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严经

大乘密严经卷上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奉 制译

密严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出过欲色无色无想于一切法自在无碍神足力通密严之国,非诸外道二乘行处,与诸隣极修观行者十亿佛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俱,皆超三界心意识境,智意生身转于所依,成就如幻首楞严法云三昧,处离诸有莲花之宫,为无量佛手亲灌顶,其名曰:摧异论菩萨、大慧菩萨、如实见菩萨、持进菩萨、解脱月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神通王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金刚藏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尔时如来、应、正等觉,从自证智境现法乐住神通辩才现众色像三昧而起,出虹电光妙庄严殿,与诸菩萨入于无垢月藏殿中,昇密严场师子之座,诸菩萨众亦皆随坐。众坐已定,于时世尊四方周顾,从眉间出清净光明名髻珠庄严,有无量光周匝交映成光明网。是光明网流照之时,一切佛土庄严之相分明显现如一佛土,余诸佛土严饰细妙同于微尘。密严佛土超诸佛国,无有日月及诸星宿,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虚空及非择灭。

尔时世尊现诸国土及佛菩萨胜功德已,复以佛眼遍视十方诸菩萨众,谓如实见菩萨言:「如实见!今此国土名为密严。是中菩萨从色无色无想之处,以三昧力生智慧火,焚烧色爱及以无明,转所依止而得智定。意生之身神足力通以为严饰,无窍隙、无骨体,如日月虹电、紫金明珠、颇梨珊瑚、诃利多罗占波迦、孔雀花月镜中之像,住于诸地净有漏因三昧自在,十究竟愿及以回向,获殊妙身而来住此。」

尔时如实见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欲有所问,惟愿如来哀许为说。」

佛告之言:「善哉善哉!恣汝所问,常为开演。」

时如实见即白佛言:「世尊!唯此佛土出过欲色无色无想众生界耶?」

佛言:「善男子!上方去此过百亿佛国,有梵音佛土、娑罗树王佛土、星宿王佛土。过如是国,复有无量百千国土,广博殊丽种种庄严,彼中诸佛咸为菩萨说现法乐住内证智境离诸分别真如实际大涅槃界究竟之法。是故当知此佛土外,有如是等无量佛国。如实见!非唯汝今于佛国土菩萨众会心生疑怪请问如来。此有菩萨名曰持进,曾于佛所生疑怪心,便以神通昇于上方,过百千亿乃至如恒河沙诸佛世界,不能一见如来之顶。心生希有,念佛菩萨不可思议,还娑婆世界舍卫城中,至于我所悔谢己过,叹佛无边犹如虚空,住内证境来密严国。」

尔时会中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善能演说诸地之相,微妙决定尽其源底,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应、正觉所欲问少法,愿佛慈哀为我宣示。」

佛言:「金刚藏!汝于我所欲有所问,如来、应、正等觉当顺汝心为汝开演。」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蒙佛许已,即白佛言:「世尊!佛菩提者是何句义?所觉是何?请说第一义境示法性佛,除去来今在行地者色相之见及取着外论,行分别境,起微尘、胜性、自在、时方、虚空、我意、根境和合,如是诸见复有计着,无明爱业眼色与明,是时复有触及作意,如是等法而为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和合生识虚妄忆度,起有无等种种言论。此法之中复有诸人,于蕴众生堕空性见。为断如是妄分别觉,唯愿世尊说离五种识所知相,能于诸法最自在者佛大菩提所觉知义,令得闻者知其了悟所知五种而成正觉。」

尔时佛告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金刚藏!十地自在超分别境,有大聪慧能欲显示法性佛种最上瑜祇。非惟汝今于佛菩提所觉之义生希有念请问于我,有贤幻等无量菩萨,咸于此义生希有心,种种思惟而求佛体:如来者是何句义?为色是如来耶?异色是如来乎?如是于蕴界处诸行之中内外循求不见如来,皆是所作灭坏法故。以智定意审谛观察,乃至分析至于微尘皆悉不见,蕴麁鄙故、如来者常法身故。善哉佛子!汝能善入甚深法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唯然受教。」

