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 内容: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集会。 是时王舍大城有迦叶氏大婆罗门住在彼城,而忽一时于夜梦中见此阎浮提世界有其千叶广大莲华,七宝庄严清净可爱,而彼华中有大月轮,洁白圆满周匝光明炽盛照耀。 彼婆罗门于其梦中得见是相,心大欢喜适悦庆快。 从梦觉已作是思惟:「我闻沙门瞿昙是大智者,诸有智人无能过上,善巧方便大慧具足,我宜往彼请问其相。」时婆罗门作是念已,过于夜分至明旦时,诣迦兰陀竹林精舍佛世尊所,到已头面礼世尊足,合掌恭敬,如梦所见具以白佛。 尔时世尊告婆罗门言:「如汝所梦是吉祥相。 婆罗门! 汝今当知,若人梦中见四种相者,皆是最上吉祥胜相。 何等为四? 一者、白莲华。 二者、白伞盖。 三者、月轮。 四者、佛像。 若见如是四种相者,当知必得最上大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曰:「梦中若见莲华相,及白伞盖皆吉祥;或见清净大月轮,梦者当获最上利。 又复若见佛形像,是相最上中最胜;斯人一切所爱敬,当能成就诸功德。」尔时婆罗门复白佛言:「世尊! 何等名为最上大利? 佛以何缘作如是说?」尔时世尊即以伽陀答婆罗门曰:「我今为说彼大利,汝婆罗门当谛听;若人能发菩提心,成二足尊名大利。 转轮圣王位尊胜,统四大洲而自在;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 帝释天主胜福报,三十三天中自在;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 欲、色、无色三界中,彼彼福报皆增胜;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 所有众生界无边,如其所应善化度;若有广为利乐者,应当发起菩提心。 世间所有大医王,普能疗治一切病;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 作大光明现世间,一切暗冥皆照耀;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 虽复生于三界中,断除一切颠倒行;若有众生乐出离,应当发起菩提心。 所有烦恼等诸障,及余一切不善法;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 所有三界诸结使,随所造作为魔摄;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 若能调伏于无明,一切爱网悉能断;若有众生乐出离,应当发起菩提心。 彼贪爱法若断除,一切垢染皆清净;若有众生乐出离,应当发起菩提心。 所生族氏及色力,愚人持彼生憍倨;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 愚执我见、寿者见,于自善利生憍倨;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 于诸色法生憍倨,从染爱生过失大;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 多闻持戒及修行,愚人恃以生憍倨;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 住阿兰若行乞食,于如是事生憍倨;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 应供自在具神通,恃己尊胜生憍倨;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 愚痴执着我人相,恃彼我相生憍倨;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 现在未来佛世尊! 尊重恭敬而获福;若有众生乐斯利,应当发起菩提心。 诸佛出兴于世间,转大法轮普化度;若有众生乐听受,应当发起菩提心。 一切恶法断所断,一切善法修所修;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 诸修道者修梵行,由是得证无漏道;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 我所宣说无常法,各各于身自观察;若有众生乐了知,应当发起菩提心。 