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满(唐并州义兴寺)[《续高僧传》卷十九] 内容: 释智满。 姓贾氏。 太原人。 立意矜特不群凡小。 七岁出家随师请业。 凡所受道如说修行。 年登冠肇进受具戒。 律仪成范资训弥弘。 又听涅槃等经。 尽其大旨。 名教略圆味静终业。 遂往上党石墨山。 聚徒行道。 门徒肃穆缁素归依。 礼供骈罗积而能散。 时属隋初创弘大法。 智满蒸仍国化引而广之。 故使闻风造者负笈奔注。 众杂精粗时兼久近。 初则设仪。 礼忏用摄恒情。 后便随其乐欲。 静思宴坐。 满躬事众法身预僧伦。 形止方雅威严猛肃。 眉目浓朗白黑交临。 预有参拜莫不神骸而毛动。 咸加敬仰为菩萨戒师。 而满不重身名不轻正法。 虽苦邀请未即传授。 乃亲为竭诚方等。 行道要取明证。 梦佛摩顶。 并为说法。 宛如经相。 方为授法。 故道俗思戒者相趍不绝。 而专意静观厌此喧浮。 乃徙居黎城之东山南流泉精舍。 息心之士又结如林。 禅忏兼修止观齐舍。 志弘经远随务或乖。 又往雁门川。 依瓒禅师。 涉缘念慧。 瓒僧中藻镜定室羽仪言行清澄。 具如别传。 满嗟遇后展欣附有余。 从瓒历游所在宗习。 又依住开化结虑修心。 俄为文帝追瓒入京。 定门斯坏众侣乖张。 满乃录其同志五十余人。 西入岚州土安山内。 如前综业。 大感学徒。 隋季道消。 贼徒蜂起。 生民坠于沟壑。 而满众宛然不散。 斯亦道感之会也。 大唐建义四众归奔。 乃率侣入城就人弘道。 初住晋阳真智寺。 以化声广被归宗如市。 武皇别敕。 引劳令止许公宅中。 供事所须并出义府。 躬往礼问睹而惧之。 顾语裴寂曰。 孤见此禅师。 衣毛惊起何耶。 答曰。 计无余相。 应是戒神所护耳。 重以他日修觐曰。 弟子济拔苍生。 今义兴大造。 愿往还无障。 当为立寺。 既登京辇天下略平。 武德元年。 乃诏满所住宅为义兴寺。 四事供养一出国家。 至三年以满德为物归道声更远。 帝欲处之京室下敕征之。 又以北蕃南侵百姓情骇。 都督弘农公刘让启留满住用镇众心。 有敕特听同安朝寄。 武德五年。 玁狁孔炽戎车载饰。 以马邑沙门雄情果敢。 烽耀屡举罔弗因之。 太原地接武乡兵戎是习。 乃敕选二千余僧。 充兵两府。 登又下敕。 满师一寺行业清隆。 可非简例。 由是重流景行光问遐迩。 晋川髦彦沙汰之余。 睹满坐受嘉庆。 皆来称美。 或拜伏戒范者。 或依承习住者。 常数二百余人。 而满恒业无怠。 精厉其诚。 时或惰学亲召别诫。 委引圣量诱化凡心。 预在闻命莫不泪流而身伏。 噎叹良久并由承法。 行已感发前人。 故得机教不妄弘矣。 贞观二年四月。 初因动散微觉不悆。 遂淹灰管本性无扰。 门人同集日遗诫劝。 有沙门道绰者。 夙有弘誓。 友而敬奉。 因喻满曰。 法有生灭道在机缘。 观相易入其门。 涉空颇限其位。 愿随所说进道有期。 满乃盱衡而告曰。 积年诚业冀此弘持。 缘虚无相可缘。 引实有何所引。 岂以一期要法累劫埋乎。 幸早相辞勿尘妄识。 绰乃退焉。 其坚白持微为若此也。 既而气将渐弱。 而志力犹强。 侍人围繞观者充室。 满端坐举面徐视学徒。 时次昆吾溘然而卒。 春秋七十有八。 即贞观二年六月九日也。 当终前夕大地振动寺树摧枝。 合众悲敬衰相现矣。 泰山其颓乎。 法人斯逝。 联类如此。 举邑酸切若丧其心。 即以其月十二日。 旋殡于龙山童子谷中。 立塔碑德。 自满舍俗从道六十余年。 洁己清贞冰霜取喻。 弊衣节食纔止饥寒。 频经断谷用约贪染。 目不邪视言不浮华。 净色子女未尝瞻对。 弱年登岁者不宿房中。 受具多夏者方令近侍。 约时临众诫以行科。 余则静处小房。 晬朝方出。 室中唯一绳床。 钵袋挂于壁上。 随道资具坐外更无。 致使见者懔然改容不觉发敬矣。 又偏重供僧勤加基业。 慈接贫苦备诸药疗。 茕茕遑遑意存利物矣。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1:30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