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提达摩(齐邺下南天竺僧)[《续高僧传》卷十六] 内容: 菩提达摩。 南天竺婆罗门种。 神慧疏朗。 闻皆晓悟。 志存大乘冥心虚寂。 通微彻数定学高之。 悲此边隅以法相导。 初达宋境南越。 末又北度至魏。 随其所止诲以禅教。 于时合国盛弘讲授。 乍闻定法多生讥谤。 有道育慧可。 此二沙门。 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 初逢法将知道有归。 寻亲事之经四五载。 给供谘接。 感其精诚诲以真法。 如是安心谓壁观也。 如是发行谓四法也。 如是顺物教护讥嫌。 如是方便教令不着。 然则入道多途。 要唯二种。 谓理行也。 藉教悟宗。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疑住壁观。 无自无他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四行万行同摄。 初报怨行者。 修道苦至当念往劫。 舍本逐末多起爱憎。 今虽无犯是我宿作。 甘心受之都无怨对。 经云。 逢苦不忧。 识达故也。 此心生时与道无违。 体怨进道故也。 二随缘行者。 众生无我苦乐随缘。 纵得荣誉等事。 宿因所构今方得之。 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 三名无所求行。 世人长迷处处贪着。 名之为求。 道士悟真理与俗反。 安心无为形随运转。 三界皆苦谁而得安。 经曰。 有求皆苦。 无求乃乐也。 四名称法行。 即性净之理也。 摩以此法开化魏土。 识真之士从奉归悟。 录其言诰卷流于世。 自言年一百五十余岁。 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3:11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