我说有漏行皆苦,智者见苦而生厌;若有众生乐出离,应当发起菩提心。 我为有情广宣说,当知一切法无我;若有众生乐通达,应当发起菩提心。 宣说涅盘寂灭法,证悟无上大菩提;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 我所称赞菩提心,汝婆罗门恭敬闻;如闻深信能发心,乃名修行菩提者。」尔时婆罗门闻佛宣说是伽陀已,即白佛言:「世尊! 若有人发菩提心者,是人当得几数福蕴?」尔时世尊复以伽陀答婆罗门曰:「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一一修持净戒行,悉能安住戒学地,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一一发生净信心,悉能安住信行地,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一一修习妙法门,悉能安住法行地,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广修须陀洹行法,悉住须陀洹果位,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广修斯陀含行法,悉住斯陀含果位,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广修阿那含行法,悉住阿那含果位,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广修阿罗汉行法,悉住阿罗汉果位,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若人于此佛世界,广集上妙旃檀香,造佛塔寺胜庄严,高广等彼须弥量,如是福蕴亦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又若造立诸佛塔,如是分量所应作,随所作已广庄严,是诸众生胜果报,而彼福利广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又若一切众生类,假使住寿满一劫,以诸乐具施众生,随众生意使圆满,如是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我所宣说如是等,一一皆为最上法;若有众生忻乐者,当求菩提寂静果。 住是果者得大利,无比无等最尊胜;是故若人闻此法,应当尊重正慧行。 广修如是福蕴者,速证无上大菩提。」尔时婆罗门闻佛世尊如是称赞菩提心已,即白佛言:「世尊! 我于菩提心中无少法可转。」佛告婆罗门言:「如是如是! 婆罗门! 若人发菩提心者,实无法可转。 何以故? 婆罗门! 当知菩提有其三种。 何等为三? 所谓: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 「此中何名声闻菩提? 婆罗门! 谓若有人虽发菩提心,但乐自利不乐利他,于利他心不能发起、不能修持、不能趣入、不能安住,于此经法不乐听受,亦复不能为他宣说,于后生中而不受身断去来想,亦不能得平等正智,于现生中乐求解脱。 婆罗门! 以是义故名为声闻菩提。 「又复何名缘觉菩提? 谓若有人虽发菩提心,于大乘法不乐修习而不记念,亦复自利趣求果证不乐利他,于利他心不能修持、不能趣入、不能安住,于此经法不乐听受,亦不为他宣说教示,不能安住平等正智,但起心念观诸缘法,随所观察而得解脱。 婆罗门! 以是义故名为缘觉菩提。 「又复何名无上菩提? 谓若有人,自能发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复劝他人发如是心,于此经法自所听受修习记念,复为他人广说其义,于轮回身不生厌倦,乐欲利乐一切众生,住平等智自解脱已,欲令一切众生皆得解脱,自利利他得安隐乐,以己善利普施一切天人大众。 婆罗门! 以是义故,名为无上菩提;修是行者名为菩萨乘人。 「婆罗门! 汝今当知,佛语谛诚无有虚妄,如我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最上义,若离此大菩提心而发声闻、缘觉心者,不能利他,终不得至大涅盘界。 何以故? 而彼声闻、缘觉自所利己不复生起利他胜行,以是缘故,不能具足诸佛法分,虽发菩提心而自谓解脱,彼菩提心亦不能得利他果报。 