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内容: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裴相公问师曰。 山中四五百人。 几人得和尚法。 师云。 得者莫测其数。 何故。 道在心悟。 岂在言说。 言说只是化童蒙耳。 问如何是佛。 师云。 即心是佛。 无心是道。 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 心本是佛。 佛本是心。 心如虚空。 所以云。 佛真法身犹若虚空。 不用别求。 有求皆苦。 设使恒沙劫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 亦非究竟。 何以故。 为属因缘造作故。 因缘若尽还归无常。 所以云。 报化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但识自心。 无我无人本来是佛。 问圣人无心即是佛。 凡夫无心莫沉空寂否。 师云。 法无凡圣亦无沉寂。 法本不有。 莫作无见。 法本不无。 莫作有见。 有之与无尽是情见。 犹如幻翳。 所以云。 见闻如幻翳。 知觉乃众生。 祖师门中只论息机忘见。 所以忘机则佛道隆。 分别则魔军炽。 问心既本来是佛。 还修六度万行否。 师云。 悟在于心。 非关六度万行。 六度万行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 设使菩提真如实际解脱法身。 直至十地四果圣位。 尽是度门。 非关佛心。 心即是佛。 所以一切诸度门中佛心第一。 但无生死烦恼等心。 即不用菩提等法。 所以道。 佛说一切法。 度我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从佛至祖。 并不论别事。 唯论一心。 亦云一乘。 所以十方谛求更无余乘。 此众无枝叶。 唯有诸贞实。 所以此意难信。 达摩来此土。 至梁魏二国。 秖有可大师一人。 密信自心。 言下便会。 即心是佛。 身心俱无。 是名大道。 大道本来平等。 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心性不异。 即性即心。 心不异性。 名之为祖。 所以云。 认得心性时。 可说不思议。 问佛度众生否。 师云。 实无众生如来度者。 我尚不可得。 非我何可得。 佛与众生皆不可得。 云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 何得言无。 师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佛与众生尽是汝作妄见。 只为不识本心。 谩作见解。 才作佛见便被佛障。 作众生见被众生障。 作凡作圣作净作秽等见。 尽成其障。 障汝心故总成轮转。 犹如猕猴放一捉一无有歇期。 一等是学。 直须无学。 无凡无圣。 无净无垢。 无大无小。 无漏无为。 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庄严。 听汝学得三乘十二分教。 一切见解总须舍却。 所以除去所有。 唯置一床寝疾而卧。 秖是不起诸见。 无一法可得。 不被法障。 透脱三界凡圣境域。 始得名为出世佛。 所以云。 稽首如空无所依出过外道。 心既不异。 法亦不异。 心既无为法亦无为。 万法尽由心变。 所以我心空故诸法空。 千品万类悉皆同。 尽十方空界同一心体。 心本不异法亦不异。 秖为汝见解不同。 所以差别。 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 十方诸佛实无少法可得。 名为阿耨菩提。 秖是一心实无异相。 亦无光彩。 亦无胜负。 无胜故无佛相。 无负故无众生相。 云心既无相。 岂得全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化度众生耶。 师云。 三十二相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八十种好属色。 若以色见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问佛性与众生性。 为同为别。 师云。 性无同异。 若约三乘教。 即说有佛性有众生性。 遂有三乘因果。 即有同异。 若约佛乘及祖师相传。 即不说如是事。 唯有一心。 非同非异。 非因非果。 所以云唯此一乘道。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问。 无边身菩萨。 为什麽不见如来顶相。 师云。 实无可见。 何以故。 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 不应更见。 秖教尔不作佛见不落佛边。 