佛言:「善男子!金刚三昧藏胜自在者如来,非蕴亦不异蕴、非依蕴非不依蕴、非生非灭、非智非所知、非根非境。何以故?蕴界处诸根境等皆麁鄙故,不应住内、不应住外而见如来。善男子!色无觉知无有思虑,生已必灭,同于草木瓦石之类,微尘集成如水聚沫。受以二法和合而生,犹如浮泡瓶衣等。想亦二和合因缘所生,如热时焰。譬如盛热地气蒸涌,照以日光如水波浪,诸鸟兽等为渴所逼,远而见之生真水解。想亦如是,无有体性虚妄不实。分别智者如有性见各别体相名字可得,定者审观犹如兔角石女儿等,但有假名初无实义。如梦中色唯想妄见寤即非有,无明梦中见男女等种种之色,成于正觉即无所见。譬如芭蕉皮叶既除中无有实,行亦如是,离于身境即无体性。识如幻事虚伪不实,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以草木等物幻作于人及诸象马种种形体具足庄严,愚幻贪求非明智者。识亦如是,依余而住而异分别,谓能所取二种而生,若自了知即皆转灭,是故无体同于幻事。

「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槃界亦名法界。过现未来诸佛世尊,皆随顺此而宣说故。如来出世、不出世间此性常在,名法住性亦名法尼夜摩性。金刚藏!云何名为尼夜摩?后有诸恶此皆离故。又此三昧能决定除后有诸恶,以如是义名尼夜摩。若有住此三昧之者,于诸众生心无顾恋,证于实际及以涅槃,犹如热铁投清冷水故。诸菩萨舍而不证近住而已,常为众生而作利益,不舍精进大悲诸度、不断佛种、不行外道二乘之径,如大力象,不为三昧淤泥所溺,心不味着识之境界,趣佛法门恒无退转,以究竟慧入佛法身,开显如来广大威德,当成正觉转妙法轮,智境众色而为资用,入如来定游涅槃境,渐次修行超第八地,善巧积习乃至法云,资用如来广大威德,住于诸佛内证之地,与无功用三昧相应,遍游十方不动本处,而恒依止密严佛国转于所依,智定意身力通自在皆得具足。譬如空月影遍众水,佛亦如是,化形普降于诸世间,随众生心所乐不同,皆使蒙益无空见者,复令当诣密严佛国。如其性欲而渐开诱,为说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萨摩尼宫等诸安乐处,乃至诸地次第十方佛土功德庄严,尽于未来随机应现。如因持咒安缮那药及诸灵仙宫殿之神,与人同止而不可见。如来变化所为事毕,住于真身晦而不现,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根蕴如蛇聚,境界缘所触,

痴爱业以生,众习缚难解。

心及诸心法,动虑恒不安,

觉观所缠绕,如龙共盘结。

瞋毒从此兴,譬如炎盛火,

诸修观行者,为舍众蕴法。

于此常谛观,一心而不懈,

譬如虚空中,无树而有影,

风衢与鸟迹,此见悉为难。

能造及所造,色与非色法,

于彼见如来,其难亦如是。

真如实际等,及诸佛体性,

内证之所行,超诸语言境。

涅槃名为佛,佛亦名涅槃,

离诸分别想,云何而可见?

碎末于金矿,矿中不见金,

智者巧融鍊,真金方乃显。

分剖于诸色,乃至为微尘,

及析求诸蕴,若一若异性,

佛体不可见,亦非无有佛。

定者观如来,三十二相具,

若乐等众事,施作皆明显,

是故不应说,如来定是无。

三昧一缘佛,善因善根佛,

一切世胜佛,及正等觉佛,

如是五种佛,所余皆变化。

三十二胜相,如来藏具有,

是故佛非无,定者能观见。

出过于三界,无量诸佛国,

如来微妙刹,净佛子充满。

禅慧互相资,以成坚固性,

游于密严土,思惟佛威德。

密严中之人,一切同于佛,

超过刹那坏,恒游三昧中。

世尊有大定,湛然而正受,

相好诸功德,内外以庄严。

众谓佛化身,从于兜率降,

佛常密严住,像现从其国。

住真而正受,随缘众像生,

如月在虚空,影鉴于诸水;

