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十八 内容: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十八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时彼城中所有人民。 皆悉聚集而作誓言。 今者不听沙门释种弟子入城。 尔时彼中。 复有于佛教中信行之者。 有净心者。 作如是言。 佛出世难。 但令沙门释种弟子入城。 还共此沙门释子等。 打边城王。 令我等胜。 以其逼切沙门释种弟子辈。 于彼城中诸人众等。 或作如是或作如是。 言论不定。 尔时魔波旬。 勤求方便。 愿彼沙门释种弟子。 莫令得入彼特叉尸罗大城。 阿难。 若沙门释种弟子。 得入特叉尸罗大城者。 于三年中。 诸沙门等应作城主。 阿难。 于彼时中。 魔王波旬化作大军。 庄严毕已。 出特叉尸罗大城北门次第巡行。 复作是声。 汝等好打沙门释种弟子。 汝等急捉。 汝等当令堕落。 汝等令破诸沙门释种弟子辈。 其诸沙门释种弟子。 闻如是声及见是相。 怖怕逃走不能在彼于前而住。 亦不能入特叉尸罗大城。 阿难。 如是彼三摩耶。 帝释天王及四大天王。 并八万诸天子。 速下阎浮提。 如来所有支提之中。 有舍利者。 皆悉收取擎持而去。 阿难。 即于彼中净居天等。 见阿兰若空闲之处。 并诸塔庙及僧伽蓝。 作如是言。 呜呼呜呼。 此释迦牟尼法教(如是三说)阿难。 于法教中当有净信诸龙王等。 于一夜中遍阎浮提所有一切诸塔精舍。 皆悉收入龙宫殿中。 所有禅窟经行之处。 及阿兰那一切所有。 彼三摩耶皆悉空旷无复人居。 其多马王将其部伍。 来至逋沙波婆帝王所居城。 时沙门释种诸弟子皆悉逃走。 时多马王既知走已。 所有伽蓝放火烧然。 何以故。 畏其沙门释种诸弟子辈。 还复来归住此处故。 于彼时中放火烧然。 即于彼是。 地居诸天当作是声。 呜呼此如来教。 此如来教于此破坏。 其地居诸天作是声已。 四天王天复作是声。 复作大声令远处闻。 此如来教于兹失耶。 此如来教于斯破散。 如是彼时。 一切诸天展转相叫。 乃至梵世彼悉闻知。 沙门释种诸弟子被苦逼切一切诸方各各驰走向拘睒弥王。 所居之城于彼而去。 时彼拘睒弥王。 即与沙门。 施彼无畏及诸饮食。 彼三摩耶名最后食。 亦名最后沙门聚集。 亦名最后般遮之会(隋云五年大会)彼三摩耶。 当有二十百千比丘聚集。 彼三摩耶四大佛塔隐没不现。 以首陀婆诸天护故。 其帝释天王不能收取于中舍利。 菩提道场转法轮处。 及阿罗摩村塔。 此方特叉尸罗大城之中所有法塔。 此四大塔。 于阎浮提中隐没不现。 时拘睒弥国。 有一比丘名曰修罗多(隋言调柔)。 唯此一人是阿罗汉。 彼三摩耶。 复有第二比丘名曰尸梨沙迦(隋言头者)多学三藏。 时尸利沙迦彼布萨内。 在彼比丘大众之前。 从坐而起作如是言。 此大众中颇有一比丘。 当依世尊学戒者不。 若有学者彼向我说。 作是语已。 时彼一切诸比丘众皆悉默然。 如是再三复作是言。 若有依世尊戒学之者。 彼即应说。 第二第三亦复如是。 其修罗多阿罗汉。 即告彼比丘僧言。 我学世尊戒。 我于今者是阿罗汉。 善得心解脱善得证知。 尔时修多罗比丘即从座起。 合掌而住作如是言。 我即是彼如来世尊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实学中学而我今者无有憍慢。 我是阿罗汉。 阿难。 彼三摩耶。 彼尸梨沙迦比丘之所。 