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部金光明经

合部金光明经序

《金光明经》者,教穷满字,金鼓击于梦中,理极真空,宝塔踊于地上;三身果备,酬昔报之无亏;十地因圆,显曩修之具足。所以经王之号得称于斯,将知能弘赞人,其位难量者也。

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者,即近周世道安神足,伏膺明匠、寔曰良才,翫阅群经未尝释手,可谓瞿昙身子、孔氏颜渊者焉。

然贵覩昔晋朝沙门支敏度合两支、两竺、一白五家《首楞严》五本为一部,作八卷;又合一支、两竺三家《维摩》三本为一部,作五卷;今沙门僧就又合二谶、罗什、耶舍四家《大集》四本为一部,作六十卷,非止收涓添海,亦是聚芥培山。

诸此合经,文义宛具,斯既先哲遗踪,贵遂依承以为规矩。而《金光明》见有三本:初在凉世有昙无谶译,为四卷,止十八品;其次,周世阇那崛多译,为五卷,成二十品;后逮梁世,真谛三藏于建康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其序果云:「昙无谶法师称《金光明经》篇品阙漏。」每寻文揣义,谓此说有徵而讐校无指,永怀寤寐。宝贵每叹:「此经秘奥,后分云何竟无嘱累?旧虽三译,本疑未周,长想梵文,愿言逢遇。」

大隋驭寓,新经即来,帝勅所司,相续飜译。至开皇十七年,法席小间,因劝请北天竺揵陀罗国三藏法师此云志德重寻后本,果有〈嘱累品〉,复得〈银主陀罗尼品〉。故知法典源散,派别条分,承注末流,理难全具。

赖三藏法师慧性冲明,学业优远,内外经论多所博通,在京大兴善寺即为飜译,并前先出合二十四品,写为八卷。学士成都费长房笔受,通梵沙门日严寺释彦琮校练。

宝珠既足,欣跃载深,愿此法灯传之永劫。

合部金光明经

序品第一

隋沙门释宝贵合北凉三藏昙无谶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是时,如来游于无量甚深法性诸佛行处过诸菩萨所行清净。

「是金光明,诸经之王,若有闻者则能思惟无上微妙甚深之义。如是经典常为四方四佛世尊之所护持:

「东方阿閦、南方宝相、西无量寿、

北微妙声。

「我今当说忏悔等法,所生功德为无有上,能坏诸苦、尽不善业:

「一切种智,而为根本,无量功德,

之所庄严,灭除诸苦、与无量乐。

诸根不具、寿命损减、贫穷困苦、

诸天舍离、亲厚斗讼、王法所加、

各各忿诤、财物损耗、愁忧恐怖、

恶星灾异、众邪蛊道、变怪相续、

卧见恶梦、昼则愁恼,当净洗浴,

听是经典。至心清净,着净洁衣,

专听是经,甚深行处。是经威德,

能悉消除,如是诸恶,令其寂灭。

护世四王,将诸官属,并及无量,

夜叉之众,悉来拥护,是持经典;

大辩天神、尼连河神、鬼子母神、

地神坚牢、大梵尊天、三十三天、

大神龙王、紧那罗王、迦楼罗王、

阿修罗王、与其眷属,悉共至彼,

拥护是人,昼夜不离。我今所说,

诸佛世尊,甚深秘密、微妙行处,

亿百千劫,甚难得值。若得闻经、

若为他说、若心随喜、若设供养,

如是之人,于无量劫,常为诸天,

八部所敬。如是修行,生功德者,

得不思议,无量福聚;亦为十方,

诸佛世尊、深行菩萨,之所护持。

着净衣服,以上妙香,慈心供养,

常不远离。身意清净,无有垢秽,

欢喜悦豫,深乐是典。若得听闻,

当知善得,人身人道,及以正命;

若闻忏悔,执持在心,是上善根,

诸佛所赞。」

金光明经寿量品第二

尔时,王舍城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信相,已曾供养过去无量亿那由他百千诸佛,种诸善根。是信相菩萨作是思惟:「何因何缘释迦如来寿命短促,方八十年?」复更念言:「如佛所说,有二因缘寿命得长。何等为二?一者、不杀,二者、施食。而我世尊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修不杀戒、具足十善、饮食惠施不可限量,乃至己身骨、髓、血、肉充足饱满饥饿众生,况余饮食?」

大士如是至心念佛、思是义时,其室自然广博严事,天绀琉璃、种种众宝杂厕间错以成其地,犹如如来所居净土。有妙香气过诸天香烟云垂布,遍满其室。

其室四面各有四宝上妙高座自然而出,纯以天衣而为敷具。是妙座上各有诸佛,所受用华众宝合成,于莲华上有四如来:

东方名阿閦、南方名宝相、

西方无量寿、北方微妙声。

是四如来自然而坐师子座上,放大光明照王舍城及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雨诸天华、作天伎乐。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以佛神力受天快乐,诸根不具即得具足。举要言之,一切世间所有利益、未曾有事悉具出现。

尔时,信相菩萨见是诸佛及希有事,欢喜踊跃,恭敬合掌向诸世尊,至心念佛,作是思惟:「释迦如来无量功德,唯寿命中心生疑惑。云何如来寿命如是方八十年?」

尔时,四佛以正遍知告信相菩萨:「善男子!汝今不应思量如来寿命短促。何以故?善男子!我等不见诸天、世人、魔众、梵众、沙门、婆罗门、人及非人,有能思算如来寿量知其齐限,惟除如来。」

时四如来将欲宣畅释迦文佛所得寿命,欲色界天、诸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及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以佛神力悉来聚集信相菩萨摩诃萨室。

尔时,四佛于大众中略以偈喻说释迦如来所得寿量,而作颂曰:

「一切诸水,可知几渧,无有能数,

释尊寿命;诸须弥山,可知斤两,

无有能量,释尊寿命;一切大地,

可知尘数,无有能算,释尊寿命;

虚空分界,尚可尽边,无有能计,

释尊寿命。不可计劫,亿百千万,

佛寿如是,无量无边。以是因缘,

故说二缘,不害物命、施食无量。

是故,大士!寿不可计,无量无边,

亦无齐限。是故汝今,不应于佛,

无量寿命,而生疑惑(自下五行丹本无)。」

尔时,信相菩萨摩诃萨闻是四佛宣说如来寿命无量,深心信解,欢喜踊跃。

说是如来寿命品时,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四如来忽然不现(下崛多译补)。

尔时,信相菩萨彼诸佛边闻说释迦牟尼世尊寿量已,白彼诸佛言:「诸世尊!云何彼释迦牟尼如来显示如是短少寿量?」

如是语已,彼诸世尊告信相菩萨言:「然彼释迦牟尼如来五浊世时,出现于世寿百岁生中,于下信解众生、少善根众生,我见、众生见、命见、养育富伽罗见、邪见、我我所执着等中,为利益诸凡夫众生及外道尼乾陀、波梨婆阇迦等故,世尊释迦牟尼如来显示如是短少寿量成熟众生。