如摩尼众影,色合而明现;

如来住正定,现影亦复然。

譬如形与像,非一亦非异,

如是胜丈夫,成于诸事业,

非微尘胜性,非时非自在,

亦非余缘等,而作于世间。

如来以因性,庄严其果体,

随世之所应,种种皆明现,

游戏于三昧,内外无不为。

山川及林野,朋友诸眷属,

众星与日月,皎境而垂象。

如是诸世间,身中尽包纳,

复置于掌内,散掷如芥子。

佛于定自在,牟尼最胜尊,

无能作世间,唯佛之所化。

盲暗无知者,驰流妄分别,

计着于有无,若我及非我,

或言一切坏,或言少分灭。

如是诸人等,常自害其身,

云何于此中,而生是诸见?

佛是遍三界,观行之大师,

观世如乾城,所作众事业,

亦如梦中色,渴兽所求水,

因于种种业,风绳而进退。

佛于方便中,自在知见者,

譬如工巧匠,善守于机发,

亦如海船师,执拕而摇动。

如来最微妙,寂静无有边,

超诸有着根,净根之所证。

是修行定者,微妙定所依,

一切观行人,明了心中住。

佛体最清净,非有亦非无,

远离于限量,及以能所觉。

妙智相应心,最上之境界,

知相皆无性,是即见如来。

破诸相应心,不着于三昧,

住于无染路,一切皆无染。

诸天乾闼婆,阿修紧那罗,

仙人及外道,赞叹而供养。

于彼不耽求,而兴世间业,

以住本清净,相应妙理中。

天人等见者,变化之所作,

佛非彼此现,而同于日月,

住于圆应道,现除诸贡高,

异学各不同,随宜而摄御。

种种众智法,王论三毗陀,

悉是诸如来,定力持而说。

国王王臣等,乃至山林处,

所有诸仪则,皆从佛出生。

十方众宝藏,出生清净宝,

悉是天中天,自在威神故。

一切三界中,有诸明智者,

种种方便业,因佛而成就。

现从兜率降,婇女众围绕,

歌舞共欢娱,日夜常游集。

或如坚利智,舍陵波居士,

执世之直绳,与夺而招放。

虽于一切处,现为明智者,

而在密严中,寂然无动作。

此大牟尼境,凡愚异分别,

譬如瞖目人,亦犹众渴兽,

如世观于幻,梦中诸所取。

天中天境界,佛子见其真,

如是观行人,如从于睡觉。

那罗与伊舍,梵天娑旦那,

难陀鸠摩罗,劫比首迦等,

处定而思审,于此常迷惑。

去来现在世,一切诸牟尼,

习气覆于心,亦所不能见。

善哉金刚藏!普行诸地中,

复以佛威神,而居密严土,

是汝之境界,我今为汝说。

或有妄分别,胜性与微尘,

如工作诸物,种种诸形相,

生唯是法生,灭亦唯法灭。

妄计一切物,细尘能造作,

因能了于果,譬如灯照物。

先不得其相,后坏亦复然,

非于过去中,有体而可得,

未来亦如是,离缘无有性。

一一诸缘内,遍求无有体,

不见性有无,亦无无有见。

于蕴瓶衣等,微细而分别,

三百有六十,邪宗坏正道,

往来生死中,无有涅槃法。」

大乘密严经妙身生品第二之一

尔时如实见菩萨,有大威力世中自在,其身妙好上服庄严,在于佛前避座而立,曲躬合掌一心恭敬,向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而作是言:「尊者善能通达自智之境现法乐住,于三乘世间心得无违,为大定师于定自在,能随顺说诸地之相,常在一切佛国土中,为诸上首演深妙法。是故我今劝请尊者,说诸圣人不随他行,现法乐住内证之境。令我及余诸菩萨众得见斯法,安乐修行趣于佛地,获意生身及言说身,力通自在皆得具足。转所依止不住实际,如众彩摩尼现诸色像,于一切佛国说密严行。」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仁主!能请我说入于密严无我之法。仁主!先应觉了诸分别境是心之相,于境界中舍诸分别。仁主!一切世间是分别见,见世间体即于所缘而得三昧。我今为汝开示彼法王,应善听。」即说偈言:

