范。 然大唐光宅四海。 九夷奉职八表刑清。 君圣臣贤不为抂滥。 今陛下子育恒品如经。 即是观音。 既其灵鉴相符。 所以惟念陛下。 但琳所着正论。 爰与书史伦同。 一句参差任从斧钺。 陛下若顺忠顺正。 琳则不损一毛。 陛下若刑滥无辜。 琳则有伏尸之痛。 具以事闻。 遂不加罪有敕徙于益部僧寺。 行至百牢关菩提寺。 因疾而卒。 时年六十九。 沙门慧序。 经理所苦。 情结断金。 晓夕同衾慰抚承接。 及命将尽在序膝上。 序恸哭崩摧泪如驶雨。 乃召诸关旁道俗。 葬于东山之顶。 高树白塔。 勒铭志之。 行路望者知便下泪。 序本雍州武功人。 善经籍通佛理。 明摄论以为敷化之训。 体道开俗言无品藻。 将护游僧用为家操。 本住京辇后移梁益。 以百牢冲会四方所归。 道俗栖投往还莫寄。 序乃宅寺关口。 用接远宾。 故行侣赖之。 咏歌盈耳。 于时治书侍御史韦悰。 审英饰诈。 乃奏弹曰。 窃以大道郁兴。 冲虚之迹斯阐。 玄风既播。 无为之教寔隆。 未有身预黄冠志同凡素者也。 道士秦英。 颇学医方薄闲咒禁。 亲戚寄命羸疾投身。 奸淫其妻禽狩不异。 若情违正教心类豺狼。 逞贪竞之怀。 恣邪秽之行。 家藏妻子门有姬童。 乘肥衣轻出入衢路。 杨眉奋袂无惮宪网。 健羡未忘观缴在虑。 斯原不殄至教式亏。 请置严科以惩淫侈。 乃入大理。 竟以狂匿被诛。 公私怪其死晚。 琳所着诗赋启颂碑表章诔大乘教法并诸论记传。 合三十余卷。 并金石击其风韵。 缛锦缋其文思。 流靡雅便。 腾焰尔穆。 又善应机说导。 即事骋词。 言会宫商义符玄籍。 斯亦希世罕嗣矣。 发布时间:2025-05-21 12:02:28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