「善男子!然彼释迦牟尼如来显示如是短少寿量,彼等众生若知如来入涅槃已,发生苦想、希有想、未曾有想、忧愁想,速当受如是等修多罗,当持读诵、当不毁谤。是故,如来显示如是短少寿量。彼等众生若见如来不入涅槃,不生希有想、忧愁想、未曾有想,彼当不受如来所说诸修多罗,亦当不持读诵。所以者何?谓常见故。

「善男子!譬如有一丈夫,父母多有钱财果报,然彼丈夫诸子知财聚已,不生希有想、未曾有想。所以者何?谓多果报故。善男子!如是,如是。彼等众生若知如来不入涅槃已,不生希有想、未曾有想、难得想。所以者何?谓常见故。

「善男子!譬如有一丈夫,父母贫穷少有果报,彼等或诣王及王大臣家中,彼于彼处见满仓库种种众宝。彼于彼处得希有行、得未曾有想、当生难得想,亦为彼财聚故,勤劬发精进意,欲得彼财聚故。所以者何?谓少果报故。善男子!如是,如是。彼等众生若见如来已入涅槃,当得希有、得未曾有、当生苦想:『于无量时诸佛世尊乃出于世。譬如优昙婆罗华于无量时乃出于世;如是如是,诸佛世尊于无量时乃当出世。』彼等众生得希有行、得未曾有、当得踊跃。彼等见如来已则当信向,若闻如来实语言时,当受如是等修多罗、当不违竞。善男子!以是义故,如来不久住世,速当涅槃。善男子!诸佛世尊如是方便善巧成熟众生。」

尔时,彼等诸佛世尊隐没不现。

尔时,信相菩萨与无量百千菩萨,及无量俱致那由多百千众生,诣耆阇崛山释迦牟尼如来、正遍知所。到已,顶礼佛足,却住一面。住一面已,信相菩萨摩诃萨白佛如上所说诸事。

乃至彼等诸佛世尊诣耆阇崛山释迦牟尼如来所,到已,各各随方,各各于座而坐。

尔时,彼等诸佛世尊各各告侍者菩萨言:「汝善男子!去诣释迦牟尼如来所,到已为我等问讯:『少病轻起,气力安乐行不?』复作是言:『善哉,释迦牟尼如来今欲说金光明法本,我等当随喜。』」

尔时,彼等诸菩萨摩诃萨诣释迦牟尼如来所,到已顶礼释迦牟尼如来足,礼已却住一面。住一面已,彼等诸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四方四佛世尊问讯:『世尊!少病轻起,气力安乐行不?』」复作是言:「善哉。世尊!愿说金光明修多罗法本,为诸众生利益安乐故,乃至除灭饥俭等故。」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如来赞诸菩萨众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众生劝请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不离此山,常说此经宝,

成熟众生故,示现般涅槃;

凡夫染着见,不信我所说,

彼等成熟故,我现般涅槃。」

是时,大会有婆罗门姓憍陈如,名曰圣记在于众中谛心安坐,无量百千婆罗门众前后围绕而共恭敬供养如来,闻佛世尊寿命八十应般涅槃,涕泪悲泣,与于百千婆罗门众俱从坐起,顶礼佛足,白言:「世尊!若佛如来怜愍利益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欲令皆悉得大安乐,为众生作真实父母、最上无等及无等等,为世间作归依覆护、令诸众生快乐清凉,如净满月作大光明、如日照于优陀延山,若佛世尊等观众生如罗睺罗,愿佛为我施一恩德。」是时如来默然不答。

于此会中有栗车毗国王童子名曰一切众生喜见在大众中,具足辞辩,善能问答。是时,王子承佛神力语婆罗门憍陈如言:「大婆罗门!汝于世尊求何恩德?我能为汝施如意恩。」

婆罗门言:「善哉。王子!我等愿欲恭敬供养世尊之身,是故欲得如来舍利是芥子许。所以者何?如我所闻: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恭敬供养如来舍利,六天帝主富贵安乐必得无穷。」

是时王子即便答言:「大婆罗门!汝一心听。若欲愿求无量功德及六天报,此金光明诸经之王,难思难解福报无穷,声闻、缘觉所不能知。此经摄持如是功德,无边福报不可思议,我今为汝略说之耳。」

婆罗门言:「善哉。王子!如是金光明微妙经典,功德无边、难解难觉,乃至如此不可思议。我等边国婆罗门等作如此说:若善男子及善女人得佛舍利如芥子许,置小塔中暂时礼拜、恭敬、供养,功德无边,是人命终作六天主,受上妙乐不可穷尽。汝今云何而不愿乐供养舍利求此报耶?如是,王子,以是因缘,我今从佛欲求一恩。」

是时王子即以偈答婆罗门言:

「设河驶流中,可生拘物华,

世尊身舍利,毕竟不可有;

假使乌赤色,拘枳罗白形,

世尊真实身,不可成舍利;

设使阎浮树,能生多罗果、

佉受罗树等,转生菴罗实,

如来身无灭,不可生舍利;

设使龟毛等,可以为衣裳,

佛身非虚妄,终无有舍利;

假令蚊蚋脚,可以作城楼,

如来寂静身,无有舍利事;

假令水蛭虫,口中生白齿,

如来解脱身,终无系缚色。

兔角为梯橙,从地得昇天,

邪思惟舍利,功德无是处;

鼠登兔角梯,蚀月除修罗,

依舍利尽惑,解脱无是处。

如蝇大醉酒,不能造窠穴;

于佛无正行,不能至三乘。

如驴但饱食,终无有伎能、

歌舞令他乐;凡夫、二乘等,

能说及能行,自他无是处。

假使乌与鵄,同时一树栖,

和合相爱念;如来真实体、

舍利虚妄身,俱有无是处。

如波罗奈叶,不能遮风雨;

于佛起虚妄,生、死终不灭。

如海大舶船,具足诸财宝,

新生女人力,执持无是处;

法身无边际,不净地烦恼,

不能摄如来,其义亦如是。

譬如诸鸟雀,不能衔香山;

烦恼依法身,不为烦恼动。

如是如来身,甚深难思量,

若不如法观,所愿不成就。」

时婆罗门闻此义已,即便说偈答王子言:

「善哉善哉,汝真佛子!大吉祥人,

善巧方便,于理不动,已获正记。

王子听我,今次第说:度世依处,

佛德难思;如来境界,无能知者。

一切诸佛,不与他共;一切诸佛,

本来寂静;一切诸佛,所修行同;

一切诸佛,后际常住;一切诸佛,

同共一体。如是等义,是如来法,

如来真身,非所造作。所以者何?