「一切诸世间,譬如热时焰,

以诸不实相,无而妄分别。

觉因所觉生,所觉依能现,

离一则无二,譬如光共影。

无心亦无境,量及所量事,

但依于一心,如是而分别。

能知所知法,唯知心妄计,

若了所知无,能知即非有。

心为法自性,及人之所浊,

入于八地中,而彼得清净,

九地行禅定,十地大开觉,

法水灌其顶,而成世所尊。

法身无有尽,是佛之境界,

究竟如虚空,心识亦如是。

无尽亦无坏,众德以庄严,

恒住不思议,密严诸佛土。

譬如瓶破已,瓦因而显现,

瓦破显于尘,尘析极微显,

如是因有漏,而成无漏法。

如火烧尽木,复于余处然,

味于不动智,转依离分别,

密严佛国中,如是而常现。

不生众品类,莫住于世间,

舍于一切见,归依此无我。

断诸相续流,无生亦无坏,

尽于一切见,归依此无我。

诸患皆已息,寂住不思议,

净于一切见,归依此无我。

世间种种法,本来无我性,

非由击坏无,及喻之所显。

如火焚薪已,自于是中灭,

观察于三界,无我智亦然。

是名现法乐,圣人自智境,

依此入诸地,净除无始恶。

舍离世所依,出世而安住,

其心转清净,恒居密严土。」

尔时如实见菩萨及诸王众俱作是言:「金刚自在!我等今者咸欲归依,愿示于我归依之处。」于是金刚藏菩萨摩诃萨以偈答曰:

「佛体非是有,亦非无有佛,

蕴树已焚烧,魔军咸退殄,

住于如来地,密严之妙国,

所觉净无垢,仁主可归依。

远离诸分别,证于无处所,

密严诸定者,仁主可归依。

密严胜净刹,众圣之依处,

观行者充满,应归此严土。」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是语已,复告如实见菩萨言:「仁主!已得住地,诸观行者、观一切世间,如缋像中而有高下、如梦所见端正女色、如石女人忽梦己身诞育于子、如乾闼婆城内诸所施为、如旋火成轮、如空中垂发、如幻化所作人马等形树林花果、如浮云之影、如奔电之光,皆是虚伪非真实有,分别所成犹工造器。仁主!世间众生习气覆心生种种戏论,意与意识及余诸识相续而转,五法、三性、二种无我恒共相应。譬如瀑流为风所击起诸波浪,浪起相寻而流不息。阿赖耶识在于世间亦复如是,无始习气犹如瀑流,为境界风之所飘动,起诸识浪恒无断绝。仁主!是八种心虽无如是若干体异,而随缘渐起或一时生。心生之时取诸境界,亦有如是渐顿差别。若于屋宅及诸星宿、军众山林枝叶花果如是等处,多是一时或次第取。若在眠梦见昔所更,或想念初生至于老死,及算数众物寻思句义,观异文彩受好饮食,于是境界次第了知,或有一时顿取之者。仁主!心性本净不可思议,是诸如来微妙之藏如金在矿。意从心生,余六亦然,如是多种于世法中而为差别。仁主!阿赖耶识虽与能熏及诸心法乃至一切染净种子而同止住,性恒明洁。如来种姓应知亦然,定不定别体常清净,如海常住波潮转移。阿赖耶识亦复如是,诸地渐修下中上别,舍诸杂染而得明现。」于是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说偈言:

「善哉如实慧!于斯微妙法,

从我已听闻,心净能开了。

十方一切国,诸王众会中,

汝当随所应,广为其宣说。

若人闻法已,渐净阿赖耶,

或作人中王,转轮四天下,

或复为帝释,兜率须夜摩,

乃至自在宫,而为欲天主,

或为色界主,及生无色天,

无想众生中,受诸禅定乐。

证真而不住,譬如师子吼,

众定皆自在,喜乐以相应,

一心求密严,不染着三界。

至于密严已,渐次而开觉,

转依获安乐,寂静常安住。

无量诸佛子,围绕以庄严,

为法自在王,众中之最上。

非如外道说,坏灭为涅槃,

坏应同有为,死有复生过。

十业上中下,三乘以出生,

最上生密严,诸地转增进。

得解脱智慧,如来微妙身,

云何说涅槃,是灭坏之法?

