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补特伽罗 内容: 【补特伽罗】为梵语 pudgala,的音译,意译为数取趣、人、众生,指轮回转生的主体而言。 数取趣,意为数度往返五趣轮回者。 乃外道十六知见之一。 即‘我’的异名。 佛教主张无我说,故不承认有生死主体的真实补特伽罗(胜义之补特伽罗),但为解说方便起见,而将人假名为补特伽罗(世俗的补特伽罗)。 原始佛教主张缘起,认为‘诸法无我。 但又承认业力与轮回。 到了部派佛教时代,许多部派建立了不同名称的‘我’,做为业力寄托及轮回的主体。 犊子部及其支派的‘补特伽罗’,就是其中之一。 补特伽罗有下列三种特征:一、是轮回的主体:在《异部宗轮论》中,说犊子部认为:‘诸法若离补特伽罗,无从前世转至后世,依补特迦罗,可说有转移。 ’二、是记忆的主体:如《大毗婆沙论》卷十一谓:‘犊子部说,我许有我,可能忆念本所作事,先自领纳今自忆故。 ’是认识的主体:是六识之所依,如《大乘成业论》谓:‘我体实有,与六识为所依止。 ’照以上所说,补特伽罗和外道的‘神我’就无所差别了。 故犊子部被认为是‘附佛法外道’。 所以《大毗婆沙论》和《俱舍论》中都立了《破我品》。 发布时间:2025-05-21 14:45:27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dict/7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