诸佛无生、金刚不毁、内外无碍,

示现身相,随化众生。如来大仙,

无有色像,如是身者,非于血肉。

云何而得,有于舍利?为化众生,

方便示现。一切正觉,真法为身,

法界清净,是名如来。王子当知,

佛身如是,如如来说。如是之义,

我已闻知,为请如来,广演分别,

真实之义,故求舍利,开方便门。」

是时,会中三万二千天子闻说如来如是甚深寿量义已,一切皆于无上菩提发坚固心,欢喜踊跃,异口同音说偈赞言:

「一切如来,不般涅槃;一切诸佛,

身无破坏。但为成熟,诸众生故,

方便胜智,示现涅槃。前际如来,

不可思议;后际如来,常无破坏;

中际如来,种种庄严,众生法界,

皆为利他。」

是时,信相菩萨从诸如来及二大士闻说释迦寿命义已,得满所愿,心无疑惑,踊跃欢喜,身心快乐,内外遍满。

尔时,复有无量阿僧祇等诸众生类,闻说是义,于无上道皆得发心。

时四如来忽然不现,是大会中惟释迦在。

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第三

梁三藏真谛译

尔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上微妙金宝之华、宝幢、幡盖悉以供养,而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如来如法正修行?」

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一切如来有三种身,菩萨摩诃萨皆应当知。何者为三?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身,如是三身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云何菩萨了别化身?善男子!如来昔在修行地中为一切众生修种种法,是诸修法至修行满,修行力故而得自在。自在力故,随众生心、随众生行、随众生界多种了别,不待时、不过时,处所相应、时相应、行相应、说法相应现种种身,是名化身。

「善男子!是诸佛如来为诸菩萨得通达故,说于真谛;为通达生死涅槃一味故、身见众生怖畏欢喜故、为无边佛法而作本故,如来相应如如。如如智愿力故,是身得现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背圆光,是名应身。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了别法身?为欲灭除一切诸烦恼等障、为欲具足一切诸善法故,惟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

「前二种身是假名有,是第三身名为真有,为前二身而作本故。何以故?离法如如、离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无有别法。何以故?一切诸佛智慧具足故、一切烦恼究竟灭尽故、得清净佛地故,是故,法如如,如如智摄一切佛法故。

「复次,善男子!一切诸佛利益自、他,至于究竟。自利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于自、他利益处而得自在种种无边用故,是故,分别佛法无量无边种种故。

「善男子!譬如依妄想思惟说种种烦恼、说种种业、说种种果报;依如是法如如、如如智,说种种佛法、说种种缘觉法、说种种声闻法。依法如如、依如如智,一切佛法得自在成就,是为第一不可思议。譬如画空作庄严具亦难思议;如是,于法如如、如如智摄成佛法亦难思议。

「善男子!云何法如如、如如智二种无分别而得自在事?善男子!譬如如来已般涅槃,愿自在故、种种事未尽故;如是,法如如、如如智而得自在事。

「复次,菩萨摩诃萨入无心定、依前愿力从禅定起事,如是二法无有分别,得自在事故。

「善男子!譬如日月无有分别、亦如水镜无有分别、光明亦无分别,三种和合故得有影。如是,法如如、如如智亦无分别,以愿自在故,众生有感,故应、化二身,如日、月影和合出生。

「复次,善男子!譬如无量无边水镜,依于光故,空影得现种种异相,空者即是无相。

「善男子!如是,受化之众诸弟子等是法身影,以愿力故,应于二身现种种相貌,于法身地无有异相。

「善男子!依此二身,一切诸佛说有余涅槃;依法身者,说无余涅槃。何以故?一切余究竟尽故。

「依此三身,一切诸佛说无住处涅槃。何以故?为二身故,不住涅槃;离于法身,无有别佛。何故二身不住涅槃?二身假名不实,念念灭、不住故,数数出现以不定故;法身不尔。是故,二身不住涅槃;法身者不二,是故不住于般涅槃;依三身故,说无住涅槃。

「善男子!一切凡夫为三相故,有缚、有障,远离三身、不至三身。何者为三?一者、思惟分别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成就相。如是诸相不能解故、不能灭故、不能净故,是故不得至于三身;如是三相能解、能灭、能净,是故诸佛具足三身。

「善男子!诸凡夫人未能拔除于三心故,远离三身不能至故。何者为三?一者、起事心,二者、依根本心,三者、根本心。依诸伏道,起事心尽;依法断道,依根本心尽;依胜拔道,根本心尽。起事心灭故,得显化身;依根本心灭故,得显应身;根本心灭故,得至法身。是故,一切如来具足三身。

「善男子!一切诸佛于第一身与诸佛同事、于第二身与诸佛同意、于第三身与诸佛同体。

「善男子!是初佛身,随众生意有多种故现种种相,是故说多;是第二佛身,弟子一意故现一相,是故说一;是第三佛身,过一切种相、非执相境界,是故说名不一不二。

「善男子!是第一身依于应身,是故得显;是诸应身依于法身故得显现;是法身者是真实有,无依处故。

「善男子!如是三身,以有义故而说于常、以有义故说于无常。化身者,恒转法轮、处处如如、方便相续不断故,是故说常;非是本故、具足之用不显现故,故说无常。应身者,从无始生死相续不断,一切诸佛不共之法能摄持故,众生未尽、用亦不尽故,是故说常;非是本故,以具足用不显现故,故说无常。法身者,非是行法无有异异,是自本故犹如虚空,是故说常。

「善男子!离无分别智,更无胜智;离法如如,无胜境界。是法如如、如如智,是二种如如如如,不一、不异。是故,法身慧清净故、灭清净故,是二清净。是故,法身具足清净。

「复次,善男子!分别有四种身:有化身非应身、有应身非化身、有化身亦应身、有非化身亦非应身。何者化身非应身?如来已般涅槃,以愿自在故,如是之身即是化身。何者应身非化身?是地前身。何者化身亦应身?住有余涅槃如来之身。何者非化身非应身?是如来法身。

「善男子!是法身者,二无所有显现故。何者名为二无所有?于此法身相及相处二皆是无,非有、非无,非一、非二,非数、非非数,非明、非闇。如是,如如智不见相及相处,不见非有、非无,不见非一、非异,不见非数、非非数,不见非明、非闇。是故,境界清净、智慧清净,不可分别、无有中间。为灭道本故,于此法身显现如来。

「善男子!是身因缘境界处所,果依于本难思量故,若了义说,是身即是大乘、是如来性、是如来藏。依于此身得发初心,修行中心而得显现、不退地心亦皆得现,一生补处心、金刚之心、如来之心而悉显现,无量无边如来妙法皆悉显现。依此法身不可思议摩诃三昧而得显现、依此法身得现一切大智,是故二身依于三昧、依于智慧而得显现。

「如此法身依于自体说常说实、依大三昧故说于乐、依于大智故说清净,是故,如来常住自在安乐清净。依大三昧,一切禅定首楞严等、一切念处大法念等、大慈大悲、一切陀罗尼、一切六神通、一切自在、一切法平等摄受,如是佛法皆悉出现。依此大智,佛大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一百八十不共之法、一切希有不可思议法皆悉显现。譬如依如意宝珠,出无量无边种种诸宝悉皆得现;如是,依大三昧宝、依大智慧宝,出种种无量无边诸佛妙法之宝。

「善男子!如是法身三昧智慧过一切相,不着于相、不可分别,非常、非断,是名中道。虽有分别无体分别、虽有三数而无三体,不增、不减,犹如梦幻,亦无所执亦无能执。法体如如,是解脱处,过死王境界、越生死闇,一切众生不能修、行所不能至,一切诸佛菩萨之所住处。

