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辩义(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内容: 释辩义。 姓马氏。 贝州清河人也。 少出家。 沉静寡世事。 志怀恢厚善与人交久而笃敬。 言无勃怒滔然远量。 初归猷论师。 学杂心贯通文义。 年始登冠便就讲说。 据法传道疑难纵横。 随问分析曾无遗绪。 有沙门昙散者。 解超遂古名重当时。 闻义开论即来雠拟。 往返十番更无后嗣。 义曰。 理势未穷何不尽论。 散曰。 余之难人问不过十。 卿今答势不尽。 知复何陈。 当即惊誉两河甫为称首。 属齐历云季周丧道津。 乃南达建业。 传弘小论屡移声价。 更隆中土。 隋炀搜选名德令住日严。 以义学功显著遂之关辅。 谘义决疑日不虚席。 京师俊德昙恭道抚及赜净等。 皆执文谘议穷其深隐。 并未尽其怀也。 后以世会明时寺多高达。 一处五讲常系法轮。 义皆周历观详折中弘理。 而晦景消声不咎前失。 必应机坠绪者并从容辞让无何而退。 不欲显黜于前故。 英雄敬其卑牧。 传芳又甚于昔。 仁寿二年。 隋汉王谅。 远迎志念法师。 来华京室。 王欲衒其智术也。 乃于禅林寺创建法集。 致使三辅高哲咸废讲而同师焉。 义厕其筵肆聆其雅致。 乃以情之所滞。 封而问之。 前后三日。 皆杜词莫对。 念处座命曰。 向所问者乃同疑焉。 请在下座返询其志。 义潜隐容德世罕共宗。 及见慧发不思。 合京竦神传听。 其为显晦皆此类也。 炀帝昔位春宫。 献后云背。 召日严大德四十余人。 皆四海宗师一时翘楚。 及义对扬玄理。 允塞天心。 沙门道岳命宗俱舍。 既无师受投解莫从。 凡有疑议皆赍而取决。 岳每叹曰。 余之广扬对法。 非义孰振其纲哉。 故洽闻之美见称英达。 时有沙门智矩吉藏慧乘等三十余人。 并炀帝所钦。 日严同止。 请义开演杂心。 顾惟不竞。 即就元席。 既对前达不事附文。 提举纲纽标会幽体。 谈述玄极不觉时延。 其为时贤所重如此。 以大业二年遘疾卒于住寺。 春秋六十有六。 葬京郊之南。 东宫舍人郑颋。 为之碑颂。 初义仁寿二年。 奉敕送舍利于本州宝融寺既达州治忽放光明。 寺僧智耀先有舍利九分。 将入道场。 数之加得十二分。 又放光明。 随人缘念色相不同。 青红紫白同时异见。 或佛像僧形重沓而出。 前后放光日流数度。 将入塔夕。 复于基上气发黄紫。 去地四尺。 填平后夜又放大光。 上属星汉下遍城邑。 合境顶戴欣其嘉瑞。 四年春末。 又奉敕于庐州独山梁静寺起塔。 初与官人案行置地行至此山。 忽有大鹿从山走下。 来迎于义。 腾踊往还都无所畏。 处既高敞而恨水少僧众汲难。 本有一泉。 乃是僧粲禅师烧香求水。 因即奔注。 至粲亡后泉涸积年。 及将拟置。 一夜之间枯泉还涌。 道俗欣庆。 乃至打剎起基。 数放大光如火如电。 旋繞道场。 遍照城郭。 官民同见共嗟希有。 发布时间:2025-05-21 12:05:35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