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常(唐京师普光寺)[《续高僧传》卷十五] 内容: 释法常。 俗姓张氏。 南阳白水人也。 高祖隆仕魏因移于河北郡焉。 少践儒林颇知梗概。 而厌其喧杂情欣出家。 奉戒自守不郡非类。 霜怀标举为众所推。 年十九。 投昙延法师。 登蒙剃落既预听限。 大阐宏猷。 学不逾岁。 即讲涅槃。 道俗听者咸奇理趣。 自尔专亲侍奉晓夕谘谋。 每击幽致。 延欣其情理深当。 乃摩顶曰。 观子所涉。 必住持正法矣。 于即研精覃思无释寸阴。 时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 随闻新法仰其弘义。 于时论门初辟。 师学多途。 封守旧章鲜能回觉。 常乃博听众锋校其铦锐。 秦齐赵魏靡不周行。 时积五年钻核名理。 至于成实毗昙华严地论。 博考同异皆为轨辙。 末旋踵上京慨兹异叙。 随讲出疏示显群迷。 隋齐王暕。 召结时望盛演释经。 登预法座敷陈至理。 词义弘远罕得其门。 佥共美之嘉叹。 成俗遂有。 胥徒归凑。 相续依承。 四时讲解以为恒任。 大业之始荣唱转高。 爰下敕旨入大禅定。 相寻讲肆成济极多。 唐运初兴遐迩清晏。 四远投造增倍于前。 每席传灯播扬非一。 贞观之译证义所资。 下敕征召恒知翻任。 后造普光宏壮华敞。 又召居之。 衣服供给四时随改。 又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 礼敬之极众所倾心。 贞观九年。 又奉敕召。 入为皇后戒师。 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 抚接客旧妙识物心。 弘导法化长镇不绝。 前后预听者数千。 东蕃西鄙难可胜述。 及学成返国皆为法匠。 传通正教于今转盛。 新罗王子金慈藏。 轻忽贵位弃俗出家。 远闻虔仰思睹言令。 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 乃于船中梦瞩颜色。 及睹形状宛若梦中。 悲涕交流欣其会遇。 因从受菩萨戒。 尽礼事焉。 十四年。 有僧犯过。 下敕普责京寺。 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 召常上殿。 论及僧过。 常曰。 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 不能躬奉教网。 致有上闻天听。 特由常等寡于训诲。 耻愧难陈。 遂引涅槃付属之旨。 上然之。 因宥大理狱囚百有余人。 又延设供。 食讫而退。 及李道居先。 不胜此位。 率僧邀驾随顿表上。 既不蒙遂。 因染余疾。 的无痛所右胁而终于住寺。 春秋七十有九。 即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也。 至七月二日。 葬于南郊高阳之原。 时炎景陵天游尘翳日。 逮至发引之前。 夜降微雨。 及于明旦。 天地清朗云雾四除。 纤尘不飞道路无拥。 京寺僧侣门人子弟等。 各建修幢三十余车。 前后威仪四十余里。 信心士女执素幡花列侍左右。 乃盈数万。 卿相傧从。 佥以荣之。 初常涉诣义门妙崇行解。 故众所推。 美归于摄论。 而志之所尚慕涅槃。 恒欲披讲未之欣悟。 遂依众请专弘此论。 陶冶理味精贯匈怀。 依时赴讲全无读诵。 纔有余暇课业行道。 六时自励片无违缺。 有大神王冠服皆素。 率其部从随其旋繞。 道俗时见。 密以高之。 又曾宵夜至佛堂中。 壁画乐天一时起舞。 后于中夜又在佛堂。 观音菩萨从外入户上住空中。 身相瑰奇佩服璎珞。 晃发希有良久便灭。 后经五年。 天将欲曙。 又感普贤菩萨从东而来。 去地五六丈许。 常之专精。 征应为如此也。 故立志清峻逾久逾剧。 所获法利多造经像。 但务奇妙不言其价。 岁建檀会终尽京师。 悲敬两田无遮供养。 自所服用麤弊而已。 讲扬别供一不受之。 还布众中持操无改。 着摄论义疏八卷玄章五卷。 涅槃维摩胜鬘等。 各垂疏记。 广行于世。 弟子德逊等。 为立碑于普光之门。 宗正卿李百药为文。 发布时间:2025-05-21 12:03:50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