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 不作有见不落有边。 不作无见不落无边。 不作凡见不落凡边。 不作圣见不落圣边。 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 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外道者乐于诸见。 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所以云。 弥弥亦如也。 众圣贤亦如也。 如即无生。 如即无灭。 如即无见。 如即无闻。 如来顶即是圆见。 亦无圆见故不落圆边。 所以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权以虚空为喻。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等闲无事莫强辩他境。 辩着便成识。 所以云。 圆成沉识海。 流转若飘蓬。 秖道我知也学得也契悟也解脱也有道理也。 强处即如意。 弱处即不如意。 似者箇见解有什麽用处。 我向汝道。 等闲无事莫谩用心。 不用求真。 唯须息见。 所以内见外见俱错。 佛道魔道俱恶。 所以文殊暂起二见。 贬向二铁围山。 文殊即实智。 普贤即权智。 权实相对治究竟亦无权实。 唯是一心。 心且不佛不众生无有异见。 才有佛见便作众生见。 有见无见常见断见。 便成二铁围山。 被见障故。 祖师直指一切众生本心。 本体本来是佛。 不假修成。 不属渐次。 不是明暗。 不是明故无明。 不是暗故无暗。 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入我此宗门。 切须在意如此。 见得名之为法。 见法故名之为佛。 佛法俱无。 名之为僧。 唤作无为僧。 亦名一体三宝。 夫求法者。 不着佛求。 不着法求。 不着众求。 应无所求。 不着佛求故无佛。 不着法求故无法。 不着众求故无僧。 问。 和尚见今说法。 何得言无僧亦无法。 师云。 汝若见有法可说。 即是以音声求我。 若见有我即是处所。 法亦无法。 法即是心。 所以祖师云。 付此心法时。 法法何曾法。 无法无本心。 始解心心法。 实无一法可得名坐道场。 道场者秖是不起诸见。 悟法本空。 唤作空如来藏。 本来无一物。 何处有尘埃。 若得此中意。 逍遥何所论。 问。 本来无一物。 无物便是否。 师云。 无亦不是。 菩提无是处。 亦无无知解。 问。 何者是佛。 师云。 汝心是佛。 佛即是心。 心佛不异。 故云即心是佛。 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云若自心是佛。 祖师西来如何传授。 师云。 祖师西来唯传心佛。 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 心心不异故名为祖。 若直下见此意。 即顿超三乘一切诸位。 本来是佛不假修成。 云若如此。 十方诸佛出世说于何法。 师云。 十方诸佛出世。 秖共说一心法。 所以佛密付与摩诃大迦叶。 此一心法体。 尽虚空遍法界。 名为诸佛理论。 这个法岂是汝于言句上解得他。 亦不是于一机一境上见得他。 此意唯是默契得。 这一门名为无为法门。 若欲会得但知无心。 忽悟即得。 若用心拟学取。 即转远去。 若无岐路心一切取舍心。 心如木石。 始有学道分。 云如今现有种种妄念。 何以言无。 师云。 妄本无体。 即是汝心所起。 汝若识心是佛。 心本无妄。 那得起心更认于妄。 汝若不生心动念。 自然无妄。 所以云。 心生则种种法生。 心灭则种种法灭。 云今正妄念起时。 佛在何处。 师云。 汝今觉妄起时。 觉正是佛。 可中若无妄念佛亦无。 何故如此。 为汝起心作佛见。 便谓有佛可成。 作众生见。 便谓有众生可度。 起心动念总是汝见处。 若无一切见。 佛有何处所。 如文殊才起佛见便贬向二铁围山。 云今正悟时。 佛在何处。 师云。 问从何来。 觉从何起。 语默动静一切声色。 尽是佛事。 何处觅佛。 不可更头上安头嘴上加嘴。 但莫生异见。 山是山水是水。 僧是僧俗是俗。 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总不出汝心。 三千世界都来是汝箇自己。 何处有许多般。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虚空世界皎皎地。 无丝发许与汝作见解。 所以一切声色是佛之慧目。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为物之故有其多智。 终日说何曾说。 终日闻何曾闻。 所以释迦四十九年说。 未甞说着一字。 云若如此。 何处是菩提。 师云。 菩提无是处。 佛亦不得菩提。 众生亦不失菩提。 不可以身得。 不可以心求。 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云如何发菩提心。 