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越(隋天台山国清寺)[《续高僧传》卷十七] 内容: 释智越。 姓郑氏。 南阳人也。 少怀离尘之志。 父为求婚。 方便祈止。 长则勇干清美。 于时乐阳殿下统御荆州。 征任甚高。 非其所欲。 惟以情愿出家。 王感彼诚素。 因遂夙心。 剪落已后随方问道。 仍到金陵。 便值智者。 北面请业。 授以禅法。 便深达五门穷通六妙。 戒行清白律仪淳粹。 又诵法华万有余遍。 瓶水自盈。 经之力也。 学徒虽众。 其最居称首。 有临海露山精舍。 梵僧所造。 巨有灵异。 智者每临。 命越令影响之。 晦迹已后。 台岭山众一焉是嘱。 二十年间询询善诱无违遗寄。 便为二众依止四部归崇。 姿容瑰伟。 德感物情。 颇存汲引。 每于师忌敕设千僧官斋。 越以衣钵之余以充大施。 随文皇帝献后崩日设斋咒愿。 每获百段曾不固留。 括州刺史郑系伯。 临海镇将杨神贵。 师友义重待遇不轻。 大业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寝疾经旬。 右胁而卧。 卒于国清旧房。 春秋七十有四。 临终之时山崩地动。 境内道俗咸所见闻。 台山又有沙门波若者。 俗姓高句丽人也。 陈世归国。 在金陵听讲。 深解义味。 开皇并陈。 游方学业。 十六入天台北而智者求授禅法。 其人利根上智。 即有所证。 谓曰。 汝于此有缘。 宜须闲居静处成备妙行今天台山最高峰。 名为华顶。 去寺将六七十里。 是吾昔头陀之所。 彼山祇是大乘根性。 汝可往彼学道进行必有深益不须愁虑衣食。 其即遵旨。 以开皇十八年往彼山所。 晓夜行道不敢睡卧。 影不出山十有六载。 大业九年二月忽然自下。 初到佛垄上寺。 净人见三白衣担衣钵从。 须臾不见。 至于国清下寺。 仍密向善友同意云。 波若自知寿命将尽非久。 今故出与大众别耳。 不盈数日。 无疾端坐。 正念而卒于国清。 春秋五十有二。 送龛山所。 出寺大门回舆示别。 眼即便开至山仍闭。 是时也莫问官私道俗。 咸皆叹仰俱发道心。 外睹灵瑞若此。 余则山中神异人所不见。 固难详矣。 时天台又有释法彦者。 姓张氏。 清河人。 周朝废教之时。 避难投陈。 于金陵奉遇智者。 以太建七年陪从入天台。 伏膺请业。 授以禅那。 既蒙训诲不停房舍。 每处山间林树之下专修禅寂。 三十年中常坐不卧。 或时入定七日方起。 具向师说所证法相。 有人听闻曰。 如汝所说。 是背舍观中第二观相。 亦有山祇数相娆试。 宴坐怡然不干其虑。 大业七年二月三十日卒于国清。 春秋六十六。 智者门徒极多。 故叙其三数耳。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2:12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