「善男子!譬如有人愿欲得金,处处求觅即见金鑛,既得见已即便破鑛,选择取金以内炉中,加以销治得清净金,随意回转作诸鐶、钏、种种严具,虽复诸用,金性不改。若善男子、善女人求胜解脱、修行世善,得见如来及弟子众,得亲近已而白佛言:『世尊!何者为善?何者不善?何者正修行而得清净、离于不净?』诸佛如来及弟子众如是思惟:『是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清净、欲听正法。』如是知已即说正法。

「是善男子、善女人已闻正法,正念忆持,发心修行,得精进力破懒惰障。破懒惰障已,灭除一切罪障;破罪障已,于菩萨学处破无尊重障;破无尊重障已,破掉悔心;破掉悔心已,入于初地。

「依于初地拔利益障,拔利益障已得入二地;依于二地破不逼恼困苦障,破此障已入于三地;依此三地破心软净障,破心软净障已入于四地;依此四地破善方便障,破善方便障已入于五地;依此五地破见真俗障,破见真俗障已入于六地;依此六地破见行相障,破见行相障已入于七地;依此七地破不见灭相障,破不见灭相障已入于八地;依此八地破不见生相障,破不见生相障已入于九地;依此九地破六通障,破六通障已入于十地;依此十地破一切所知障,破一切所知障已拔除本心入如来地。

「如来地者为三种净故得极清净。何者为三?一者、烦恼净,二者、苦净,三者、相净。

「譬如有金,鎔销鍊治,既烧打已无复尘垢,为显金体本清净故,是金清净,不为无金。

「譬如水界,澄渟清净,无复秽浊,为显水性清净,不为无水;如是,法身烦恼本起悉皆清净,是法身清净不为无体。

「譬如空中烟、云、尘、雾皆悉已净是空清净,不为无空;如是,法身一切诸苦悉皆灭尽,故说清净,不为无体。

「譬如有人于卧寐中梦见大水流泛其身,运手动足逆流而上,以其心力不懈退故,从于此岸得至彼岸,梦既觉已,不见有水、彼此之岸。生死妄想既灭尽已,是觉清净,不为无觉;如是,法界一切妄想不复更生,故说清净,不为无体,说于清净。

「复次,善男子!是法身者,烦恼障清净故能现应身、业障清净故能现化身、智障清净故能现法身。譬如依空出电,依电出光;如是,依于法身故出应身,依于应身故出化身。是故,性极清净摄受法身、智慧清净摄受应身、三昧清净摄受化身,是三清净是法如如、是不异如如、一味如如、解脱如如、究竟如如。是故,诸佛体一、不异。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说于如来是我大师,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悉知悉见如来之身,无有别身。

「善男子!是故,于一切境界不正思惟悉除断故,而于此法无有二相、无有分别。

「圣所修行于如如无二相法中,以修行故,如是如是一切种障悉皆除灭;如如一切障灭,如是如是法如如、如如智最得清净;如如法界智慧清净,如是如是一切自在具足摄受故、得一切自在者一切诸障悉灭除故、一切种清净故,是如如智相。如是见者是名圣见,是则名为真实见佛。何以故?如如得见如如故。是故,如来见一切如来。何以故?声闻、缘觉已出三界,觅于真境不能知见。如是,圣人所不知见、一切凡夫皆生疑惑,颠倒分别,不能得度,譬如兔子欲度大海。何以故?不能通达法如如故。

「复次,善男子!一切如来无分别心,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无碍清净智慧见故、是自境界不共他故。是故,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不惜身命、难行能行,为得此身。如此之身最上无比、是处最胜不可思议,过言说界;是方寂静,过一切怖畏。

「善男子!如是知见如如:不生、不老、不死、寿命无限,无有寝卧、无有食,身心常在定,无有散动。若于如来起诤讼心,则不能得见于如来;如来所说皆能利益,有听闻者皆蒙解脱;若有恶人、恶象、恶禽兽等不相逢值,于佛起业,果报无边。

「一切如来无无记事、一切境界无欲知心、生死涅槃无有异心、如来所记无不决定。诸佛如来四威仪中无非智摄,一切诸法无有不为慈悲所摄、无有不为利益一切诸众生者。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金光明经听闻信解,不堕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常生人天、不为下劣,恒得亲近诸佛如来、听受正法,常生诸佛清净国土。何以故?是甚深法得入于耳,是善男子如来已见、已记,当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男子如是甚深之法得经于耳,当知是人不谤如来、不谤正法、不谤圣僧。一切众生未种善根令得种故、已种善根令增长成熟故,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皆悉能行六波罗蜜。」

是时,虚空藏菩萨、梵释四王、诸天众等,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有处处国土讲说是金光明微妙经典,于其国土四种利益。何者为四?一者、国王军众强盛,无诸怨敌,离于疾疫,寿命修长,吉祥安乐,正法兴隆;二者、辅相大臣和悦无诤,王所敬爱;三者、沙门、婆罗门及国邑人民修行正法,多所利益,年命长远,富逸安乐,于诸福田悉得修立;四者、三时之中四大调适,是诸人天增加守护,慈悲平等,心无伤害,令一切众生诚心归仰,皆悉修行菩提之行。如是四种利益功德,我等皆当处处为作利益。」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汝等应当如是修行如此经典,则法久住于世。」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一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二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忏悔品第四

尔时,信相菩萨即于其夜梦见金鼓,其状姝大,其明普照,喻如日光。复于光中得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尊,众宝树下坐琉璃座,与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为说法。见有一人似婆罗门,以桴击鼓出大音声,其声演说忏悔偈颂。

时信相菩萨从梦寤已,至心忆念梦中所闻忏悔偈颂,过夜至旦出王舍城。

尔时,亦有无量无边百千众生与菩萨俱往耆阇崛山至于佛所。至佛所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坐一面,敬心合掌,瞻仰尊颜,以其梦中所见金鼓及忏悔偈向如来说:

「昨夜所梦,至心忆持,梦见金鼓,

妙色晃耀。其光大盛,明踰于日,

遍照十方,恒沙世界。又因此光,

得见诸佛,众宝树下,坐琉璃座,

无量大众,围绕说法。见婆罗门,

击是金鼓,其鼓音中,说如是偈。

是大金鼓,所出妙音,悉能灭除,

三世诸苦,地狱、饿鬼、畜生等苦、

贫穷困厄、及诸有苦。是鼓所出,

微妙之音,能除众生,诸恼所逼,

断众怖畏,令得无惧,犹如诸佛,

得无所畏。诸佛圣人,所成功德,

离于生死,到大智岸。如是众生,

所得功德、定及助道,犹如大海。

是鼓所出,如是妙音,令众生得,

梵音深远;证佛无上,菩提胜果,

转无上轮,微妙清净;住寿无量,

不思议劫,演说正法,利益众生;

能害烦恼,消除诸苦,贪、瞋、痴等,

悉令寂灭。若有众生,处在地狱,

大火炽然,烧炙其身,若闻金鼓,

微妙音声,所出言教,即寻礼佛;