涅槃若灭坏,众生有终尽,

众生若有终,是亦有初际。

应有非生法,而始作众生,

无有非众生,而生众生界。

众生界既尽,佛无尔焰法,

是则无能觉,亦无有涅槃。

妄计解脱者,而说于解脱,

譬如种已焦,灯灭及薪尽。

彼说解脱性,是坏有成无,

于解脱妙乐,远离不能证。

遍处及诸禅,无色无想定,

逆顺而入出,力通皆自在,

于彼不退还,亦不恒沉没,

审知诸法相,诸地得善巧,

如是而庄严,而来密严国。

若言解脱性,坏有以成无,

斯人住诸有,毕竟不能出,

亦坏三和合,因等四种缘。

眼色内外缘,和合所生识,

世间内外法,互力以相生,

如是等众义,一切皆违反。

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

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

是时攀缘离,寂然心正受,

舍于世间中,所取能取见。

转依离麁重,智慧不思议,

十种意生身,众妙为严好,

作三界之主,而来密严国。

色心及心法,不相应无为,

内外众世间,谛观无别异,

如是诸智者,来于密严国。

相名与分别,正智及如如,

定者能明照,体性皆平等,

入佛所赞扬,密严之净国。

若坏三和合,及以四种缘,

不固于自宗,同诸妄分别。

恶习分别者,彼之五种论,

譬喻不成立,诸义皆相违。

五种悉成过,惑乱于智眼,

颠倒不颠倒,同异法斯坏。

舍离于自宗,依止他宗法,

初际等诸见,皆从灭坏生。

大王应当知,众生在诸有,

如轮而运转,初际不可得。

如来以悲愿,普应诸有缘,

如净月光明,无处不周遍,

各顺其根性,随宜而说法。

涅槃若坏灭,佛有何功德?

