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融(润州牛头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内容: 释法融。 姓韦。 润州延陵人。 年十九。 翰林坟典探索将尽。 而姿质都雅伟秀一期喟然叹曰。 儒道俗文信同糠秕。 般若止观实可舟航。 遂入茅山。 依炅法师剃除周罗服勤请道。 炅誉动江海德诱几神。 妙理真筌无所遗隐。 融纵神挹酌。 情有所缘。 以为慧发乱纵定开心府。 如不凝想妄虑难摧。 乃凝心宴默于空静林二十年中专精匪懈遂大入妙门百八总持乐说无尽。 趣言三一悬河不穷。 贞观十七年。 于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别立茅茨禅室。 日夕思想无缺寸阴。 数年之中息心之众百有余人。 初构禅室四壁未周。 弟子道綦道凭。 于中摄念。 夜有一兽如羊而入。 腾倚扬声。 脚蹴二人。 心见其无扰。 出庭宛转而游。 山有石室深可十步。 融于中坐。 忽有神蛇长丈余。 目如星火。 举头扬威。 于室口经宿。 见融不动遂去。 因居百日。 山素多虎。 樵苏绝人。 自融入后往还无阻。 又感群鹿依室听伏曾无惧容。 有二大鹿直入通僧。 听法三年而去。 故慈善根力禽兽来驯。 乃至集于手上而食。 都无惊恐。 所住食厨基临大壑。 至于激水不可环阶。 乃顾步徘徊指东岭曰。 昔远公拄锡则朽坏惊泉耿将整冠则枯甃还满。 城感所及。 岂虚言哉。 若此可居。 会当清泉自溢。 经宿东岭忽涌飞泉。 清白甘美冬温夏冷。 即激引登峰趣釜经廊此水一斗轻余将半。 又二十一年十一月。 岩下讲法华经。 于时素雪满阶法流不绝。 于凝冰内获花二茎。 状如芙蓉璨同金色。 经于七日忽然失之。 众咸叹仰。 永徽三年。 邑宰请出建初讲扬大品。 僧众千人。 至灭诤品。 融乃纵其天辩。 商榷理义。 地忽大动。 听侣惊波。 钟磬香床并皆摇荡。 寺外道俗安然不觉。 显庆元年。 司功萧元善。 再三邀请出在建初。 融谓诸僧曰。 从今一去再践无期。 离合之道此常规耳。 辞而不免遂出山门。 禽兽哀号逾月不止。 山涧泉池击石涌砂。 一时填满。 房前大桐四株。 五月繁茂一朝雕尽。 至二年闰正月二十三日。 终于建初。 春秋六十四。 道俗哀慕宫僚轸结。 二十七日窆于鸡笼山。 幢盖笳箫云浮震野。 会送者万有余人。 传者重又闻之。 故又重缉。 初融以门族五百为延陵之望家为娉婚。 乃逃隐茅岫。 炅师三论之匠。 依志而业。 又往丹阳南牛头山佛窟寺。 现有辟支佛窟。 因得名焉。 有七藏经画。 一佛经。 二道书。 三佛经史。 四俗经史。 五医方图符。 昔宋初有刘司空造寺。 其家巨富。 用访写之永镇山寺相传守护。 达于贞观十九年夏旱失火。 延烧五十余里。 二十余寺并此七藏并同煨烬。 嗟乎回禄事等建章。 道俗悼伤深怀恻怆。 初融住幽栖寺去佛窟十五里。 将事寻讨。 值执藏显法师者稽留。 日夕谘请经久许之。 乃问融所学。 并探材术。 遂寄诗达情。 方开藏给。 于即内外寻阅不谢昏晓。 因循八年。 抄略粗毕还隐幽栖。 闭关自静。 房宇虚廓惟一坐敷。 自余蔓草苔莓拥结坐床。 尘高二寸。 寒不加絮暑绝追凉。 藉草思微用毕形有。 然而吐言包富文藻绮错。 须便引用动若珠联。 无不对以宫商。 玄儒兼冠。 初出幽栖寺开讲大集。 言词博远道俗咸欣。 永徽中。 江宁令李修本。 即右仆射静之犹子。 生知信向崇重至乘。 钦融嘉德与诸士俗步往幽栖请出州讲。 融不许。 乃至三返方遂之。 旧齿未之许。 后锐所商榷。 及登元座有光前杰。 答对若云雨。 写送等悬河。 皆曰闻所未闻。 可谓中兴大法于斯人也。 听众道俗三千余人。 讲解大集。 时称荣观。 尔后乘兹雅闻相续法轮。 邑野相趋庭宇充[门@壹]。 时有前修负气望日盱衡。 乍闻高价惊惶府俞。 来至席端昌言征责。 融辞以寡薄不偶至人随问答遗。 然犹谦挹告大众曰。 昔如来说法。 其理犹存。 人虽凡圣义无二准。 何为一时一席。 受身之众尘沙。 