师云。 菩提无所得。 尔今但发无所得心。 决定不得一法。 即菩提心。 菩提无住处。 是故无有得者。 故云。 我于然灯佛所无有少法可得。 佛即与我授记。 明知一切众生本是菩提。 不应更得菩提。 尔今闻发菩提心。 将谓一箇心学取佛去。 唯拟作佛。 任尔三秖劫修。 亦秖得箇报化佛。 与尔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故云。 外求有相佛。 与汝不相似。 问。 本既是佛。 那得更无四生六道种种形貌不同。 师云。 诸佛体圆更无增减。 流入六道处处皆圆。 万类之中个个是佛。 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 颗颗皆圆。 若不分时秖是一块。 此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种种形貌喻如屋舍。 舍驴屋入人屋。 舍人身至天身。 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 皆是汝取舍处。 所以有别本源之性。 何得有别。 问。 诸佛如何行大慈悲。 为众生说法。 师云。 佛慈悲者无缘。 故名大慈悲。 慈者不见有佛可成。 悲者不见有众生可度。 其所说法无说无示。 其听法者无闻无得。 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 这个法若为道我从善知识言下领得。 会也悟也这个慈悲。 若为汝起心动念学得他见解。 不是自悟本心。 究竟无益。 问。 何者是精进。 师云。 身心不起。 是名第一牢强精进。 才起心向外求者。 名为歌利王爱游猎去。 心不外游。 即是忍辱仙人身心俱无。 即是佛道。 问。 若无心行此道得否。 师云。 无心便是行此道。 更说什麽得与不得。 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境。 若无一念便是境忘心自灭。 无复可追寻。 问。 如何是出三界。 师云。 善恶都莫思量。 当处便出三界。 如来出世为破三有。 若无一切心。 三界亦非有。 如一微尘破为百分。 九十九分是无。 一分是有。 摩诃衍不能胜出。 百分俱无。 摩诃衍始能胜出。 上堂云。 即心是佛。 上至诸佛。 下至蠢动含灵。 皆有佛性。 同一心体。 所以达摩从西天来。 唯传一心法。 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不假修行。 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 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 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 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 如虚空相似。 无有相貌亦无方所。 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 故祖师云。 真性心地藏。 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物。 方便呼为智若不应缘之时。 不可言其有无。 正应之时。 亦无踪迹。 既知如此。 如今但向无中栖泊。 即是行诸佛路。 经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众生轮回生死者。 意缘走作心。 于六道不停。 致使受种种苦。 净名云。 难化之人心如猿猴。 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 然后调伏。 所以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 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 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 尽由心造。 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 莫生妄想分别。 无人无我。 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 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 性自本来清净。 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若不会此意。 纵尔广学勤苦修行。 木食草衣。 不识自心皆名邪行。 尽作天魔外道水陆诸神。 