有一比丘侍者名曰波婆遮吒(隋言恶谄)复有第二比丘。 名曰陀那婆罗罗(隋言财力)复有第三比丘。 名曰何罗奴殊迦(隋言不直)其修罗多比丘作如是语已。 又作是言。 我是世尊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依教诫中而修学也。 尔时彼等三恶比丘。 遂断修罗多比丘命根。 斫作三段。 彼三摩耶金刚手夜叉。 时有一弟。 名曰难提牟佉。 (隋言鼓面夜叉)雪山王中复有一夜叉。 名曰摩罗毗阇耶(隋言鬘胜)当来彼处。 其海龙王。 时有长子。 名曰摩诃毗卢遮那(隋言大显赫)来彼处。 尔时海龙王长子。 取彼波婆遮吒恶比丘身。 擎高三十由旬已。 然后掷放忧悲啼哭。 向波吒罗弗多罗城而去。 将波吒罗弗多罗城中大支提塔。 向己宫殿。 其难提牟佉。 共摩罗毗阇夜叉。 同共杀彼三恶比丘。 遂令断命。 阿难。 如是之时。 一切世间大地震动。 可怖可畏身毛皆竪。 无量百千一切诸天。 于彼时中呻号啼哭。 大叫大唤作大忧恼。 其尸梨沙迦恶比丘等。 共拘睒弥王即向北方。 欲逼切婆睺奢波迦王。 因欲断彼命。 其拘睒弥王。 亦复断彼尸梨沙迦恶比丘命。 时彼比丘。 即堕阿鼻遮大地狱中。 阿难。 于此之时所有比丘。 无供养者。 无贵重者。 无恭敬者。 无承事者。 无羞无耻。 从于酒肆还至酒肆为酒椀故。 阿难。 复有如是如来教中当生大恶。 阿难。 此食还从沙门所来。 非从外道所来。 阿难。 如是之食。 沙门释种诸弟子辈。 具足成就增长身聚。 阿难。 当知此等四食。 极为大苦极为大恶。 阿难。 何者是取。 我已于前所说因缘。 此等因缘我已说讫。 阿难。 复有四种食。 不和合为食。 高下不平等为食迷惑为食。 赞叹生趣为食。 于中若有赞叹生趣食者。 彼则毁佛毁法毁僧。 所以者何。 阿难。 如来应正遍知。 而不赞叹说有生趣。 唯除一者。 谁勤方便胜菩提中者。 彼应勤教劝。 阿难。 除此一众生已。 阿难。 若有比丘不行大乘。 作如是念。 我今复欲取后复生。 彼不得言我为教师。 所以者何。 阿难。 于世间中发勤精进具足法者。 彼等一切如来摄受。 听为出家受具足戒。 阿难。 若有比丘。 为第二比丘赞叹取生。 彼中劝化我等当作如是。 我等当复作此彼中取灭(正本云欲取随生处以为灭度谓涅槃也)彼长夜当得欲箭。 得瞋恚箭。 得愚痴箭。 得憍慢箭。 当得具足顺入愚痴取卑贱身。 增长卑贱朋友知识。 卑贱诸趣。 彼长夜中当得多食。 彼长夜中多生贪欲。 言多欲者所谓恶欲。 言恶欲者令其堕落。 何者堕落。 谓堕戒聚及阿鼻脂地狱之处。 复言多欲者。 多诸住宿多有贪性多觅欢欣。 于恶不善根中当得具足。 以贪不善根中。 瞋不善根中。 痴不善根中。 当得具足。 复言多欲者。 饶诸烦恼。 被诸思念之所缠覆。 佛所赞教不受不行。 譬如恶马不受铠甲调御。 阿难。 如是如是。 彼不善丈夫。 当不随顺多不观察住不正道。 阿难。 言不正道者。 若于无我法无众生法。 如实不知说有我者。 如是名为非正道处不正观察。 第二持法比丘。 欺诈降伏发觉说恶令彼忆念。 或破戒中或堕邪见。 或堕不正威仪中。 此等名为取不正道。 彼如是等不见事中。 于持法比丘所发觉令念。 又复何者为非正道。 谓住非正道。 言不正道者。 谓远离和上及阿阇梨。 于诸罪中不知得失。 不知有残及非残者。 亦不巧知罪之与福。 第一罪中不知十处。 第二罪中不知三处。 第三罪中不知一处。 第四罪中不知罪处。 亦复不知坚牢之因。 不知不和合处。 七犯罪聚不知所起。 如来曾说五十七种犯罪之处。 第一罪中第二罪中。 六十九中。 第三罪中四十一中。 