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内容: 释智脱。 俗姓蔡氏。 其先济阳考城人也。 后因流宦故复为江都郡人焉。 祖平齐新昌太守。 父远珍梁北兖州司马。 脱初诞之夕神光照室。 旬日之间枯泉自涌。 斯盖智炬欲明法流将导之征也。 然其幼而风仪颖秀气调清远。 七岁出家。 为邺下颖法师帝子。 颖法侣鸳鸿释门龙象。 华严十地冠绝漳流。 乃专经请道分阴无弃。 宫墙重仞咸得其门。 久之又睹强师成实及毗昙论。 分流异泒滥觞必尽。 盘根错节游刃有余。 即于大众便事覆讲。 写瓶珠贯验在于兹。 缁素嗟服咸高神略。 时丹阳庄严寺[日*爵]法师。 成论之美名实腾涌。 远近朝宗独步江表。 脱乃服义下风思餐法味。 既适金陵研几幽旨。 精统词理驰誉两都。 每宴居避席请谈玄论。 [日*爵]师深加赏赞。 称为重器。 及高座云亡三千咸在。 爰命门徒以相付嘱。 乃续敷义席常转法轮。 庄严之部于斯荣盛。 既揖论主之知人。 又叹传灯之弘教。 故雕琢门侣无辍于时。 众侣百余一期俊又。 成其器者九十许人。 据此敷扬之功。 今古罕类也。 陈至德中。 帝请入内。 讲说开悟亟动神机。 自鄱阳王伯山兄弟仆射王克中书王固等。 敬仰惟深并伸北面。 隋祖留心法宝阐扬至教。 于岐阳宫建斋发讲。 有诏于脱先升宝座。 乃遣舍人崔君德宣旨曰。 昔独步一方未足为贵。 今为四海论主始见英才云云。 脱即发言抗论剖断如流。 莫不缄口卷舌回车复路。 冕旒清耳屡动晬容。 群辟解颐日仄忘倦。 炀帝作牧[邱-丘+千]江。 初建慧日盛搜异艺。 海岳搜扬。 脱以慧业超悟。 爰始沾预。 既处齐衡功倍励业。 日夕相系通眄诸部。 而标勇无前出言成论。 鼓激支派深有会宗。 故道场英贤学门崇仰而脱雅为论士众所推焉。 后随帝入京。 住日严寺。 遣学士诸葛颖赍教书请讲。 于即奉命成化宣誉天朝。 自江南成实并述义章。 至于论文曾无顾涉。 脱愤激先达。 创问其论。 命笔制疏消散有闻。 更使德溢由来。 重新其美自帝居望苑大缉玄猷。 以脱誉动物情。 下令使修论疏。 素已条贯卷帙将成。 乃结为四十卷。 寻用奏闻。 及献后既崩福事宏显。 乃召日严英达五十许人。 承明内殿连时行道。 寻又下令讲净名经。 储后亲临时为盛集。 沙门吉藏命章元坐。 词锋奋发掩盖玄儒。 道俗翕然莫不倾首。 脱以同法相让。 未得尽言。 藏乃显德自矜。 微相指斥。 文至三解脱门。 脱问曰。 三解脱门以何箭射。 藏曰。 未解弯弧。 何论放箭。 脱即引据征勘超拔新奇。 遂使投解莫从处坐缄默。 殿下乃分品量德依位演之。 既即席端便尽胸臆。 仍令与道庄法师递升高座共谈玄理。 宾主无竭贵达咸欣。 嗣后嗟味载形音旨。 频遣庶子张衡。 殷勤称叙曰。 法师才学钩深。 古今罕例。 仰观谈说称实不虚。 览所撰论疏。 光溢心目。 可更造净名疏及大小名教。 便给书吏寻录勒成。 释二乘名教四卷。 净名疏十卷。 常自披翫。 又遣画工图其形于宝台供养。 每雕辇来仪。 未尝不鞠躬致敬。 瞻仰遗尘有若真对。 初梁代琰法师。 撰成论玄义十七卷。 文词繁富难于寻阅。 学者相传莫敢删正。 脱乃研详领要演畅惟新。 理在忘筌义深功倍。 卷轴因旧宗旨不殊。 当世盛行无不欣庆。 斯可谓悬镜拂而逾明。 宝珠蓥而加彩是也。 仁寿末年龙飞之始。 以脱夙昔敦厚情在深衷。 赐帛四百段。 用隆厥德也。 大业元年随驾雒邑。 二年暮冬见身有疾。 自强不息犹事法筵。 三年正月九日。 弟子智翔智僔侍疾。 忽有异香满室赤光照牖。 即夜香水盥漱。 遗疏周悉。 端坐正念以至无常。 时年六十有七乘舆震悼赙赠优厚。 敕施物三百段。 丧事所须随由供给。 又敕黄门侍郎张衡监护。 自脱之传道也。 声辩清彻众莫之喧。 标宗控引咸有联类。 章疏虽古陈解若新。 每至隐括必重叠研核。 预在讲肆永祛昏漠求文检义功不虚筵。 自见弘诱而成清范者。 罕继斯尘矣。 初脱每开讲题。 必梦与优填瑞像齐立。 岂非住持三宝功用均也。 又诸有疑义昔所未了。 辄见梵僧随方解释。 未亡之前梦一童子。 手执莲华云。 天帝释遣来请讲。 临终之日又见此相。 观其睿思通微名高宇内妙感灵应。 夫岂徒然。 凡讲大品涅槃净名思益各三十许遍。 成论文玄各五十遍。 传业学士慧诠道灌诠声德双扬灌复立贞梗。 各踵敷弘知名当世。 又以其年二月二十五日。 式建方坟于雒阳县金谷里之北邙山。 树碑于侧。 其文隋秘书郎会稽虞世南撰(大业中年。 脱之亡后。 昔与藏公素情不狎。 乃托形于病僧惠畟具述前缘。 藏闻而见之。 与共论议。 倾心尽礼愿托旧情。 故幽明不坠其绪云)。 发布时间:2025-05-21 12:06:27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