婆罗门! 若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自于他皆悉平等,以自所利欢喜布施,即以此心普摄世间一切众生,乃为世间最上大利,亦名世间善调御者。 如是即能住平等智,最上最胜不可思议。 婆罗门! 此即名为大菩提心,汝当如是如实了知」。 尔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 佛说解脱,云何有其种种相耶?」佛言:「婆罗门! 声闻、缘觉、如来解脱无种种相。 婆罗门! 譬如有人乘三种兽欲诣宝所,虽所履道随有差别,彼所向处而无有异。 其三兽者谓:驴、马、象。 彼驴乘者力势羸劣,由此因缘,是人虽至宝所,不能以其珍宝广施众生,但乐自利取证涅盘;彼马乘者轻利快捷,由彼力故,是人虽至宝所,亦复不能以其珍宝广施众生,但与众生作净福田;彼象乘者行步平正勇健多力,由彼力故,是人得至一切宝聚广大城中,至彼城已即作是念:『三乘珍宝皆于此出,我当以此无量珍宝,普施无边一切众生,广为众生作大利乐。』婆罗门! 三乘行人修三乘法,亦复如是。 彼驴乘者即声闻乘;彼马乘者即缘觉乘;彼象乘者即是大乘。 汝今当知,彼三乘道虽种种相,所证涅盘、所得解脱,无种种相亦无差别。 「婆罗门! 又如世间有三士夫,俱欲过渡一深大河。 彼第一人依一小叶浮水而渡;彼第二人而胜于前,依其板木浮水而渡;彼第三人又复胜前,乘以大船与多人众,安隐而渡得至彼岸,此复犹如世间长子,使其父母无所防护,于一切处离诸忧恼。 婆罗门! 彼第一人依叶而渡者,当知即是声闻乘人;彼第二人依其板木而得渡者,当知即是缘觉乘人;彼第三人乘船得渡者,当知即是菩萨乘人,自所得度复度他人。 婆罗门! 是故当知,彼三乘人所修行法虽种种相,而声闻、缘觉及彼如来所证涅盘无种种相。」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曰:「三乘证涅盘,同一涅盘法;证道虽差别,涅盘无二相。 三世一切佛,得最上解脱;如是等法眼,正觉尊所说。 是最上法智,出生诸方便;诸有修行者,应当如是学。」◎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下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大婆罗门白佛言:「世尊! 诸修大乘法者当行何行?」佛告婆罗门言:「如我今说,当如是行。 婆罗门! 汝今当知,若有修大乘法者,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复劝他人发如是心,于此经法广为他人宣说教示,如是等人应当亲近尊重恭敬,是人以四摄法普摄众生。 何等为四? 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此中何名布施? 所谓:于财施中若少若多,随其自力起广大心,以此所施摄彼悭贪,如是名为修大乘者布施所摄。 何名爱语? 所谓:于一切处见诸众生,应当面目熙怡语言柔顺,以诸方便安慰善来,以此爱语摄彼麁恶,如是名为修大乘者爱语所摄。 何名利行? 所谓:见诸善法昼夜勤作,于诸众生起慈愍心,以生净信摄诸无信,以持净戒摄诸毁禁,于一切处常乐利益,如是名为修大乘者利行所摄。 何名同事? 所谓:于一切处先同其事,复以方便教令精进坚固菩提,诸有智者于如是法当如是行,如是行者是为菩萨所修正行,若如是勇勐乃名最胜,得到彼岸悉能通达最上法门,如是名为修大乘者同事所摄。」尔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 诸菩萨摩诃萨依何而住,乃能得成二足尊果? 住有几种? 愿佛世尊广为宣说所有住法。 如是说者,即同宣说菩提法门最上希有」。 佛告婆罗门言:「汝今当知住有三种。 所谓:天住、梵住、圣住。 此中何名天住? 所谓:但修慈行。 若人先于东方,身业行慈、语业行慈、意业行慈,广大炽盛,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身业行慈、语业行慈、意业行慈,广大炽盛,此说名为天住。 何名梵住? 所谓:修四无量行。 何等为四? 谓:慈、悲、喜、舍,此说名为梵住。 何名圣住? 所谓:修三解脱门。 何等为三? 所谓:空、无相、无愿,此说名为圣住,菩萨摩诃萨当依如是圣住中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阿-可+加]陀曰:「我所说三住,是勇勐胜法,为诸菩萨众,随所应宣说。 