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内容

见爱二烦恼

一见烦恼 二爱烦恼次名色阴入界。及我等十六。而辨见爱者。若迷此假实二法。则倒想纷然。故三界流转无际。皆是烦恼使之然也。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枝派分别。则科目甚多。所谓三毒五盖十使。九十八烦恼。八万四..

三毒

一贪毒 二嗔毒 三痴毒次见爱而辨三毒者。此二科既有合离之异。事须分别。若合但取痴一分为见。余一分及贪恚。并合为爱也。若离则见爱之中各有三毒。如此历三界五行。则离出九十八使。一切烦恼通名毒者。毒以沉毒为义..

五盖

一贪欲盖 二嗔恚盖 三睡眠盖 四掉悔盖 五疑盖次三毒而辨五盖者。若论三毒之体。岂异五盖。但科目不同。名字增减有异。故次分别。所以然者。若没痴毒之名而离痴法。为睡眠掉悔疑三盖。足贪嗔为五盖也。若开五盖则烦恼..

十使

五钝使 一贪使 二嗔使 三无明使 四慢使 五疑使五利使 一身见使 二边见使 三邪见使 四戒取使 五见取使次五盖而辨十使者。岂有十使异于五盖。若教门但为修定者说。略立三毒五盖之数。若为修慧者说。欲使明识所断之惑无..

九十八使

见谛门八十八使 欲界有三十二使 色界有二十八使 无色界二十八使思惟门十使 欲界有四使 色界有三使 无色界有三使次十使而辨九十八使者。正为见思两道惑障不同。欲使修观之者。精识所治之惑。断伏无滥。故教门历三界五..

十恶

身有三恶 一杀生 二偷盗 三邪淫口有四恶 一妄语 二两舌 三恶口 四绮语意有三恶 一贪欲 二嗔恚 三邪见次诸烦恼结使而辨十恶者。以烦恼既是惑乱之法。能驱役行者心神。乃令触境颠倒。若纵此惑情而起身口意者。则动与理..

十善

身三种善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口四种善 一不妄语 二不两舌 三不恶口 四不绮语意三种善 一不贪欲 二不嗔恚 三不邪见次十恶而辨十善者。若人能知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则必须息恶行善。可以来世永..

三归戒

一归佛 二归法 三归僧次十善而辨三归者。如来未兴于世。尔时已有十善之化。是为世间旧善。岂有三宝之可归。大圣初成正觉。方因提谓长者。开授三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圣之根本。三乘行者。归宗进行。此为初首也。..

五戒

一不杀生戒 二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次三归而辨五戒者。大智度论云。念佛如医王。念法如服药。念僧如瞻病人。念戒如药禁忌。今所以次三归而明诸戒品。意在此也。故佛为提谓等在家弟子。受三归已..

四禅

一初禅 二二禅 三三禅 四四禅今次诸戒品而辨四禅者。上所明戒相。虽复粗细有殊。终是同防欲界身口外恶。既未除细乱。岂能超出欲界之境。若自尸罗皎洁。志在禅门。专修五法(五法在下别出科目)则色界清净四大自现身中..