亦令众生,得知宿命,百生、千生、

千万亿生;令心正念,诸佛世尊,

亦闻无上,微妙之言。是金鼓中,

所出妙音,复令众生,值遇诸佛,

远离一切,诸恶业等,善修无量,

白净之业。诸天、世人,及余众生,

随其所思、诸所愿求,如是金鼓,

所出之音,皆悉能令,成就具足。

若有众生,堕大地狱,勐火炎炽,

焚烧其身,无有救护,流转诸难,

当令是等,悉灭诸苦;若有众生,

诸苦所切,三恶道报、及以人中,

如是金鼓,所出之音,悉能灭除。

一切诸苦,无依、无归、无有救护,

我为是等,作归依处。是诸世尊,

今当证知,久已于我,生大悲心。

在在处处,十方诸佛、现在世雄、

两足之尊,我本所作,恶、不善业,

今者忏悔。诸十力前,不识诸佛、

及父母恩,不解善法、造作众恶、

自恃种姓、及诸财宝、盛年放逸、

作诸恶行,心念不善、口作恶业、

随心所作,不见其过、凡夫愚行、

无知闇覆、亲近恶友、烦恼乱心、

五欲因缘、心生忿恚、不知厌足,

故作众恶、亲近非圣、因生悭嫉、

贫穷因缘、奸谄作恶、系属于他、

常有怖畏、不得自在、而造诸恶,

贪欲、恚、痴,扰动其心、渴爱所逼,

造作众恶、依因衣食、及以女色、

诸结恼热,造作众恶、身、口、意恶,

所集三业,如是众罪,今悉忏悔。

或不恭敬,佛法圣众,如是诸罪,

今悉忏悔;或不恭敬,缘觉菩萨,

如是众罪,今悉忏悔;以无智故,

诽谤正法、不知恭敬,父母、尊长,

如是众罪,今悉忏悔;愚惑所覆、

憍慢放逸、因贪、恚、痴,造作诸恶,

如是众罪,今悉忏悔。我今供养,

无量无边,三千大千,世界诸佛。

我当拔济,十方一切,无量众生,

所有诸苦;我当安止,不可思议,

阿僧祇众,令住十地;已得安止,

住十地者,悉令具足。如来正觉,

为一众生,亿劫修行,使无量众,

令度苦海。我当为是,诸众生等,

演说微妙,甚深悔法:所谓金光,

灭除诸恶。千劫所作,极重恶业,

若能至心,一忏悔者,如是众罪,

悉皆灭尽。我今已说,忏悔之法,

是金光明,清净微妙,速能灭除,

一切业障。我当安止,住于十地,

十种珍宝,以为脚足;成佛无上,

功德光明,令诸众生,度三有海;

诸佛所有,甚深法藏,不可思议,

无量功德、一切种智,愿悉具足;

百千禅定、根、力、觉、道、不可思议,

诸陀罗尼,十力世尊!我当成就。

诸佛世尊,有大慈悲,当证微诚,

哀受我悔。若我百劫,所作众恶,

以是因缘,生大忧苦、贫穷困乏、

愁恐惊惧、怖畏恶业、心常怯劣,

在在处处,暂无欢乐。十方现在,

大悲世尊,能除众生,一切怖畏。

愿当受我,诚心忏悔,令我恐惧,

悉得消除。我之所有,烦恼业垢,

唯愿现在,诸佛世尊,以大悲水,

洗除令净。过去诸恶,今悉悔过;

现所作罪,诚心发露;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已作之业,不敢覆藏。

身业三种、口业有四、意三业行,

今悉忏悔。身、口所作、及以意思,

十种恶业,一切忏悔。远离十恶、

修行十善,安止十住,逮十力尊。

所造恶业,应受恶报,今于佛前,

诚心忏悔。若此国土、及余世界,

所有善法,悉以回向,我所修行,

身、口、意善,愿于来世,证无上道。

若在诸有,六趣嶮难、愚痴无智、

造作诸恶,今于佛前,皆悉忏悔。

世间所有,生死嶮难、种种淫欲、

愚烦恼难,如是诸难,我今忏悔;

心轻躁难、近恶友难、三有嶮难、

及三毒难、遇无难难、值好时难、

修功德难、值佛亦难,如是诸难,

今悉忏悔。诸佛世尊,我所依止,

是故我今,敬礼佛海;金色晃耀,

犹如须弥,是故我今,顶礼最胜。

其色无上,犹如真金;眼目清净,

如绀琉璃;功德、威神、名称显着。

佛日大悲,灭一切闇,善净无垢,

离诸尘翳,无上佛日,大光普照。

烦恼火炽,令心燋热,唯佛能除,

如月清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庄严其身,视之无厌。功德巍巍,

明网显耀,安住三界,如日照世。

犹如琉璃,净无瑕秽,妙色广大,

种种各异。其色红赤,如日初出,

颇梨、白银,挍饰光网,如是种种,

庄严佛日。三有之中,生死大海,

潦水波荡,恼乱我心。其味苦毒,

最为麁澁,如来网明,能令枯涸。

妙身端严,相好殊特,金色光明,

遍照一切。智慧大海,弥满三界,

是故我今,稽首敬礼。如大海水,

其量难知;大地微尘,不可称计;

诸须弥山,难可度量;虚空边际,

亦不可得;诸佛亦尔,功德无量,

一切有心,无能知者。于无量劫,

极心思惟,不能得知,佛功德边。

大地诸山,尚可知量;毛渧海水,

亦可知数;诸佛功德,无能知者。

相好庄严、名称赞叹,如是功德,

令众皆得。我以善业,诸因缘故,

来世不久,成于佛道。讲宣妙法,

利益众生,度脱一切,无量诸苦。

摧伏诸魔、及其眷属,转于无上,

清净法轮,住寿无量,不思议劫,

充足众生,甘露法味。我当具足,

六波罗蜜,犹如过佛,之所成就。

断诸烦恼、除一切苦,悉灭贪欲、

及恚、痴等。我等忆念,宿命之事,

百生、千生、百千亿生。常当至心,

正念诸佛,闻说微妙,无上之法。

我因善业,常值诸佛,远离诸恶、

修诸善业。一切世界,所有众生,

无量苦恼,我当悉灭。若有众生,

诸根毁坏、不具足者,悉令具足;

十方世界,所有病苦,羸瘦顿乏,

无救护者,悉令解脱;如是诸苦,

还得势力,平复如本;若犯王法,

临当刑戮,无量怖畏、愁忧、苦恼,

如是之人,悉令解脱;若受鞭挞、

系缚枷锁、种种苦事,逼切其身,

无量百千,愁忧、惊畏、种种恐惧,

扰乱其心,如是无量,诸苦恼等,

愿使一切,悉得解脱。若有众生,

饥渴所恼,令得种种,甘美饮食;

盲者得视、聋者得听、哑者能言、

裸者得衣;贫穷之者,即得宝藏,

仓库盈溢,无所乏少。一切皆受,

安隐快乐,乃至无有,一人受苦。

众生相视,和颜悦色,形貌端严,

人所喜见,心常思念,他人善事,

饮食饱满,功德具足。随诸众生,

之所思念,皆愿令得,种种伎乐。

箜篌、筝、笛、琴、瑟、鼓吹,如是种种,

微妙音声;江、河、池沼、流泉、诸水,

金华遍布、及优钵罗;随诸众生,

之所思念,即得种种,衣服、饮食、

钱财、珍宝、金、银、琉璃、真珠、璧玉、

杂厕璎珞。愿诸众生,不闻恶声,

乃至无有,可恶见者。愿诸众生,

色貌微妙,各各相于,共相爱念;

