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僧达(齐林虑山洪谷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内容: 释僧达。 俗姓李。 上谷人。 十五出家。 游学北代听习为业。 及受具后宗轨毗尼。 进止沈审非先祖习。 年登二夏。 为魏孝文所重。 邀延庙寺阐弘四分。 而形器异伦见者惊奉。 虎头长耳双齿过寸。 机论适变时其高美。 与徐州龙达各题称谓。 寻复振锡洛都。 因遇勒那三岁。 奉其新诲。 不久值那迁化。 覆述地论声骇伊谷。 令望归信相次称谒。 后听光师十地发明幽旨。 遂从受菩萨戒焉。 因从请业有名学众。 又南会徐部随通地论。 梁武皇帝拨乱弘道。 衔闻欣然遂即济江造宫请见。 敕驸马殷均。 引入重云殿。 自昼通夜传所未闻。 连席七宵帝叹嘉瑞。 因从受戒。 誓为弟子。 下敕住同泰寺。 降礼供奉。 旬别入殿开示弘理。 年移一纪道怀有据。 请辞还魏。 乃经七启方许背梁。 时兖州行台侯景为造二寺。 山名天观。 治曰。 丈六达念身为苦器难可维持。 乃试履裁约。 饵苓断粒。 自此终报。 资用通生。 未为魏废帝中王敕仆射高隆之召入邺都。 受菩萨戒。 暨齐文宣特加殊礼。 前后六度归崇十善。 达性爱林泉居闲济业。 帝为达于林虑山黄华岭下立洪谷寺。 又舍神武旧庙造定寇寺。 两以居之。 初达经营山寺将入谷口。 虎踞其前。 乃祝曰。 欲造一寺福被幽灵。 若相许者。 可为避道。 言讫寻去。 及造寺竟安众综业。 达反邺京。 夜有神现。 身被黄服拜而跪曰。 弟子是载山神也。 王及三谷正备供养。 愿不须还。 达曰。 在山利少在京利多。 贫道观机而动。 幸无遮止。 又经静夜有推户者。 称曰。 山神之妻。 白日无暇。 今故参拜。 并奉米糕一筐进而重曰。 僧无偏为。 礼佛之时请兼弟子名也。 达答。 糕可将还。 后当为礼。 因令通为之。 时一拜兼唱。 其含幽识明皆此类也。 达遣弟子道爽。 为山神读金光明经。 月余有虎来将狗去。 达闻之曰。 此必小道人懈怠。 不为檀越读经。 具问之。 果云三日来别诵维摩耳。 乃烧香礼佛告曰。 昨虽诵余经。 其福亦属檀越。 若有灵鉴放狗还也。 至晓狗还。 看于顶上有衔啮处。 斯又接统神明。 殆不可测。 讲华严四分十地地持。 虽无疏记而敷扬有据。 特善论议知名南北。 禅法一门开世殊广。 曾游梁境。 志公遇而告曰。 达禅师是大福德人也。 帝亦深敬。 常顾侍臣云。 北方鸾法师达禅师。 肉身菩萨。 恒向北遥礼。 其为时君所重无有加焉。 一时少觉微疾。 端坐绳床口诵波若。 形气调静。 遂终于洪谷山寺。 春秋八十有二。 即齐天保七年六月七日也。 宣帝闻之。 崩腾惊赴。 举声大哭。 六军同号山林为动。 葬于谷中岩下。 立碑于后余以贞观九年亲往礼谒。 骸骨犹存。 寺宇遗迹宛然如在。 自达奉心玄道。 情无间然。 有识同亲无闻嫌隙。 承先私憾倍加事之。 荣胜高流弥所谦退。 自季世佛法崇尚官荣。 侥幸之夫妄生朋翼。 而达为国都眇然无顾。 昭玄曹局曾不经临。 斯乃圣达之所轻。 寔世福之嘉相矣。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3:10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