第四罪中九十九中。 不住诸法不和合行。 诸法出处别离之行。 彼悉不知。 亦不能知失沙门事。 不知初禅中十种智方便。 不知第二禅中有三种障碍。 不知第三禅中二十五种作欢喜处。 不知起调戏。 不能了知第四禅中五种随眠行处。 不知为彼作懈怠处。 不知比丘向饮食时当有十种失沙门法。 不知亲近如是尊重巧知比丘欺教示者。 不知心有十种救护。 不能了知二十五种入村落事。 不知十种受乞食法。 不知受食有二十五过失诸想。 彼等不知十种心行。 不知与他戒法有五过患。 不知十种住于经行。 如是等分非善住处。 持非道已名为比丘。 不在正道不顺教师。 所有教法但常犯罪。 食他国中所有信施。 阿难。 少有比丘。 见知此等所有事者。 或当知者。 阿难。 唯优波离比丘。 能知此等诸法诸事。 若承事者。 彼等亦知此等诸法。 阿难。 比丘此食不巧知者。 当令满向阿毗脂地狱。 阿难。 汝应观察。 彼等自言。 我是持戒。 亦当不问他诸智比丘。 此等诸法能行知者。 阿难。 是故我告汝。 我今语汝。 若有比丘。 如是修多罗等文句庄严知出入者。 彼则名为智慧比丘。 为善欲者欲涅槃者。 欲求解脱于地狱中求自乐者。 假令身尽肉血虽羸无力。 应诣彼处。 所以者何。 阿难宁住于人间虽羸无力。 当求如是诸胜妙法。 不用当受向恶道处。 阿难。 此食当损沙门之行。 是食分别品中今已说讫。 阿难。 如是言语有几尼迦沙(隋云磨莹选择)我如是言说因缘。 有十种尼迦沙。 何等为十。 为自许尼迦沙。 为他尼迦沙。 为自他尼迦沙。 边境尼迦沙。 姓尼迦沙佛陀尼迦沙。 达摩尼迦沙。 僧伽尼迦沙。 持戒尼迦沙。 三摩提尼迦沙。 断尼迦沙。 及诈圣尼迦沙。 歌咏者尼迦沙。 多尼迦沙。 一分生处尼迦沙。 调柔尼迦沙。 比丘尼迦沙。 比丘尼尼迦沙。 此等为十尼迦沙。 于中此比丘尼尼迦沙者。 彼二种因缘应作尼迦沙(谓摩拭选择)若比丘戒中清净。 若堕大罪中。 此等二种应作尼迦沙法。 言尼迦沙者。 随恶变悔。 一者欲沙门法。 亦不见他人杂种诸罪。 亦不可得义别说有比丘从罪起出及为经营烦恼清净故。 乃至身命因缘不得妄语。 比丘有如是者。 应作尼迦沙羯磨。 何者为事。 事有五种。 不知净业此是第一事。 不知善。 不知五种严炽义利五口。 不知满。 不知辈忍。 亦有离结界比丘。 具足此五种法。 当不得作尼迦沙羯磨。 作是语已。 长老阿难白佛言。 世尊。 颇有如是因缘。 若是等五法具足者。 比丘不可教示。 亦不可作尼迦沙法。 佛告言。 阿难。 有一因缘。 若一千比丘众。 有一比丘。 欲发作尼迦沙羯磨。 彼别因缘不可作尼迦沙。 何者。 为离一切众事故。 不可得作尼迦沙。 若有比丘具随顺忍者。 彼亦不能作尼迦沙。 所以者何。 犯罪相者应知举处。 若无罪相行即是行处。 比丘具足此法。 不能作尼迦沙。 阿难。 有五种尼迦沙处。 如来所说。 假令比丘住一由旬。 或有比丘。 在此住处应作尼迦沙。 于彼处亦应作尼迦沙。 何等为五。 若有比丘。 为诸比丘所闻。 某甲比丘犯某甲罪。 或有比丘。 为彼比丘欲作尼迦沙羯磨。 彼比丘先还一朋友比丘往至彼处。 彼比丘遣众出河道。 然彼河道用绳裹量以为结界。 或一揄阇那或半揄阇那。 彼朋友比丘。 令出已住于彼绳界门。 彼等作量议已。 彼迦罗中。 彼三摩耶中。 彼呼律多中。 令彼比丘住彼绳境界中。 然彼各各别异契约。 令罪比丘至彼界处。 彼等比丘。 令诸比丘作尼迦沙。 若一揄阇那中。 若半揄阇那中。 所有绳头安置者。 面向彼处。 然彼绳头。 若以脚大指。 若手指若脚掌。 或蹈或[石*甲]。 然彼等各各应当作如是言。 大德等听。 