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普旷(唐京师慈门寺)[《续高僧传》卷十一] 内容: 释普旷。 俗姓樊氏。 扶风[邱-丘+(尸@目)]人也。 七岁出家。 依止圆禅师而为沙弥。 居山饵柏一十五载。 诵读经教日夕相连。 及进大戒便行头陀。 乞食人间栖投林冡二十余载。 刚梗严毅卓荦不群。 言议酬捷孤然天挺。 后游聚落采拾遗文因过讲席听其余论。 素未开解闻即宪章。 便构心曲陈论高座。 发言新奇卒难解释。 皆叹其俊锐莫肯前驱。 每与周武对扬三宝。 析理开神。 有声朝典。 佛法正隆未劳听解。 遂往樊川头陀自静。 夜宿寒林。 人有索其首者。 旷引刀将刎。 乞者止之。 又从索耳便刵而惠之。 建德之年将坏二教。 关中五众骚扰不安。 旷闻之躬往帝庭广陈至理。 不纳其言。 退而私业。 于斯时也寺塔湮废投命莫从。 远造则力竭难通。 近从则心轻易徙。 遂因其俗位消息其中。 武帝虽灭二教意存李术。 便更置信道观学士三百人。 并选佛道两宗奇才俊迈者充之。 旷理义精通时共佥举。 任居学正剖断时秀为诸生先。 不久废观。 听士随才赋任。 旷力怯躬耕糇粒无委。 寄禄登庸复任岐山从事。 奉遵旧约不黩情染衣。 故毡装倨傲临官剃发留须。 头戴纱帽缨其咽颔。 用为常轨。 有事判约笔断如流。 务涉繁拥者。 便云我本道人不闲俗网。 周国上下咸委其仪度也。 顾旷通博任其处世。 隋氏将兴菩萨僧立。 相如朝服不同剃剪。 员置百二十人。 并括前法牙角不涅尘俗者。 旷识悟闻达当其一焉。 寻复废之。 大法昌显并预出家同居兴善。 果敢雄敏众所先之。 隋文以信道观钟赐玄都观。 黄巾一族同共移来将达前所。 旷率其法属径往争之。 立理既平便又刵耳。 道士望风索然自散。 乃悬于国寺声震百里。 隋高晏驾禅定郁兴。 乃召居之。 大业末年又登纲任。 大唐启运别奉诏书。 曩积芳猷日别相见。 武德三年三月卒于慈门寺。 春秋七十三。 遗告舍身山路不须茔垄。 弟子捃萃余骨。 起塔于终南龙池之峰。 树铭旌德。 于今存焉。 发布时间:2025-05-21 12:05:26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