增上有三种,解脱亦复然,

四谛及神足,念处无碍解,

四缘无色住,根力及神通,

觉支诸地等,有为无为法,

乃至众圣人,皆依识而有。

苦法苦观智,及苦随生智,

集智三亦然,灭道亦如是,

如是十二种,名之为现观。

学人数有十,第八七返生,

家家一往来,一间而灭度,

中般与生般,有行及无行,

上流于处处,然后般涅槃。

如是一切种,诸智之品位,

修行观行者,下中上不同。

菩萨增上修,功业最殊胜,

十一与十二,乃至于十六,

此诸修定者,复渐灭于心。

所尽非是心,亦非心共住,

未来心未至,未至故非有,

心缘不和合,非此非彼生。

第四禅无心,有因不能害,

有因谓诸识,意识及五种,

妄想不自觉,犹如波浪生。

定者观赖耶,离能所分别,

微妙无所有,转依而不坏。

在于密严中,如月恒明显,

密严诸智者,与佛常共俱,

恒游定境中,一味无差别。

密严定者处,定力生于彼,

是故应修习,相应妙定心。

欲界有六天,梵魔十二处,

无色及无想,一切诸地中,

若生密严国,于彼为天主。

欲求密严土,当修十种智,

法智随生智,世俗知他心,

及苦集灭道,尽智无生智。

仁者真实见,舍君罗帝族,

与甘蔗月王,种姓无殊异,

当求密严国,勿怀疑退心。

如羊被牵拽,喘惧而前却,

意在于身中,似幻兽而住,

亦如幻为树,河中之苇荻,

如王戏园苑,运动诸身分。

意及于意识,心心法共俱,

譬如空中云,共聚而无实。

种子赖耶识,诸习所缠覆,

譬如摩尼宝,随缘现众色,

离住众生身,体净而无垢,

是决定种姓,亦为大涅槃。

名因于相生,相从因缘起,

以诸形相故,而起于分别。

分别从二因,外相心习气,

第七末那识,应知亦复然。

诸根意缘会,发生于五识,

心法共相应,如是身中住。

正智常观察,一切诸世间,

从于如是因,而生彼诸果。

真如非异此,诸法互相生,

与理相应心,明了而观见。

此即是诸法,究竟真实性,

亦为妄所计,一切法不生。

诸法性常空,非无亦非有,

如幻及阳焰,乾城等众物。

种种诸形相,名句及文身,

如是执着生,成于遍计性。

根境意和合,熏习成于种,

与心无别异,诸识从此生,

资于互因力,是谓依他起。

内证真实智,现前所住法,

是即说圆成,众圣之境界。

佛及诸佛子,证此名圣人,

若人证斯法,即见于真际,

唱言生已尽,梵行皆已立。

所作莫不成,永离于诸有,

解脱一切苦,灭除众怖畏。

生法二无我,善能明了知,

普烧诸习气,永断于分别。

从于无始来,戏论而积聚,

无量众过恶,一切皆已除。

譬如热铁团,热去铁无损,

解脱者亦尔,惑尽而清凉。

入于无漏界,密严之妙土,

此土最微妙,非余所能及。

佛与诸菩萨,清净之所居,

三昧乐现前,以此而为食。

欲生斯土者,当修真实观,

复为诸有缘,如理广宣说。

名生本于相,相起复从缘,

种种诸分别,皆因相而有。

根境瓶衣等,蕴法所合成,

分别从此生,了知而简异。

若动若非动,一切诸世间,

皆因痴暗生,愚冥以为体。

长短等诸色,音声与香界,

甘苦坚滑等,意识之所缘。

善与不善性,有为无为法,

乃至于涅槃,斯为智之境。

念念常迁转,皆依识以生,

譬如磁石力,吸铁令回转,

末那于藏识,当知亦复然。

如蛇有二头,各别为其业,

染意亦如是,执取阿赖耶。

能为我事业,增益于我所,

复与意识俱,为依而转谢。

身中煖触生,运动作诸业,

饮食及衣服,随事而受用。

腾跃或歌舞,种种自欢娱,

持诸众生身,斯由意功力。

于如梦翳等,一切诸境界,

起种种分别,不知唯自心。

如人在空中,走索以游戏,

飘危不安固,分别亦如是。

分别无所依,但行于自境,

譬如镜中像,识种种而见,

愚夫此迷惑,非诸明智者。

仁主应当知,此三皆识现,

于斯远离处,是即名真实。

持进菩萨等,及圣目乾连,

遍观诸亿刹,种种皆严好。

于彼庄严中,此土最殊胜,

极乐及现喜,乃至于下方,

无量亿土中,诸佛所称赞,

皆言密严国,威德化自然。

无始亦无终,本昔如来地,

出过于三有,寂静无所为,

自利及利他,功业悉成满。

非不此成佛,欲中施佛事,

要从于密严,化为无量亿。

常依于正定,游戏诸神通,

一切国土中,如月无不见,

随诸众生类,所应而化益。

十地花严等,大树与神通,

胜鬘及余经,皆从此经出,

此经最殊胜,众经莫能比,

仁主及诸王,宜应尽尊敬。

欲色无色界,无想等天宫,

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

此土诸宫殿,如莲备众饰,

是一切如来,净智之妙相,

佛及诸菩萨,常在于是中。

世尊恒住禅,寂静最无上,

依自难思定,现于众妙色,

色相无有边,非余所能见。

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

诸修观行者,色相皆亦然。

或见天中天,赫奕含众彩,

诃利占波色,真金明月光,

孔雀素罗瞿,珊瑚莲电等。

或见身羸瘦,弊服寝茅中,

或如千日光,处大莲花上。

或见诸菩萨,顶饰龙王髻,

或以帝青宝,庄严为宝冠。

或见轮幢文,鱼螺等众相,

或见光丽色,如蜺而拕空。

或见以须弥,置之于右掌,

或持大海水,其状如牛迹。

或见作人王,冕服当轩宇,

辅佐众围绕,共宣于国化。

或见诸菩萨,最上修行者,

说于自境界,先佛所知法。

或说以智定,速转于所依,

得如幻之身,种种皆无碍。

或示了于境,断诸取着业,

诸见皆已除,不受于诸有,

譬如膏炷尽,灯灭而涅槃。

或有示修行,一切波罗蜜,

衍那之大会,周给无穷尽,

苦行持戒等,种种诸仪则。

极乐庄严国,人非胎藏生,

身相如真金,光色常圆满。

瑜伽自在者,安乐及光明,

斯人之境界,百分无其一。

极乐中之人,自然随念食,