某甲比丘。 今在綖边住犯某甲罪。 如是我等今日。 为彼作尼迦沙。 应如是作。 次第因缘成就具足。 一揄阇那中间。 不令罪比丘得见尼迦沙。 比丘不分别者。 作尼迦沙羯磨。 比丘五法具足。 当作尼迦沙羯磨称和上名。 作非义说无问自语。 建立恶义愚痴人故。 如来所说。 愚痴之人应当舍离。 愚痴人者不可令学。 应当遣住结界之中。 彼罪过人。 一因缘不得着羯磨处。 摄住支提耶庄严中。 即于是时。 其比丘举罪已将比丘来。 教羯磨处堕罪法中。 若比丘尼被举者。 亦应入结界中。 然彼比丘有朋友者。 彼来已应告彼言。 汝舍支提迦庄严。 汝欲去者随汝意欲。 若比丘彼教说中不巧知恐怖法者。 彼应告言。 若举者若未举者应生欢喜。 复次阿难。 复有比丘。 虽不说和上名字。 非义缘故。 而说和上作阿阇梨名。 于法教说而不顺行。 此第二法比丘具足者。 当应堪作尼迦沙也。 复次阿难。 若有比丘。 凡有事者受佛法已。 念教师法念欲学知。 而彼比丘。 既不颠狂亦不散乱。 亦不瞋恚亦不被贼捉。 亦复不为诸国王之所逼切。 入淫女家。 行梵行众应当遮断。 以彼比丘不取佛教及与僧法而不背彼。 若有比丘。 具足是法虽念佛教。 如是非法行中心不毁坏。 若和上若阿阇梨。 欲益彼故应须教示。 汝当独住阿兰那也。 彼若答言。 我能住彼师主。 应言汝莫求伴不得更觅。 第二之人而住彼处。 若作是言我不能在。 彼师复语言。 佛法难遇。 随汝去处使善法增长。 于白法中当令满足。 不得语言汝应还俗。 所以者何。 我是一切天人世间教师。 如来尚不作如是说令人还俗。 但以慈悲教诲令不入僧中。 阿难。 菩萨在家有何名也。 阿难。 菩萨在家无有人能作名字者。 阿难。 而虚空中首陀婆娑诃诸天来已作如是言。 此童子者。 极大端正观者无厌。 有大威德光明具足。 我于彼时。 有是名字号大庄严。 大庄严也是为菩萨。 在宫殿中诸天神等安立名字也。 而过去世作灯如来安立名字者。 彼是如来舍家出家。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 安置名字。 号曰释迦牟尼也。 以是义故。 天人世间知我如此婆伽婆。 名曰释迦牟尼名也。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既成佛已。 复有如是名字出生。 我亦不曾念知如是。 若梵摩娑婆世界主。 若帝释天主及四大天王。 若复别有诸天子等。 若唤如来名字者。 唯作是言。 是教师婆伽婆。 天人世间为见佛故。 我等可诣彼婆伽婆所。 作是语已。 长老阿难作如是言。 世尊名婆伽婆者。 何故名婆伽婆也。 佛告言。 阿难。 是为赞叹如来。 非如来名也。 阿难。 如来已灭诸有。 度众和合破烦恼聚。 故名婆伽婆也。 阿难复白言。 世尊。 岂可人少智慧而非天也。 而人唤如来名字也。 佛告阿难。 人少智慧非为天也。 而非一切。 何以故。 所有于身正见比丘。 彼为命因缘。 终亦不唤如来名字。 况复瞋骂而彼不信。 诸比丘辈求活命道。 彼须臾时。 或二或三乃至第四日五日十日二十日。 乃至百千日唤如来名。 于如来所。 若虚若实毁骂如来。 意欲求过。 阿难复白佛言。 世尊。 于是义中我少辩问。 佛告言。 阿难应知。 是时随意辩问。 阿难言。 世尊。 若有于如来若实若不实毁骂若求诽谤或复求过。 世尊。 此当得几所罪聚。 世尊。 而彼实语及不实者。 宁复平等俱获罪耶。 佛言。 善哉善哉。 阿难。 汝为多人欲作利益故。 阿难。 汝为多人欲作安乐故。 而汝今问如来如是义。 是故阿难。 我还问汝。 