今虽开演领悟之宾绝减。 岂非如行如说心无累于八风。 如说如行情有薄于三毒。 不然将何自拔耶。 闻者抚心推测涯极。 故使听众倾耳莫不解形情醉。 初武德七年。 辅公托。 跨有江表未从王政。 王师薄伐吴越廓清。 僧众五千晏然安堵。 左仆射房玄龄奏称。 入贼诸州僧尼极广。 可依关东旧格州别一寺置三十人。 余者遣归编户。 融不胜枉酷。 入京陈理。 御史韦挺。 备览表辞。 文理卓明词彩英赡。 百有余日韦挺经停。 房公伏其高致固执前迷。 告融云。 非谓事理不无但是曾经自奏。 何劳法衣出俗。 将可返道宾王。 五品之位俯若拾遗。 四千余僧未劳傍及。 融确乎不拔。 知命运之有穷。 旋于本邑。 后方在度。 又弘护之诚。 丧形为本。 略出一两示其化迹。 永徽之中。 睦州妖女陈硕真。 邪术惑人傍误良善。 四方远僧都会建业。 州搜县讨无一延之。 融时居在幽岩室犹悬磬。 寺众贫煎相顾无聊。 日渐来奔数出三百。 旧侣将散新至无依。 虽欲归投计无所往。 县官下责不许停之。 融乃告曰。 诸来法侣无问旧新。 山寺萧条自足依庇。 有无必失勿事羁离。 望剎知归退飞何往。 并安伏业祸福同之。 何以然耶。 并是舍俗出家远希正法。 业命必然安能避也近则五贼常逐。 远则三狱恒缠。 心无离于倒迷。 事有障于尘境。 斯为巨蠹志异驱除安得琐琐公途系怀封着。 并随本志无得远于幽林。 融以僧众口给日别经须。 躬往丹阳四告士俗。 闻者割减不爽祈求。 融报力轻强无辞担负。 一石八斗往送复来。 日或二三莫有劳倦。 百有余日事方宁静。 山众恬然无何而散。 于时局情寡见者。 被官考责穷刻妖徒。 不能支任。 或有自缢而死者。 而融立志滔然风尘不涉。 客主相顾谐会琴瑟。 遂得释然理通情洽。 岂非命代开士难拥知人。 寒木死灰英英间出。 寔斯人矣。 时有高座寺亘法师。 陈朝名德。 年过八十。 金陵僧望法事攸属开悟当涂。 融在幽栖闻风造往。 以所疑义封而问曰。 经中明佛说法言下受悟无生。 论中分别名句文相不明获益。 法师受佛遗寄敷转法轮。 如融之徒未闻静惑为是机器覆塞。 为是陶化无缘。 明昧回遑用增虚仰。 必愿开剖盘结伏志遵承。 亘良久怃然告曰。 吾昔在前陈。 年未冠肇。 有璀禅师。 王臣归敬登座控引。 与子同之。 吾何人哉。 敢当遗寄。 遂尔而散。 融还建初寺潜结同伦。 亘重其道志策杖往寻。 既达建初寺。 有德善禅师者。 名称之士。 喜亘远来欢愉谈谑。 而善与融同寺初未齿之。 亘曰。 吾为融来。 忽轻东鲁。 乃召而问之令叙玄致。 即座控举文理具扬。 三百余对言无浮采。 于是二德嗟咏满怀。 仍于山寺为立斋讲。 然融仪表瑰异相越常人。 头颅巨大五岳隆起。 眉目长广颡颊浓张。 龟行鹤视。 声气深远如从地出。 立虽等伦坐则超众。 衣服单素纔得充躯。 肩肘绝绵动逾累纪。 尝有遗者返而还之。 而心用柔软慈悲为怀。 童稚之与耆艾敬齐如一。 屡经轻恼而情忘瑕不顾。 曾有同友。 闻人私憾加谤融身。 詈以非类。 乃就山说之。 融曰。 向之所传总是风气。 出口即灭不可追寻。 何为负此虚谈远传山薮。 无住为本愿不干心。 故其安忍刀剑情灵若此。 或登座骂辱对众诽毁。 事等风行无思缘顾。 而颜貌熙怡倍增悦怿。 是知斥者故来呈拙。 光饰融德者乎。 传者抑又闻之。 昔如来说化。 加谤沸腾。 或杀身以来诮。 或系杅以生诽。 灭迹内以死虫。 反说面欺大圣。 斯徒众矣。 而佛府而隐之任其讪诽。 及后过咎还露。 或生投地穴。 或死入泥犁。 天人之所共轻。 幽显为之悲恸而如来光明益显金德弥昌。 垂范以示将来。 布教陈于陆海。 融尝二十许载。 备览群经。 仰习正觉之威容。 俯眄喋喋之声。 说陀那之风。 审七触之安。 有剎那之想。 达四选之无停。 固得体解时机。 信五滓之交贸。 览其指要。 聊一观之都融。 融实斯融。 斯言得矣。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0:12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