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志念(隋渤海沙门)[《续高僧传》卷十一] 内容: 释志念。 俗缘陈氏。 冀州信都人。 其先颖川實蕃之后胤也。 因官而居河朔焉。 念冰清表志岳峙澄神。 俊朗绝伦观方在虑。 爰至受具问道邺都。 有道长法师精通智论。 为学者之宗。 乃荷箱从听经于数载。 便与当席擅名。 所谓诞礼休继等。 一期俊列连衡齐德。 意谓解非满抱终于盖棺。 乃游诸讲肆。 备探冲奥务尽幽赜。 又诣道宠法师。 学十地论。 听始知终闻同先览。 于即道王河北。 流闻西秦有高昌国慧嵩法师。 统解小乘。 世号毗昙孔子。 学匡天下众侣尘随。 沙门道猷智洪晃觉散魏等。 并称席中杞梓慧苑琳琅。 念顾眄从之。 成名猷上。 皆博通玄极堪为物依。 乃旋踵本乡将弘法泽。 时刺史任城王彦。 帝之介弟。 情附虚宗。 既属念还为张法会。 与僧琼法师。 对扬道化。 盛启本情双演二论。 前开智度后发杂心。 岠对勍锋无非丧胆。 时州都沙门法继者。 两河俊士燕魏高僧。 居坐谓念曰。 观弟幼年慧悟超迈若斯。 必大教由兴。 名垂不朽也。 于即频弘二论一十余年。 学观霞开。 谈林雾结。 齐运移历周毁释经。 遂乃逃迸海隅同尘素服。 重寻小论亟动天机。 疑虑廓销伫聆明运。 值隋国创兴佛日还复。 敕访之始即预出家。 而包蕴迦延未遑敷述。 至开皇四年。 谓弟沙门志湛曰。 吾穷冠小乘。 自揣与罗汉齐镳也。 但时未至故且敛翮耳。 湛夙餐法味。 欣其告及。 以事达明彦法师。 彦成实元绪素重念名。 与门人洪该等三百余人。 躬事邀延阐开心论。 遂骋垂天之翼。 弘盖世之功。 俯仰应机披图广论。 名味之聚缘重之识。 卷舒敻古之下。 立废终穷之前。 大义千有余条并为轨导。 至如迦延本经传谬来久。 业揵度中脱落四纸。 诸师讲解曾无异寻。 念推测上下悬续其文。 理会词联皆符前作。 初未之悟也。 后江左传本。 取勘遗踪。 校念所作片无增减。 时为不测之人焉。 撰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 盛行于世。 受学者数百人。 如汲郡洪该。 赵郡法懿。 漳滨怀正。 襄国道深。 魏郡慧休。 河间圆粲。 俊仪善住。 汝南慧凝。 高城道照。 洛寿明儒。 海岱圆常。 上谷慧藏。 并兰菊齐芳踵武传业。 关河济洽二十余年。 隋汉王谅作镇晋阳。 班条卫冀搜选名德预有弘宣。 念与门学四百余人。 奉礼西并将承王供。 谅乃于宫城之内更筑子城。 安置灵塔别造精舍。 名为内城寺。 引念居之。 开义寺是也。 劳问殷至特加尤礼。 又令上开府谘议参军王颇宣教云。 寡人备是帝子民父。 莅政此蕃。 召请法师等远来降趾。 道不虚运必藉人弘。 正欲阐扬佛教使慧日清朗兆庶蒙赖法之力也。 宜铨举业长者。 可于大兴国寺宣扬正法。 当即大众还推念焉。 既预经纶即弘敷训。 先举大论末演小乘。 辩注若飞流。 声畅如天鼓。 三乘并骛四部填堙。 其知名者。 则慧达法景法楞十力圆经法达智起僧鸾僧藏静观宝超神素道杰等五百余人。 并九土扬名五乘驰德。 精穷内外御化一方。 销鄙吝于筵中。 断封疑于理际。 仁寿二年献后背世。 有诏追王入辅。 王乃集僧曰。 今须法师一人神解高第者可共寡人入朝。 拟抗论京华传风道俗。 众皆相顾未之有对。 王曰。 如今所观念法师堪临此选。 遂与同行。 既达京师。 禅林创讲。 王自为檀越经营法祀。 念登座震吼四答冰消。 清论徐转群疑潜遣。 由是门人慕义千计盈堂。 遂使义窟经笥九衢同轨。 百有余日盛启未闻。 王又与念同还并部。 晋阳学众伫想来仪。 王又出教令。 于宝基寺开授。 方面千里法座辍音。 执卷承旨相趋阶位。 会隋高晏驾。 中外相疑。 汉王列境举兵鲸鲵海陆。 念乘衅还里。 与沙门明空等讲宣二论。 绍业沧溟望风总集。 大业之始载荡妖氛。 招引义学充诸慧日。 屡诏往征。 频辞不赴。 以大业四年卒于沧土。 时年七十有四。 渤海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历阳公宋元亮。 及诸缁素。 若丧厥亲。 为之建塔。 益州福成寺道基法师。 慧解通征祖习有所。 乃为之行状。 援引今古。 文质存焉。 发布时间:2025-05-21 12:05:41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