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昙崇(隋京师清禅寺)[《续高僧传》卷十七] 内容: 释昙崇。 姓孟氏。 咸阳人。 生知正见幼解信奉。 七岁入道。 博诵法言。 勤注无绝。 后循听讲肆雄辩无前。 乃以慧灯欲全本资摄念。 圣果将克必固定想。 因从开禅师而从依止。 逮乎受戒志逾清厉。 遂学僧祇十有余遍。 依而讲解。 听徒三百。 京辅律要此而为宗。 后弊于言说更崇前观。 额上鼻端是所存想。 山间树下为其居处。 既而光明内发。 色相外除。 形木若枯心灰犹死。 偏精六行冠达五门。 开公处众称为第一。 遂得同学齐敬。 又号为无上士也。 及师亡遗嘱令摄后徒。 于时五众二百余人依崇习静。 声驰陇塞化满关河。 寻路追风千里相属。 填门盈室坐诲门人。 或初修不净。 或终学人空。 念彼慈悲弘斯正则。 周武皇帝特所钦承。 乃下敕云。 崇禅师德行无玷精悟独绝。 所预学徒未闻有犯。 当是尊以德义。 故则众绝形清。 可为周国三藏年任陟岵寺主。 即从而教导。 僧尼有序响名称焉。 每为僧职滞踪。 未许游涉乃假以他缘遂蒙放免。 末遗法沦荡便从流俗。 外顺王威内持道素。 又授金紫光禄等衔。 并不依就。 虽沉厄运无癈利人。 大象之初皇隋肇命。 法炬还照。 即预百二十僧。 敕住兴善。 寻复别敕令宰寺任。 重勤辞逊又不受之。 而道冠僧群。 王公戒范。 昔以佛法颓毁。 私愿早隆。 谨造一寺用光末法。 因以奏上。 帝乃立九寺以副崇愿。 皆国家供给终于文世。 高唐公素禀行门偏所归信。 遂割宅为寺引众居之。 敕以虚静所归禅徒有誉。 赐额可为清禅。 今之清明门内寺是也。 隋氏晋王钦敬禅林。 降威为寺檀越。 前后送户七十有余。 水硙及碾。 上下六具永充基业。 传利于今。 天子昔所承名。 今亲正业。 开皇之初敕送绢一万四千匹布五千端绵一千屯绫二百匹锦二十张五色上米前后千石。 皇后又下令送钱五十贯毡五十领剃刀五十具。 崇福感于今愿。 流于后望。 建浮图一区。 用酬国俸。 帝闻大悦。 内送舍利六粒。 以同弘业。 于时释教初开。 图象全阙。 崇兴此塔深会帝心。 敕为追匠杜崇。 令其缮绩。 料钱三千余贯计。 砖八十万。 帝以功业引费。 恐有匮竭。 又送身所着衣及皇后所服者总一千三百对。 以助随喜。 开皇十一年。 晋王镇总杨越。 为造露盘并诸庄饰。 十四年内方始成就。 举高一十一级。 竦耀太虚。 京邑称最。 尔后嚫遗相接。 众具繁委。 王又造佛堂僧院。 并送五行调度。 种植树林等事。 并委僧众。 监检助成。 崇既令重当朝。 往还无壅。 宫合之禁门籍未安。 须有所论执锡便进。 时处大内为述净业。 文帝礼接自称师儿。 献后延德又称师女。 及在于本寺则敕令载驰。 问以起居。 无晨不至。 自所获外利尽施伽蓝。 缘身资蓄衣钵而已。 开皇十四年十月三十日。 迁化寺房。 春秋八十矣。 皇情哀惨下敕葬焉。 所须丧事有司供给。 皁白弟子五千余人。 送于终南至相寺之右。 为建白塔。 勒铭存今。 初崇未终七日。 寺内幡竿无故自折。 门外汲井忽尔便枯。 众怪其由也。 及至晦夜。 崇遗告曰。 吾有去处今须付嘱。 即以衣资施于三宝。 及至后夜觉有异相。 就而观之方知气绝。 无疾而逝。 形色如生。 因以奏闻。 莫不怀恸。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2:26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