世间所有,资生之具,随其所念,

悉令具足。愿诸众生,诸所求索,

如其所须,应念即得;香华诸树,

常于三时,雨细末香、及涂身香,

众生受者,欢喜快乐。愿诸众生,

常得供养,不可思议,十方诸佛,

无上妙法,清净无垢,及诸菩萨、

声闻大众。愿诸众生,常得远离,

三恶、八难,值无难处,觐覩诸佛,

无上之王。愿诸众生,常生尊贵,

多饶财宝,安隐丰乐,上妙色像,

庄严其身,功德成就,有大名称。

愿诸女人,皆成男子,具足智慧,

精勤不懈;一切皆行,菩萨之道,

勤心修集,六波罗蜜;常见十方,

无量诸佛,坐宝树下,琉璃座上,

安住禅定,自在快乐,演说正法,

众所乐闻。若我现在、及过去世,

所作恶业、诸有嶮难、应得恶果、

不适意者,愿悉尽灭,令无有余。

若诸众生,三有系缚,生死罗网,

弥密牢固,愿以智刀,割断破裂,

除诸苦恼,早成菩提。若此阎浮、

及余他方,无量世界,所有众生,

所作种种,善妙功德,我今深心,

随其欢喜。我今以此,随喜功德,

及身、口、意,所作善业,愿于来世,

成无上道,得净无垢,吉祥果报。

若有敬礼、赞叹十力,信心清净,

无诸疑网,能作如是,所说忏悔,

便得超越,六十劫罪。诸善男子、

及善女人、诸王刹利、婆罗门等,

若有恭敬,合掌向佛,称叹如来、

并赞此偈,在在生处,常识宿命、

诸根具足、清净端严、种种功德,

悉皆成就;在在处处,常为国王、

辅相大臣,之所恭敬。非于一佛、

五佛、十佛,种诸功德,闻是忏悔;

若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如来,

种诸善根,然后乃得,闻是忏悔。」

金光明经业障灭品第五

梁三藏真谛译

是时,世尊善正分别入于深法妙有名禅,从于毛孔放种种光,无量百千种色皆从身出,因此光内一切诸佛刹土悉现光中。于十方恒河沙譬喻算数所不能及五浊恶世为光所照,是诸众生所作十恶、五无间业、诽谤三宝、不孝父母及沙门、婆罗门、轻慢尊长,应堕地狱、饿鬼、畜生,各各蒙光至所住处。是诸众生见斯光已,应念安乐。因光力故,是诸众生端正微妙、色相具足、福德庄严,皆得亲近诸佛世尊。

是时,大众与天帝释及恒水女神皆来会所,却坐一面。

于是,天帝释承佛神力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大乘,摄受一切众生?是诸业障云何忏悔而得解脱?」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修行欲为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令得清净解脱,安乐哀愍世间。

「善男子!一切众生为业障故堕多种罪,应当日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一意口自说言:『归命顶礼一切诸佛世尊,现在十方世界,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转法轮、照法轮、持法轮、雨大法雨、击大法鼓、吹大法螺出微妙声、竪大法幢、秉大法炬,为欲利益安乐众生故;行法施诱接荷负一切众生,为令无量无数众生得清净故、得安乐故,欲令大众得大果故、为诸天人得清净故。如是世尊故应礼敬,以身、口、意顶礼归诚。是诸世尊以真实慧、以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平等,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善恶之业。我从无始随生死流,与一切众生已造业障,贪、瞋、痴等之所缠缚,未识佛时、未识法时、未识僧时、未识善恶,为身、口、意得无量罪。以恶心故,出佛身血、诽谤正法、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害父母,十不善法自作教他、见作随喜,身三、口四、意三业行,于诸众生横生毁呰、斗秤欺诳、以伪为真,不净饮食以施众生,于生死六道所有父母更相触恼,塔物、僧物、四方僧物心生偷夺、自在而用,如佛所说言教法律过分谬学,师长教示不相随从,有行声闻者、行缘觉者、行大乘者憙生骂辱,令诸行人心退愁恨,见有胜己便怀嫉妬,法施、财施而生障碍,无明所覆、邪见疑惑使恶增长,于诸佛所而起恶言,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如是众罪,齐如诸佛,真实慧、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平等悉知悉见,奉对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未作之罪不敢复作、已作之罪今悉忏悔。所作业障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生十二难处,愿我此生所有业障皆悉灭尽,未来不受。犹如过去诸大菩萨之所修行三菩提道,所有业障悉已忏悔;如我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作。亦如未来诸大菩萨修三菩提行,所有业障悉已忏悔;如我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不敢复作。亦如现在十方世界菩萨摩诃萨修三菩提行,所有业障悉已忏悔;如我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不敢复作。亦如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菩萨摩诃萨如是业障皆悉忏悔;我亦如是,所有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不敢复作。』是故,善男子!若有罪过,一刹那中不得覆藏,何况一日一夜?

「善男子!若有犯罪,愿得清净而怀羞愧,信于未来必有果报,生大恐怖,如是修行。譬如男女如火烧头、如火烧衣,救令速灭,火若不灭心不得安。是善男子若已犯罪亦复如是,即应忏悔使令灭除,于一切法欲求清净、无诸障碍。如是忏悔,未来之罪不敢复作。

「若欲生富乐之家,金、银、穀米仓库盈满,发大乘行,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豪贵婆罗门家,七宝具足,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刹利大贵之家及转轮圣王,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四天王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梵辅、梵净、大梵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少光、无量光、净光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少净、无量净、遍净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无欲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阿迦尼吒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求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愿求三明、六通、菩提自在、声闻力究竟、声闻大自在、辟支佛菩提自在地,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愿求一切智智、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诸法从因缘生。如来所说异相生、异相灭,以异因缘故,是时过去诸法已灭、已尽、已转,如是业障无复遗余;是诸行法未得现生而今得生,未来业障更不复起。何以故?善男子!一切法空如来所说,亦无众生、亦无寿者、亦无我人、亦无生灭、亦无行法。

「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依于本,是本亦不可说。何以故?过一切相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于真理、生于信敬,是名无众生而有于本。以是义故,说于忏悔,除灭业障。

「善男子!有四种法成就,善男子、善女人灭除业障,永得清净。何者为四?一者、正心成就,二者、念于甚深经义不生诽谤,三者、于初发心菩萨起一切智心,四者、于一切众生起无量慈心。若能成就如是四种之法,忏悔业障永得除灭。」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专心护三业,不诽谤深经,

