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满(唐京师普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二] 内容: 释慧满。 姓梁氏。 雍州长安人也。 父粲历仕隋唐为海叠诸州刺史。 满生年素洁履正标宗。 慈济含育殆非修学。 世俗肴膳见便寒悚。 僧仪道具睹即欣仰。 年甫七岁即乐出家。 二亲素奉佛宗不违其志。 父临海州有敕听度。 便蒙剃发。 随父还京住大兴善。 为仙法师弟子。 仙名望京邑识悟有从。 既道俗洽闻。 故父亲付嘱。 后携住仁寿宫之三善寺。 及大业之始。 又住大禅定焉。 进戒奉业于智首律师。 明慎威仪学门推揖。 思择理味以达曙为恒。 而勤于政事乐行劝勉。 每值立界施。 则唱白科举。 身先众侣谘考疑议。 至于受戒缘集难遮多少。 教授独断成不眇然。 满乃预令识相。 提撕抵掌。 致有临机忘逸往往征正。 时共重其详审敬其成进也。 游讲四方不拘世累。 贞观三年。 尝于鄜城魏兵曹家别院。 讲羯磨法。 所居草室忽为火烧。 风焰俱盛。 将延西及。 满索水潠之。 因即风回火灭得无烧爇。 斯戒德之威。 颇难登继。 至七年。 令造新寺。 通选大德。 以满行绩前闻。 引之令住。 其年奉敕令任弘济寺上座。 专弘律训奖导僧徒。 丞有成规旁流他寺。 有集仙寺尼。 素无慧解妄有师习。 铸老子真人等像私自供养。 并广召黄巾在堂庆度。 满与诸僧同预斋集。 既属此事。 公呵止之。 连告大德显行摈罚。 又追取道像入太原寺改成佛相。 用诫余习。 昔周赵王治蜀。 有道士造老君像而以菩萨侠侍。 僧以事闻。 王乃判曰。 菩萨已成不可坏。 天尊宜进一阶官乃迎于寺中。 改同佛相。 例相似也。 又尼慧尚者。 侥幸一时宫禁还往。 会高祖升遐离宫京置。 乃以尚之住寺拟设皇灵。 尚即取僧寺为尼所住。 事违正敕莫敢致词。 满遂构集京室三纲大德等二百余人。 行于摈黜云。 自佛法流世。 未有尼众倚官势力夺僧寺者。 既是非法宜出众外。 不预四众还往及诸法事。 若有与尚众言论者。 亦同此罚。 制令既行是非自显。 慧尚不胜其责。 连诉东宫并诸朝宰。 有令遣詹事杜正伦解其摈事。 僧众既集多从情议。 满曰。 殿下住持正法。 慧满据法情理。 今则违理附情。 此则规模一乱。 摈本治罪。 罪仍未悛。 据此而详未敢闻旨。 便捉坐具逡巡而退。 时众惧加威权。 便同解摈。 满闻之叹曰。 余伴既少难可重治。 且不同解。 示知乖相耳。 尚后谢过。 满终不顾。 及驾巡东部。 下敕李众在前。 满集京僧二百人诣阙陈谏。 各脱袈裟置于顶上。 拟调达之行五法。 举朝目瞩不敢通表。 乃至关首重敕方回。 常安弘济集徒讲说。 成匠晚秀有邻声釆。 又愿生安养。 浴僧为业。 学安公之芳绪也茕茕恻恻兢兢自厉。 以贞观十六年四月二十日遘疾。 知当后世。 敕出什物并属三宝。 正坐绳床自加其膝。 召诸寺众人各执别。 气从下上渐至于心。 言晤答对初无昏昧。 暖气至口奄尔而终。 春秋五十有四。 焚于终南龙池寺侧。 余骸并化惟舌不灰。 更足薪火经于累宿。 色逾鲜赤。 遂瘗于山隅。 京师净住寺惠昂。 为之铭颂。 见于别集。 制四分律疏二十卷。 讲四十余遍。 发布时间:2025-05-21 12:03:06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