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琰(唐苏州武丘山)[《续高僧传》卷十四] 内容: 释智琰。 字明璨。 俗姓朱氏。 吴郡吴人祖献梁员外散骑侍郎。 父玟陈奉朝请。 琰托质华宗。 应生观德。 母氏张夫人。 初怀孕日。 梦升通玄寺塔。 登相轮而坐。 远视临虚曾无惧色。 斯乃得道超生之胜兆。 人师无上之奇征。 是知二曜入怀。 双龙枕膝。 弗能及也。 诞育之后取异侪童。 秀气贞心早形瞻视。 八岁出家。 事通玄璩法师为弟子。 提屦持衣恭侍弗怠。 泻瓶执杓受道弥勤。 年十二。 妙法华经通诵一部。 明悟听察咸谓神童。 乃自惟曰。 翼翼京邑四方是则。 何得久拘坎井乎。 时年十六。 即日出都。 听报恩持法师讲成实论。 聪慧夙成深智开发。 故得条振颖披后来莫二。 属持公南上法筵用辍。 因还故里觐省二亲。 仍于本寺开弘经法。 峰堞峻峙辩对如流。 时年十九。 莫不嗟其少秀。 逾年返京从泰皇寺延法师进具。 德瓶仪钵深护戒根。 大庄严寺[日*爵]法师。 慧重中原名高日下。 乃依而请道重研新实。 意得情款功倍由来。 诚骥足之逢善驭也。 陈至德三年。 建仁王齐集。 百师百坐。 竞流天口之辩。 千灯七夜。 争折动神之微。 时年二十有二。 以英少之质参诸耆德。 通情则高冲折机。 纵难亦大车柅轴。 皇上欣赏百辟嗟称。 莫不爱其闲典服其敏捷。 每以人世嚣杂。 幽栖清旷。 属陈氏丧鼎。 便事东归削迹武丘。 将三十载。 凭岩面壑。 任三业而闲安。 酌涧披松。 随四仪而宴处。 虽形隐而名扬。 亦道潜而化洽于是八方归仰四部虔心。 尚书令楚国公杨素。 经文纬武。 王佐国均。 乘贵负才。 未尝许物。 行军淮海。 闻琰道胜栖山。 鸣铙赴陇倾盖承颜。 五体投诚。 恨接足之晚。 左仆射邳国公苏威。 重道爱仁弥赏闲放。 奉使吴越躬造山楹。 睹貌餐音虔拜欣跃。 炀帝居蕃。 惟扬作镇。 大招英彦远集贤明。 琰既道盛名高。 教书爰及。 虑使乎之负罪。 嗟以已之累人。 于是披衣出谷蒙敬厚礼。 因以辞疾得返旧山。 隋文远钦爰降书问。 属炎历有终锋镝腾沸。 四海同弊三吴益甚。 檀越子弟迎出毗坛。 首尾十载化行帝部。 大唐统宇咸返旧居。 武德七年。 苏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 与内外公私同共奉迎。 还归山寺。 于是禅宾慧侣更复曩时。 龙沼凤林信为怀喜。 然琰自他两化得离俱修。 讲念之余。 常行法华金光明普贤等忏又诵法华三千余遍。 感应冥祥神瑞非一。 宵炉未爇自起烟芬。 夕罐纔空潜加溢水。 又愿生净土。 造弥陀像。 行三种净业。 修十六妙观。 与州内檀越五百余人。 每月一集建斋讲观。 胜轮相踵将逾十载。 与夫般若台内匡俗山阴共誓同期。 何以异也。 后见疾浃旬大渐。 斯及诫训慈切。 众侣哀凉。 以贞观八年十月十一日旦。 迁神武丘之东寺。 春秋七十一。 其月二十二日。 窆于寺之南岭。 远近奔驰皂素通集。 花香乱空野哀恸若云雷。 自有送终。 奚复过也。 惟琰幼小矜庄立性端俨。 精诚在操苦节弥勤。 口辞杂味日无再饭。 非义理而不履。 非法言而不谈。 美貌奇姿乃超众表。 墙岸整肃冰雪凛怀。 陈临海王弟道安法师。 厌世出家内外通博。 沙门遍知学优业净。 交游二子。 时号三英。 及屏志林泉永绝人世。 芳风令德蹊径成规。 莫不回旟造山亲传香法。 信法海之朝宗。 释门之栋干矣。 讲涅槃法华维摩各三十遍。 讲观经一百一十遍。 常州弘业寺沙门法宣曰。 余与法师昔同京县狎道华年。 今接善邻敦交暮齿。 虽攀桂之欢或舛。 而折麻之赠不遗。 想清颜之如在。 悲德音之已寂。 愧披文于色丝。 终寄言于贞石。 乃与寺主智峰等。 共树高碑。 在于寺宇。 发布时间:2025-05-21 12:04:24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