此义如汝所忍。 还当如是为我解说。 阿难。 于汝意云何。 其布沙他羯磨(隋云戒增长)为谁作耶。 为贩鸡者。 为贩猪者。 为当为彼舍家出家者。 阿难答言。 世尊。 于中贩鸡贩猪等当作何。 世尊。 为勤方便修禅比丘等。 说布沙他羯磨。 佛复告言。 阿难。 今者何因何缘。 复问如来如此之义。 所以者何。 若有妄语和合具者我不为说。 而实语者我为说之。 阿难复白佛言。 世尊。 其破戒果报可无言乎。 佛言。 阿难。 于中有可说。 阿难。 若破戒妄语骂毁如来及诽谤佛。 彼乃至其身正分及非分中。 所有毛孔还如是等百千岁于阿鼻脂大地狱中受苦。 尔时长老阿难。 悲泣流泪而作是言。 呜呼如来大德。 呜呼诸众生辈。 堕极罪处。 尔时长老阿难。 即从坐起四支布地顶礼佛足以口呜足。 唯愿世尊受我忏悔。 唯愿修伽多受我忏悔。 我或于如来所说名字行所作业者。 虽尊重称言南无婆伽婆。 而成毁骂。 南无婆伽婆。 而作是已复为毁谤。 尔时长老阿难。 顶礼佛足。 时上空中无量千数诸天子等称最善哉。 作是语已。 佛告长老阿难言。 汝阿难起就坐。 于是长老阿难。 从地而起以土坋身。 而以两手捧按世尊足而礼世尊。 拭面及膝却坐一面。 长老阿难。 坐一面已而自扪泪。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 阿难。 汝勿悔恶。 阿难。 我不见汝若实若虚若毁骂佛若诽谤佛。 作是语已。 长老阿难白佛言。 世尊。 我有少分入白法中。 以是故。 我实不敢毁谤如来世尊。 我自思忖不曾知见。 若实若虚骂辱毁谤如来世尊。 尔时世尊仰观虚空。 仰观虚空已。 尔时虚空有八万诸天子等。 在世尊前合掌恭敬。 尔时世尊。 告彼八万诸天子言。 汝诸天子。 以何义故住于虚空。 为长老阿难称最善哉。 尔时。 彼天众中。 有首陀婆娑身天。 名曰摩醯奢婆啰。 集在彼会。 彼却住一面。 告彼诸天众言。 如来世尊所问之义。 为汝等释为我解乎。 彼等报言。 汝应解说如来所问。 汝既现前何须我辈。 尔时摩醯奢婆啰天子。 整理衣服偏袒右臂合掌向佛而作是言。 世尊。 我有辩说。 修伽陀。 我有所辩说。 佛告彼言。 摩醯奢婆啰汝当辩说。 佛作是语已。 摩醯首逻言。 世尊。 我念往昔长老阿难。 前宿命中于五百生处。 世尊。 我不曾见亦不曾闻。 长老阿难而作妄语。 世尊。 我为长老阿难。 持如是未曾有法。 唯然世尊。 我作如是念。 如是善藏如是善护。 世尊。 如是众生善覆藏口业者。 如是善护口业者。 彼闻如是名字已。 即作是悔。 世尊。 是故我见如是炽盛众生已。 今故称誉最上善哉。 作是语已。 佛告摩醯奢婆啰天子言。 汝摩醯奢婆啰汝少见也。 摩醯奢婆啰。 我念往昔九十一劫已来。 而长老阿难于彼处生中。 不曾为妄语故而作妄语。 于尔时众中。 有五百比丘集坐彼会。 彼等复为长老阿难。 称最善哉。 尔时长老阿难白佛言。 世尊。 若有比丘。 修持禁戒未证果者。 若复戏笑。 或实不实。 随所有处欲诽谤骂辱如来世尊。 彼得几所无福德聚。 当生何所。 作是语已。 佛告长老阿难言。 阿难。 若有比丘持禁戒者。 知犯罪处。 于智者边。 当悔作恶后更不作。 彼勤方便时勤精进时。 应得须陀洹果。 若得斯陀含果。 若向证阿那含。 彼等为魔波旬见欲向证阿那含。 变化作佛如来威仪来在其前。 彼人因即承事。 于彼。 彼人当得二种果报。 以业报故。 若发举时。 更复于彼。 若实若不实。 意欲诽谤如来世尊。 彼身坏已。 当堕阿鼻脂大地狱中。 随说几所语言。 还若干岁。 于阿鼻脂大地狱中。 当受烧煮。 