若于一切时,如说而能行,我当称赞彼,是求菩提者。 天住及梵住、圣住亦复然,于此三住中,随应而安住;若如是住者,当得无灭句。」尔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 菩提法门其义云何? 未来世中若有众生问我此义,我无智慧,所有佛法不能通达,我于尔时当云何答? 愿佛世尊广为我说。」尔时世尊为婆罗门说伽陀曰:「婆罗门当知,我所为汝说;此广大正法,劝发菩提心。 诸无智慧者,由此而获得;若了此法门,是即菩提义。 此所说正法,劝发菩提心;随众生所问,一一能开示。 此所说正法,劝发菩提心;邪见诸疑惑,一切皆能断。 于后末世中,若有人得此,正法堕手者,是人若布施,谓广大财等,即圆满施行;由施成就故,得到于彼岸。 又复末世中,若有人得此,正法堕手者,是人若持戒,清净而无缺,即圆满戒行;由戒成就故,得到于彼岸。 又复末世中,若有人得此,正法堕手者,是人若忍辱,安受诸娆恼,即圆满忍行;由忍成就故,得到于彼岸。 又复末世中,若有人得此,正法堕手者,是人若精进,勇勐而发起,即精进行圆;由精进成就,得到于彼岸。 又复末世中,若有人得此,正法堕手者,是人若修定,住三摩呬多,即圆满定行;由定成就故,得到于彼岸。 又复末世中,若有人得此,正法堕手者,是人若修慧,解了最胜法,即圆满胜慧;由慧成就故,得到于彼岸。 又复末世中,若有人得此,正法堕手者,能尊重供养;当知如是人,名求菩提者,得近佛菩提,决定当成就。 八十俱胝佛,加持此正法;若得堕手者,获最上法聚。 若现在佛前,闻此正法者;当知如是人,了知菩萨义。 爱乐佛菩提,我知如是人,我见如是人,我念彼名字,我及一切佛,亦共所称赞。 若人闻此法,不转为他说,彼生我慢心,造广大过失;当知彼等人,不尊重正法。」尔时婆罗门白佛言:「善哉世尊! 善说此法门,即是菩提义。 若人于现世中,爱乐了知如是义者,是人不久于此世间得大勇勐,未来世中善说胜法安住菩提,广为多人作大利益。」佛言:「婆罗门! 汝今已能得正智慧,能说如是利益语言。 婆罗门! 若有人今于我前闻是法已,我涅盘后于末世中,若能于此正法,书持、读诵者,当知是人爱乐圣道发菩提心。 婆罗门! 我于往昔求菩提时,于一阿兰若处遇一苾刍宣说此法,我当暂得闻是法时,涕泪悲泣即自思惟:『我宿世中以何业障,于此正法先不得闻?』作是念已,即取抟食施彼苾刍,后复白言:『如所闻法我不能知,我今乐闻,愿为广说。』时彼苾刍如其所应为我宣说。 婆罗门! 我于尔时闻是法已即发愿言:『愿我当来以此正法,于末世中加持护念,广为众生宣布演说。』婆罗门! 我时又念:『今此正法我于何时能为众生如应宣说? 后末世中诸众生类,少能于此爱乐修习。』后彼彼时,此法在世佛不现前,我于是事深生悲愍。 婆罗门! 我当作是念时,有佛名无量光,发如是言:『以愿力故果报成就。』婆罗门! 以是义故,我所悲愍一切众生,积集痴暗受轮廻怖。 后末世中有诸苾刍,于此正法起厌离心,毁坏禁戒作不律仪,以是缘故,不能宣通如是正法。 是故婆罗门! 我为利益诸众生故广说此经。 「汝应当知,今此正法是广大法门,总摄四种阿含。 何等为四? 所谓:杂阿含、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 如是等总摄一切声闻藏法,诸声闻人若于是中修学者即为声闻藏,而能出生声闻乘果,亦摄声闻菩提分法。 又此经中摄彼一切最上所说菩萨藏法,是故得名诸法之母,所有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亦于此经摄,乃至八万四千法蕴,一一皆从此经中出。 又此经法是即一切智智最上根本,而复出生声闻、缘觉之智,广大甚深不可思议,是大光明普照三有,此即从一切智根本出生诸佛菩提,所有布施功德、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彼最胜解脱。 如是等众功德藏、悉于此经如理宣说。 又复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而亦于此经中演说。 以要言之,此经总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以是义故,若声闻乘、若缘觉乘、若大乘法,随其所应是中广说。 又此经者于诸法中,广大称赞彼菩提心,是故此经最上最胜。 婆罗门! 若有人现见诸佛亲闻是法者,当知是人已从先佛闻《宝严经》,于彼经中已闻此法,是故当知今此经法,于三世中曾无断绝,彼彼众生随应得闻。」