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志宽(唐蒲州仁寿寺)[《续高僧传》卷十五] 内容: 释志宽。 姓姚氏。 蒲州河东人也。 祖宗仕族不交群小。 父任隋青州刺吏宽。 自幼及长清约知名。 历听诸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也。 东西访道无释寸阴。 业成登器游讲为务。 生常履信言行不乖。 望似专正而怀抱虚荡。 尝以游学长安诣市买绢。 有人曰。 可见付直明当送绢。 于此便付直。 还寺为诸僧所笑。 宽曰。 自忆不负于人。 岂有人而乖信。 至期果获。 以事陈之。 彼人云。 兵食可亡信不可废。 弟子俗人奉之。 岂意释门缀斯虑也。 宽常诵维摩及戒本。 所居住房每夜必有振动介冑之响。 窃而观者咸见非常神人繞房而行。 又一时夜中房重阁上有打物声。 同学宝通。 闻之惊迷不安其席。 宽就而慰之。 犹打物如故。 至旦看之。 乃舍梁将折。 即令拄之得免其命。 其为幽灵所卫如此。 而性好瞻病无惮远近。 及以道俗知无人治者。 皆舆迎房中。 躬运经理。 或患腹痈不可脓出者。 乃口就[口*束]之遂至于差。 往往非一。 其慈惠之怀信难继也。 后于中夜室内大明。 及观房外与昼无异。 乃自缝绽衣帛。 不谓神光所照。 后召诸徒方知半夜此相数现。 后遂不怪。 加以开务诱引弘济为业。 道俗胥悦庆其幸遇。 属炀帝弘道海内搜扬。 以宽行解同推。 膺斯荣命。 既处慧日讲悟相仍。 会枭感作逆斋事拘缠。 宽便下狱待罪。 有来饷遗一不自资。 通给囚僧欢笑如昔。 后并配徒隶役于天路常令负土使装满笼。 尽力辇送初不懈息。 役僧曰。 此无监检。 当可小停。 宽曰。 业报如此。 何能自欺。 违心行事诚未安耳。 未又配流西蜀行达陕州。 有送财帛祖饯之者。 并即散而不遗。 唯留一驴负经而已。 路次潼关。 流僧宝暹者。 高解硕德足破不进。 宽见卧于道侧。 泣而哀焉。 即舍驴与乘。 自担经论。 徒行至蜀虽有事劳而口不告倦。 其仁恕之性登苦知其人矣。 既达蜀境大发物情。 所在利安咸兴敬悦。 时川邑虎暴行人断路。 或数百为群。 经历村郭伤损人畜。 中有兽王。 其头最大五色纯备威伏诸狩。 遂州都督张逊远闻慈德遣人往迎。 宽乃令州县立斋行道。 各受八戒。 当夕虎灾销散。 莫知所往。 时人感之奉为神圣。 然宽因名立行弘裕有仪。 凡所宣化如风之靡。 每至散席礼嚫相仍。 或至十万二十万者。 皆即坐散尽了无资己。 告施者曰。 财犹种子聚则难繁。 故为散之。 令从用有在耳。 其虚怀应物为若此也。 兼又轻生疏素弊服寻常。 一经御形动经累稔。 爱护之甚有过身肉。 时逢俭岁躬煮糜粥亲惠饥馁。 衔泣说化令诵佛名。 又以所服衣之与毡。 或割或减用充贫乏。 每年冬首预积坐毡履替。 观诸沙门少者便给。 以此为常。 贞观之初还反蒲壤缁素庆幸欢咏如云。 屡建法筵重扬利涉。 时州部遇旱诸祈不遂。 官民素承嘉绩。 乃同请焉。 宽为置坛场。 以身自誓。 不降雨者不处室房。 曝形两日。 密云垂布。 三日已后合境滂流。 民赖来苏有年斯在。 昔在蜀土亦以此致誉。 故使遍洽时谚号为一代佛日。 有沙门神素者。 架业相邻尤所钦友。 以先卒于栖岩。 宽住州寺先绝凶问。 忽降形欢叙欣若生平。 明晚来告乃知其死。 宽致书慰曰。 等同幻境俱禀泡形。 不意之情非复言象。 素法师俗风清美道器冲深。 包总义门研机至实。 但正业久成必之净土。 此方薄运顿失所归。 老病之僧早应先去。 罪重福微犹守余报耳。 法师不遗故旧。 昨二十五日夜降神共聚同卧一床。 通夕言议至晓方别。 情犹今昔。 事即存亡。 冥感之诚未可陈述。 素以贞观十七年春二月二十四日卒。 素见别传。 宽以其年夏五月十六日卒于仁寿寺。 春秋七十有八。 初未终之前右胁而卧枕于右臂。 告门徒曰。 生死长远。 有待者皆尔。 汝等但自观身如幻。 便无爱结自缠。 吾命亦断。 当取椽两根[竺-二+处]篨一领裹缚舆送。 无得随俗纷纭为不益事也。 言讫而卒。 时蒲虞等州。 道俗奔赴号恸川野。 屯于圹侧七里人满。 自宽从释种。 静摄居形。 不卧全毡不畜匹绢。 柜箧之事由来绝心。 骑乘劳具终身不涉。 口不及利手不执钱。 或有忤之。 便掩口私默。 不行赞毁于人物也。 曾用钱一千五百。 买驴负经。 既至东京。 值卒科运大贵。 或头至数万者。 同侣欲为卖之。 宽不许曰。 已劳负荷岂复过本乎。 便诣市自出之。 但取元价。 此虽小事廉耻本矣。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3:31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6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