如来说此语已。 彼时众中。 有六十许诸比丘众来集会坐。 时六十许诸比丘众。 从外道中所出家者。 以得邪故吐大热血。 彼因命终堕阿鼻脂大地狱中。 尔时世尊。 即便微笑。 时长老阿难。 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 而白佛言。 世尊。 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所作微笑非无因缘。 世尊。 有何因缘而现此微笑。 作是语已。 佛告长老阿难言。 阿难。 此等六十诸比丘辈。 从外道中而出家者。 以得虚妄故向于如来。 若实若非实毁谤骂辱。 彼等作如是念。 若如来世尊作如是言。 于如来边毁骂诽谤。 堕地狱者无有是处。 彼等悔过亦无是处。 彼等身坏命终。 即堕阿鼻脂大地狱中。 阿难问言。 世尊。 彼等当于几所时间而受烧煮。 佛言。 阿难。 一一比丘当二万岁中当受烧煮。 阿难。 是故我语汝等。 阿难。 汝等舍于非善当念诸善作大利益。 阿难。 当来世有诸比丘。 彼等闻是甚深所出修多罗已。 当作大不善根。 彼于后时。 如是修多罗当来彼前。 是等闻已而生轻笑作名字说。 所以者何。 彼等已多轻笑如来。 彼等自住下贱之业。 自知疮已。 当言此非然也非如是也。 彼等身坏命终已。 当堕阿鼻脂大地狱中。 彼等身体肢节及非节分中随所有毛。 彼等还复若干百千岁。 于大地狱中受极烧煮。 作是语已。 长老阿难复白佛言。 世尊。 一一众生有几许毛。 作是语已。 佛告长老阿难言。 善哉善哉。 阿难。 人所有毛还有如许无毛者。 阿难。 若有饶毛。 彼于头上有九十九百千俱致毛孔。 于彼九十九百千毛孔之中。 而不生毛亦不出毛。 阿难复问言。 世尊。 是何处所。 佛言。 谓脚足手掌之内。 口中及眉间。 除是以外。 有八万四千毛孔。 阿难。 又除项中及两足下不生毛处。 其间节及非节依倚毛孔者。 二十百千俱致。 阿难。 此等已为一一众生。 若童男若童女。 若妇人若丈夫。 我今已说若干毛孔。 作是语已。 长老阿难白佛言。 世尊。 何因缘故。 诸妇女人无有髭须。 于彼身中亦不遍满诸毛等耶。 作是语已。 佛告阿难言。 阿难。 妇人饶欲。 彼以欲火烧毛孔故。 以被烧灭诸毛孔处。 譬如有人以炭火满坑。 持草覆上于上种树。 阿难。 于汝意云何。 彼树能增长根不。 增长茎不。 增长叶不。 增长华不。 增长果不。 颇有如是诸树影不。 能断热恼不。 阿难白言。 不也世尊。 佛告阿难言。 岂不种彼树也。 阿难言。 种也世尊。 佛言。 何故不与果实。 若叶若花何故不生。 何故不增长茎也。 阿难白佛言。 世尊。 此树种已。 火坑热故熏令尽灭。 下有火界。 多饶乾燥半被烧烬。 云何当得增长根耶。 云何当得增长茎也。 况复生叶及与华果。 世尊。 彼亦心解而种彼树根在空虚。 佛言。 如是如是。 阿难。 其妇女人。 多饶烦恼欲所恼故。 正节及节分生诸毛处而不增长。 所以者何。 以有欲火烧然其身。 阿难复言。 世尊。 岂可妇人。 多诸烦恼非丈夫也。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十八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41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fojing/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