尔时婆罗门白佛言:「希有世尊! 佛所说法最上甚深,若诸无智众生,得闻如是无量功德藏最上正法,不能深生爱乐心者,是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以何缘而能成就? 又复世尊! 何因缘故多有众生于此大乘最上法中心生疑惑?」佛言:「婆罗门! 汝今当知,此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百俱胝天魔宫殿、百俱胝魔王,一一各有百俱胝天魔眷属,常时于此最上法门,伺求其便起诸难事,不令众生书持读诵。 何以故? 此三千大千世界中,多有众生取证阿罗汉果。 今得闻此大乘法门,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彼前功德称量较计,而不及此发菩提心。 是故天魔伺求难事,魔为难故,多有众生以此因缘心生疑惑。 婆罗门! 又复此经为诸法中王,以是缘故多诸难事。」尔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 以何方便能令诸魔而自调伏?」佛言:「婆罗门! 我有秘密总持法门名曰破魔。 我若说此法门时,所有一切魔及魔众皆悉破坏。 婆罗门! 譬如日轮光明出照世间,一切暗冥皆悉隐没。 破魔法门亦复如是,我若说时,一切魔众皆悉破坏。」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 何等是秘密总持破魔法门? 愿佛为说。」佛告婆罗门言:「汝当谛听破魔法门,其名如是:「那谟(引)阿帝(引)多阿那(引)誐多钵啰(二合)怛喻(二合)怛半(二合)泥(引)毗药(二合)(一句) 萨哩嚩(二合)没提(引)毗喻(二合、引)(二) 婆誐嚩讷毗药(三合)(三) 怛[宁*也](切身)他(引)(四) 嗢哩没(二合)那(五) 娑摩哩没(二合)那(六) 嗢没那没那(七) 壹贺没那(八) 且怛啰(二合)没那(九) 儞誐摩(十) 多逻呬(引)腊没驮(二合)(十一) 怛怛啰(二合)没(十二) 怛噜贺誐多(十三) 誐摩那致(十四) 摩呬(引)耨娑摩(十五) 讷讷(十六) 摩嚩啰苏珂(十七) 阿罗弥(引)多(引)伊迦啰叉(引)(十八)」世尊说是秘密总持破魔法门时,一切魔宫皆大震动,一切魔王及诸魔众,皆悉惊怖战掉,心生苦恼不能安坐,咸作是念:「世尊为一切众生,悲愍利益令得安隐,以慈、悲、喜、舍饶益众生。 何故今时,我等诸魔不为饶益,受斯苦恼不能安坐?」「复次婆罗门! 我今以是秘密总持章句而加持此发菩提心大乘经典,后末世中于一切处说此经时,不为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伺得其便,宣通流布无诸难事。 若有人书持、读诵此正法者,是人远离王难、贼难、水火、虫兽一切难事。 何以故? 今此正法最上秘密,我为悲愍利乐一切众生故,如是宣说。 婆罗门! 佛常不离慈、悲、喜、舍饶益众生,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所宣说如理修习者,是人当得三业善行灭除诸罪,于一切时离诸苦恼。 婆罗门! 以是因缘,汝应当知,今此正法能除一切苦,能灭一切罪,能破一切魔,成就一切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伽陀曰:「魔于修善者,常伺求其便;欲起诸难事,破坏彼善法。 若闻说此经,一句或一偈;彼诸恶魔众,而悉自调伏。 大惊怖战掉,苦恼不安坐;由彼罪业因,获果报如是! 于一切众生,常起恼害心;障诸善法故,彼因果无失。 若人于此法,书持读诵者;是人当远离,王难及贼难。 水火虫兽等,诸难不能侵;乃至人非人,伺不得其便。 身语心善行,断除一切罪;于一切时中,不生诸苦恼。 远离诸魔事,不见诸魔相;及离诸烦恼,由持此经故。 若闻此经已,如闻而善学;善解一切法,进趣于彼岸。 若修此法者,通达菩提行;从菩提道来,成就正等觉。」佛说此经已,迦叶氏大婆罗门,及诸菩萨、声闻,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下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43 来源:白陵寺 链接:https://www.bls108.com/fojing/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