如此修行。 当复何益。 志公云。 本体是自心作。 那得文字中求。 如今但识自心。 息却思惟。 妄想尘劳自然不生。 净名云。 唯置一床寝疾而卧。 心不起也。 如今卧疾。 攀缘都息。 妄想歇灭。 即是菩提。 如今若心里纷纷不定。 任尔学到三乘四果十地诸位。 合杀秖向凡圣中坐。 诸行尽归无常。 势力皆有尽期。 犹如箭射于空。 力尽还堕。 却归生死轮回。 如斯修行不解佛意。 虚受辛苦。 岂非大错。 志公云。 未逢出世明师。 枉服大乘法药。 如今但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 亦无分别亦无依倚。 亦无住着。 终日任运腾腾。 如痴人相似。 世人尽不识尔。 尔亦不用教人识不识。 心如顽石头都无缝罅。 一切法透汝心不入。 兀然无着。 如此始有少分相应。 透得三界境过名为佛出世。 不漏心相名为无漏智。 不作人天业。 不作地狱业。 不起一切心。 诸缘尽不生。 即此身心是自由人。 不是一向不生。 秖是随意而生。 经云。 菩萨有意生身是也。 忽若未会无心。 着相而作者。 皆属魔业。 乃至作净土佛事。 并皆成业。 乃名佛障。 障汝心故。 被因果管束。 去住无自由分。 所以菩提等法。 本不是有。 如来所说。 皆是化人犹如黄叶为金权止小儿啼。 故实无有法名阿耨菩提。 如今既会此意。 何用区区。 但随缘消旧业。 更莫造新殃。 心里明明。 所以旧时见解总须舍却。 净名云。 除去所有。 法华云。 二十年中常令除粪。 秖是除去心中作见解处。 又云。 蠲除戏论之粪。 所以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 故经云。 诸佛国土亦复皆空。 若言佛道是修学而得。 如此见解全无交涉。 或作一机一境扬眉动目。 秖对相当便道契会也。 得证悟禅理也。 忽逢一人。 不解便道。 都无所知对他。 若得道理。 心中便欢喜。 若被他折伏不如他。 便即心怀惆怅。 如此心意学禅。 有何交涉。 任汝会得少许道理。 即得个心所法。 禅道总没交涉。 所以达摩面壁。 都不令人有见处。 故云妄机是佛道。 分别是魔境。 此性纵汝迷时亦不失。 悟时亦不得。 天真自性本无迷悟。 尽十方虚空界元来是我一心体。 纵汝动用造作。 岂离虚空。 虚空本来无大无小。 无漏无为。 无迷无悟。 了了见无一物。 亦无人亦无佛。 绝纤毫的量是无依倚无[米*古]缀。 一道清流是自性。 无生法忍何有拟议。 真佛无口不解说法。 真听无耳其谁闻乎。 珍重。 师一日上堂。 开示大众云。 预前若打不彻。 猎月三十夜到来。 管取尔热乱。 有般外道才见人说做工夫。 他便冷笑。 犹有遮箇在。 我且问尔。 忽然临命终时。 尔将何抵敌生死。 尔且思量看。 却有个道理。 那得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有一般闲神野鬼。 才见人有些少病。 便与他人说。 尔只放下着。 及至他有病。 又却理会不下。 手忙脚乱。 争柰尔肉如利刀碎割做。 主宰不得。 万般事须是闲时办得下。 忙时得用。 多少省力。 休待临渴掘井。 做手脚不办。 遮场狼藉。 如何回避前路黑暗。 信采胡鑽乱撞。 苦哉苦哉。 平日只学口头三昧。 说禅说道。 喝佛骂祖。 到遮里都用不着。 平日只管瞒人。 争知道今日自瞒了也。 阿鼻地狱中决定放尔不得。 而今末法将沉。 全仗有力量。 兄弟家。 负荷续佛慧命莫令断绝。 今时才有一个半个行脚。 只去观山观景。 不知光阴能有几何。 一息不回便是来生。 未知甚麽头面。 呜呼。 劝尔兄弟家。 趁色力康健时。 讨取个分晓处。 不被人瞒底一段大事。 遮些关棙子。 甚是容易。 自是尔不肯去下。 死志做工夫。 只管道难了又难好。 教尔知那得树上自生底木杓。 尔也须自去做箇转变始得。 若是箇丈夫汉。 看箇公桉。 僧问赵州。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州云无。 但去二六时中看箇无字。 昼参夜参行住坐卧。 着衣吃饭处。 阿屎放尿处。 心心相顾。 勐着精彩。 守箇无字。 日久月深打成一片。 忽然心花顿发。 悟佛祖之机。 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 便会开大口。 达摩西来无风起浪。 世尊拈花一场败缺。 到这里说甚麽阎罗老子千圣尚不柰尔何。 不信道。 直有遮般奇特。 为甚如此。 事怕有心人。 颂曰。 尘劳迥脱事非常。 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翻寒彻骨。 争得梅花扑鼻香。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6:39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fojing/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