作一切智心,慈心净业障。

「善男子!复有四种最大业障难可清净。何者为四?一者、于菩萨律仪犯极重恶,二者、于大乘十二部经心生诽谤,三者、于自身中不能增长一切善根,四者、贪着有心。

「又,有四种对治灭业障法。何者为四?一者、于十方世界一切如来至心亲近,忏悔一切罪;二者、为十方一切众生劝请诸佛说诸妙法;三者、随喜十方一切众生所有成就功德;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行?其有行者、有不行者,云何而得随喜一切众生功德善根?」

佛言:「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日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一意口自说言:『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修施、修戒、修定,我今皆悉随喜,以如前随喜故,尊胜可爱,无上无等并皆随喜;如是,过去、未来所有善根皆悉随喜。于现在世中初发心菩萨所有发菩提心功德、过百大劫行菩萨行所有大功德聚、得无生法忍、得不退地、功德之聚得一生补处,如是一切功德悉以随喜,赞叹皆如上说;过去、未来一切菩萨功德随喜、赞叹亦复如是。现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已具三菩提道,为度脱一切众生转无上法轮、行无碍法施、然大法炬、击大法鼓、吹大法蠡出微妙声、竪大法幢,一切众生皆蒙法施、悉得饱满,劝化众生皆令信受。为欲安乐一切众生、哀念一切众生,一切人天皆蒙安乐,声闻、辟支佛、菩萨功德善根皆已修立,若有众生未具如此诸功德者悉令具足,我皆随喜而赞叹之;如是所说,亦如三世诸佛、菩萨、声闻之众所有功德皆生随喜而赞叹之。』

「如是,善男子!随喜无量无数功德之聚。譬如三千大千及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众生悉成阿罗汉、灭一切诸漏,是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四事供养,如是功德不及随喜修功德者。何以故?是前功德有数有量,不摄一切诸功德故;是随喜功德无量无数,能摄三世一切功德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增长自善根者,应如是随喜修功德者;若有女人欲转女身以为男身,应当随喜如是修功德者。」

是时,帝释白佛言:「世尊!愿为更说劝请功德,为令未来菩萨得大光明、现在菩萨愿修行故。」

佛言:「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修行声闻、缘觉、大乘之道。若有众生未得修行,日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一意口自说言:『顶礼十方一切诸佛世尊,现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转无上法轮者,我今皆悉顶礼,劝请转无上法轮、然大法灯、持法道理、无碍法施、秉大法炬、雨大法雨、击大法鼓、吹大法蠡出微妙声、竪大法幢,为度脱一切众生故悉如上说,乃至人天皆蒙安乐。』

「复次,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修声闻、缘觉、大乘之行。其有未修行者,日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一意口自说言:『顶礼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世尊欲舍应身入涅槃者,我今稽请莫般涅槃,久住于世,度脱安乐一切众生,如前所说,乃至人天皆蒙安乐。我今以此劝请善根功德,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过去、未来、现在诸大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亦如是,所有劝请一切功德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譬如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供养如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劝请如来转大法轮,劝请功德其福胜彼。何以故?是上善根即是财施,劝请功德即是法施。

「善男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如是恒河沙数世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恒河沙数世界而用供养一切诸佛,若善男子、善女人劝请如来转大法轮,其福胜彼。何以故?其法施者有五种事。何者为五?一者、法施彼我兼利,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不出欲界;三者、法施利益法身,财施之者增长色身;四者、法施增长无穷,财施必皆有竭;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止伏贪心。是故,善男子!劝请功德无量无数,难可譬喻。

「如我昔行菩萨行时,如前,诸佛世尊劝请转大法轮;是善根故,一切帝释及大梵王劝请于我转大法轮:『世尊!请转法轮,为度脱安乐一切众生及诸人天。』我于往昔为菩提行,劝请如来久住于世、莫般涅槃,依诸功德,是故我得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得无量无数不共之法。我已入于无余涅槃,而我正法久住于世。我法身者,无比清净,种种相貌、无量智慧、无量自在、难可思议无量福德,一切众生深蒙慈润,百千万亿劫说不可尽。是故,法身能摄藏一切之法,一切之法不能摄藏法身。法身常住,不堕常见,虽复断灭,不堕断见。破一切众生种种之见、能生一切种种真见、能解一切众生之缚与缚不异,能种一切众生诸善根本、能成熟一切众生善根、已成熟者能令解脱,无作、无动,无为寂静,安乐自在、远离愦閙,过于三世、能见三世,过于声闻、缘觉境界,大地菩萨之所修行,一切如来皆无异体。劝请功德善根力故,如是法身我今已得。是故,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句一偈以持劝化、为人解说,功德善根难可限量,何况劝请如来转大法轮,久住于世,莫般涅槃?」

是时,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声闻、缘觉、大乘之道?若有众生未得修行功德善根,云何悉以回向为一切智智?」

佛言:「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声闻、缘觉、大乘之道。若有众生未得修行,一日一夜一心一意口自说言:『我从无始生死以来所有善根皆已成就,于三宝所、若于他所,乃至畜生、人非人等,乃至升撮以施一切,兼以善言和解斗诤、三归学戒,一切功德善根,皆由忏悔而得、皆由随喜而得、皆由劝请而得。是诸善根安置一处、摄受同时、合集称量,皆以回施一切众生,永已舍施,更无夺心,解脱不摄。由如诸佛世尊知者见者,不可思量、无碍无垢佛智慧故,如是一切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众生,不住相心、不舍相心;我亦如是,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皆得宝手,破空出宝,满众生愿,富乐无尽、福德无尽、妙法无尽、自在无尽、四辩无尽。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为得一切智智故,我今施与一切众生功德善根;从此善根复更获无量一切善根,合集称量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根故,悉与众生共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智。如昔菩萨摩诃萨修行菩提之道,功德、善根悉皆回向为一切种智;我亦如是,功德、善根悉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根故,亦与众生共之,同共一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得一切智智故。犹如未来菩萨摩诃萨功德、善根亦应回向,共一切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亦如是,所有功德、善根亦以回向,如上广说。犹如现在菩萨摩诃萨功德、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一切众生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亦如是,所有功德善根亦与众生共之,如上广说。如余诸佛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不可思议无垢清净,住于无尽法藏陀罗尼首楞严三昧,破魔波旬无量兵众,应见、应知、应觉、应可通达,如是一切一刹那中皆悉照了,于后夜中证甘露道、得甘露法;我亦如是,与一切众生同共善根,是善根故,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同得一切智智。

「『犹如无量寿佛、 胜光佛、 妙光佛、阿閦佛、 功德善光佛、 师子光明佛、百光明佛、 网光明佛、 宝相佛、宝炎佛、 炎光明佛、 炎盛光明佛、安吉上王佛、 微妙声佛、 妙庄严佛、法幢佛、 上胜身佛、 遍可爱色佛、光明遍照佛、 梵净王佛、 上性佛,如是诸如来、应供、正遍知,过去、未来、现在皆悉示现应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无上法轮、为欲度脱安乐一切众生,广说如上;我亦如是,同共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大法轮,广说如上。』