牟尼胜自在,定为甘露味。

宝树名如意,游憩于其下,

妙金为碎末,布地以庄严。

地莲及众花,数荣而菡萏,

如是具严饰,不可得为喻。

若人有净信,善巧行诸禅,

爱乐佛功德,专精以回向,

即于佛胜土,莲华而化生,

众相以庄严,皎镜无尘垢。」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是偈已,自现其身如一指节,或如芥子乃至毫端百分之一,或现佛身或现独觉身或现声闻身,及余无量种种之形而说于法。或说菩萨入于诸地,了知五法、八识、三性及二无我,得如幻三昧随意受身,自在神通力无所畏,皆不退转净所依止,入于佛地无漏蕴界常无变易。或说菩萨善能游履,如梦如像如水中月,诸观行人所行之道,得首楞严三昧十幻喻身,诸究竟愿莫不成满,逮于正觉坐妙莲花,诸佛子众所共围绕。或说菩萨以愿力故,现种种形游诸国土历事诸佛,是诸菩萨其身微妙不在有无。譬如天仙乾闼婆众,依须弥住或在虚空,地行众生所不能覩。彼诸菩萨亦复如是,非观行者不能得见。或说菩萨得禅自在三昧力故,于十方国土莲花之宫,示现受生及般涅槃。或说菩萨以三昧力,转于所依而不住实际,于一切有众生处差别现身,其心平等如地如水如日如月。或说菩萨以大悲心,愍诸众生轮转生死孤穷下贱众苦所逼,譬如黑蜂依船而住游于大海,随船飘荡或一由旬乃至百千无量由旬,为说非我生死无常,令知速灭刹那不住。或说诸佛及诸菩萨,见一切众生渴爱迷乱,为分别苦之所逼迫,于无相法中而取于相,虚妄计着有能所取,是能所取缧絏其心,于生死海驰荡不息,贫穷孤露无有所依,如大海中蛛蝥之网。佛及菩萨犹住船人,于诸众生心生怜愍,欲令解脱生死苦难,随其所应而为现身,说布施等种种诸行。

大乘密严经卷上

热门佛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集部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

正法念处经

经集部

正法念处经叙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交素篆,分途列道、门张户设,既昧断惑之境,未接息言之..

饿鬼报应经

经集部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一鬼问言:「我常苦头痛,不知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本为人..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

经集部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饿鬼品第四之一「复次,比丘知业果报,遍观一切地狱苦海,为爱瀑水洄澓所没。大地狱人富兰那、末迦离等,俱迦离、提婆达多,如..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八

经集部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八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观天品第六之七(三十三天之四)「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十一地名离险岸。众生何业..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四

经集部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四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观天品之十三(三十三天之十)「时诸天众心生敬重,复听帝释所说法要,合掌顶上,白帝释言:『我今现见此法势力,天王说法随我..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经集部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南无皈依十方..

佛说佛名经

经集部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南无宝功德佛 南无天光明佛 南无胜山佛 南无实智佛 南无甘露威德佛 南无能思惟佛 南无龙步佛 南无信智佛 南无实爱佛 南无莲华香佛 南无胜相佛 南无大威..

金光明最胜王经

经集部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六 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闻四天王恭敬供养《金光明经》,及能拥护诸持经者,赞言:善哉!善哉!汝等四王,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佛所,恭敬供养..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

经集部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地狱品之六「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大叫唤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血髓食,是彼地狱第十七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