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觉(隋江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内容: 释慧觉。 姓孙氏。 其先太原晋阳人也。 江右丧乱。 迁居丹阳之秣陵焉。 觉之在孕。 梁代志公不测人也。 游宅徘徊顾而言曰。 此处当出神童。 俄而载诞。 有若符契。 幼而风神特达气调不群。 虽则青襟。 便有奇心远识。 于五荫六尘。 深知泡电。 誓求离俗。 二亲弗能违也。 年八岁出家研精法相。 其初伏业。 即兴皇朗法师也。 学门拥盛咸畅玄风。 入室之徒莫非人杰。 觉禀承宏论备观幽旨。 领略津会镌求幽赜。 骋驰众妙得自匈襟。 宗匠加赏相击称为法器。 加以游心九部备观数论。 诡说异门并寻枝叶。 既而叹曰。 枪榆岂冲天之举。 小道乖适远之津。 聊以忘忧非吾徒也。 夫澄神入慧莫尚五门。 摄山泉石致美息心胜地。 乃抠衣独往止于栖霞寺焉。 有慧布法师。 空解第一。 深明方等。 或有未悟韫椟于怀。 伫知音者及见欣然便即开授。 又以大智度论江左少弘。 布备宗绪将陈请说。 乃垂覃思申畅幽微。 布公披襟叹美。 即命开讲。 于是旧文新意两以通之。 远近餐服闻所未闻。 释论广兴于斯盛矣。 陈晋安王伯恭为湘州刺史。 深加礼异并请讲众。 南行弘演。 吏部尚书毛喜。 护军将军孙玚。 并鞠躬顶礼虔仰殊常。 左卫将军傅縡。 学通内外气调甚高。 缁素之间无所推敬。 每见觉来必心形俱肃。 剧谈高论流连无已。 天爵服人皆如此类。 隋朝克定江表宪令惟新。 一州之内止置佛寺二所。 数外伽蓝皆从屏废。 觉惧金刚之地沦毁者多。 乃百舍兼行上闻天听。 有敕霈然从其所请。 启沃神衿弘护像法信有力焉。 炀帝昔居藩屏化牧淮甸。 钦伫胜人义逾仄席。 乃赐书曰。 法师安善。 凉暑惟宜。 承栖迟龟山之域。 阐扬龙树之旨。 其义端雄辩。 独演畅于稽阴。 谈柄微言。 偏引级于镜水。 弟子钦风籍甚味道尤深。 今于城内建慧日道场。 延屈龙象大弘佛事盛转法轮。 上人名称普闻众所知识。 今遣迎候。 迟能光拂也。 于即贲然来仪。 膺此嘉命。 法济上人者。 灵智难思。 于永福道场请开大论。 主上亲临法席称善久之。 后止白塔恒事敷说。 大品涅槃华严四论等二十余部。 遍数甚多。 学徒满席。 法轮之盛莫是过也。 先是江都旧邸立宝台经藏。 五时妙典大备于斯。 及践位东朝。 令旨允属掌知藏事。 佥曰得人。 大业二年从驾入京于路见疾。 而神色怡然法言无废。 及至将渐明悟如常。 咸见金刚大神前后围繞外国梵僧烧香供养。 初有智觉禅师。 爰感灵应。 乃见觉名题于金录。 固其所得位地义量难测。 至三月二十二日。 迁化于泗州之宿预县。 春秋五十有三。 惟觉美词令善容止。 身长八尺风表绝伦。 摄[斋-小+衣]升堂俯仰可则。 觌其威仪莫不改容易观。 寓目忘倦。 至于吐纳玄言宣扬妙义。 雄辩清论云飞泉涌。 真可谓日月入怀风飚满室。 虽复褊志滞情。 亦顿忘鄙吝。 然其芝兰所化。 陶诱之功日就月将。 固亦弘矣。 兼通外典妙善尺牍。 属词染翰造次可观。 折简所至皆为模楷。 加以风度淹远雅量弘深。 谈绝是非心夷彼我。 峻矣重仞人莫之窥。 信施相积随用檀舍。 二翼之外纤芥罔畜。 止有论文谈疏。 盈于几箧而已。 岂非拔俗之奇才通方之正士也。 有诏丧事所须随由备办。 恩礼周给务从优厚。 并具舟楫。 王人将送。 其年五月十三日。 还窆于江阳县之茱萸里。 传业学士数甚滋多。 门人智果。 禀承遗训情深追远。 乃与同学纪诸景行碑于寺门。 秘书诏诰舍人虞世南为文。 金紫光禄大夫内史侍郎虞世基为铭。 见于别集。 发布时间:2025-05-21 12:05:14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