「若善男子、善女人,是金光明众经之王业障灭品,汝当受持、读诵、忆念不忘、为他广说,无量无数广大功德之聚。犹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众生无有前后皆得成就人身,得人身已得缘觉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恭敬礼拜、四事供养,一一缘觉各各供给七宝,如须弥山以用供养;如是一一缘觉皆入涅槃,起七宝塔。是一一塔皆悉七宝。何者为七?金、银、琉璃、颇梨、马瑙、车璩、青黄宝等。其塔高广十二由旬,于此塔处以诸华香、宝幢、幡盖,一一供具皆以供养。善男子!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善男子!是金光明微妙经典、众经之王业障灭品,汝当受持、读诵、忆念不忘、为他广说,如前功德善根于后所得功德聚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住正行中,劝请十方佛土正觉世尊转无上法轮,皆令如来欢喜赞叹。

「善男子!如我所说,一切施中,法施为胜。是故,善男子,于三宝所所设供养不可为比;受持三归一切诸戒不可为比;三宝不空不可为比;一切世界三世三宝劝请久住不可为比;三世一切世界于无量劫劝请如来说深正法不可为比;一切世界一切众生随力、随能、随心于三乘中劝发菩提心不可为比;三世一切世界众生皆令无碍、速得成就功德满足不可为比;三世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劝令无碍、得三菩提不可为比;三世一切世界众生劝令出四恶道不可为比;三世一切世界众生劝令灭深恶业不可为比;一切苦恼劝令得解脱不可为比;一切怖畏、困苦、逼切劝令得解脱不可为比;三世佛前一切众生所有功德善根劝令皆以随喜、三世自发菩提愿不可为比;恶行、骂辱、恶业道除,一切功德善根皆愿摄持,生生世世劝请恭敬供养一切三宝、劝请普皆清净福行成满三菩提道、劝请满足具六波罗蜜、劝请转无上法轮、劝请住无量劫说无量甚深妙法,不可为比。」

是时,帝释、恒水女神、无量诸梵王及四天王从坐而起,各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顶礼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一切得闻是金光明众经之王今当受持、读诵、为他广说,应当依此法住。何以故?世尊!我等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此义故,种种之相正法行故。」

是时,梵王及天帝释等皆悉云集于说法之处,以种种曼陀罗华而散佛上。三千大千世界地皆大动,一切天鼓及诸音乐不鼓自鸣,放金色光遍满世界,所出言音:「是金光明微妙经典慈恩普被,种种利益、种种增长菩萨善根,灭诸业障。」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何以故?善男子!我忆往昔至于此生于百千阿僧祇劫,宝王大炎照如来、应供、正遍知出现于世,六百八十亿劫住于世界。初集会所,百千亿亿万众皆得阿罗汉,诸漏已尽、具六神通、自在无碍;第二集会,九十千亿亿万众得阿罗汉,皆悉漏尽,三明、六通皆得自在;第三大会,九十八千亿亿万众皆得阿罗汉,三明、六通自在无碍。是时,宝王大炎照如来与诸天人、梵王、沙门、婆罗门及诸人民为欲度脱安乐一切故,出现于世。

「善男子!我于尔时作女人身,名福宝光明,第三集会于会坐所亲近世尊,受持、读诵是金光明经、为他广说,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世尊为我授记:『是福宝光明女人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舍女身后,从是以来度四恶道,生天人中受上妙之乐,八十四百千反作转轮王,至于今日得作于佛,名称普闻遍满世界。」

时会乃见宝王大炎照如来转无上法轮说微妙法,从此娑婆去彼东方过百千恒河沙数佛土有世界名宝庄严,今犹现在,未般涅槃,说微妙法广化众生。

「复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宝王大炎照如来名号,得不退转于菩萨地至般涅槃。若有女人闻是宝王大炎照如来名号,临命终时得见世尊来至其所,得见佛已究竟不复更受女身。

「善男子!是金光明微妙经典,种种利益、种种增长菩萨善根,灭诸业障。

「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在在处处为人讲说是金光明微妙经典,在所国土皆获四种功德善根。何等为四?一者、国王无诸疾恼、一切灾厄;二者、寿命长远,无有障碍;三者、无诸怨敌,兵众勇健,无能胜者;四者、安隐快乐,妙法常兴。何以故?如是人王,释梵四王、夜叉之众常来守护。善男子!有如是事不?」

此诸无量释、梵四王及夜叉众俱时同声答世尊言:「如是,如是。若在所国土讲说此经,是诸国王我等四王常来拥护,行、住共俱。其王若有一切灾障、怨敌,我等四王皆能禳却;若有疾恼、诸不适意,悉使除愈,增长寿命;于吉祥法、于爱敬法,我力能令生欢喜心;我等亦能使其兵众皆悉勇健。」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汝当修行。何以故?是诸国王如法修行,一切人民随王修习。若有人民能如法修行,汝等皆蒙色力胜利,宫殿光华,眷属强盛。」

诸释、梵等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言:「于此国土处处讲说是金光明微妙经典,于诸国土、大臣、宰相蒙四种之恩:一者、更相亲睦尊重,爱念安忍;二者、常为人王心所敬重,亦为沙门、婆罗门、大国、小国之所爱护;三者、轻财重法,不求胜利,声名遍布,人所赞仰;四者、寿命修长,安隐快乐,如是四种恩德。若有国土宣说是经,沙门、婆罗门等得四种功德。何者为四?一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二者、皆得安心坐禅、读诵;三者、依于山林得安乐住;四者、依心皆得如意满足;是名四种功德。若有国土讲宣是经,一切人民皆得丰乐无诸疾疫、商估往还多获宝货,具足四福,是名种种功德利益。」

是时,释梵四王及此会大众白佛言:「世尊!如是经典甚深之义,若现在世,如来三十七助道品等住世未灭;若是经典灭尽之时,正法亦灭。」

佛言:「是故,善男子!如是相貌,是金光明经一句、一偈、一品、一部,一心正闻、一心正持、一心正思惟、一心正读诵、一心为他广说,长夜安乐。」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二

热门佛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经集部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

正法念处经

经集部

正法念处经叙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交素篆,分途列道、门张户设,既昧断惑之境,未接息言之..

饿鬼报应经

经集部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一鬼问言:「我常苦头痛,不知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本为人..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

经集部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饿鬼品第四之一「复次,比丘知业果报,遍观一切地狱苦海,为爱瀑水洄澓所没。大地狱人富兰那、末迦离等,俱迦离、提婆达多,如..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八

经集部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八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观天品第六之七(三十三天之四)「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十一地名离险岸。众生何业..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四

经集部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四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观天品之十三(三十三天之十)「时诸天众心生敬重,复听帝释所说法要,合掌顶上,白帝释言:『我今现见此法势力,天王说法随我..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经集部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南无皈依十方..

佛说佛名经

经集部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南无宝功德佛 南无天光明佛 南无胜山佛 南无实智佛 南无甘露威德佛 南无能思惟佛 南无龙步佛 南无信智佛 南无实爱佛 南无莲华香佛 南无胜相佛 南无大威..

金光明最胜王经

经集部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六 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闻四天王恭敬供养《金光明经》,及能拥护诸持经者,赞言:善哉!善哉!汝等四王,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佛所,恭敬供养..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

经集部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地狱品之六「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大叫唤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血髓食,是彼地狱第十七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